九月初,西南节度使宴峰,广发檄文,清君侧,痛斥杜都知十大罪状。其一,兼并土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饥荒不断;其二,谄媚君上,以宦官之身插手朝政;其三,坑害皇家子嗣,以至国朝尚无储君……。

    前前后后,在朝之人皆是明白,说的是陛下呢,杜都知不过是个走狗,鹰犬罢了。

    广发檄文第二日,跟预演过一样,北三路祁州知州曹斌出言应和,言道:国将不国,全赖奸臣当道,身为大夏子民,自该为君分忧。

    消息传入京城,百姓恐慌,府尹出面安抚,巡防营日夜巡逻,可最该出现的人,当今陛下,却龟缩后宫,连早朝也不去了。

    这日,赵衡一身常服,宛如还是太平盛世一般,信步走在宫道上,“你说这得多少日子他二人才能打起来。”

    杜都知跟在身后脚步不停,很是随意答道:“回陛下,宴节度准备好些年了,应该是快了;只是这曹知州不知深浅,臣不敢忘言。”

    赵衡很是不在意,抬手摘了一朵红艳艳的花朵,来不及看清楚是个什么,便在手中捏成一团,又随意丢开。

    “曹斌也是准备很久了呢,且等着吧,好戏还在后头呢。”

    说罢,不再言语,同杜都知一道,继续在宫道上散步。

    临近午时,该用膳了。赵衡顶着九月的烈阳走到垂拱殿前方,仰头看着当空的熊熊烈日,冷哼一声。

    “阿爹,你九泉之下可能见到今日这般壮烈的景象。”

    仰天叩问先帝,自然是无人回答。赵衡也不需要人回答。他现在是天下之主,自是能决定这些事情,无论大小,他都能决定。

    身为陛下的赵衡异常闲适,而坊间百姓却是异常恐慌。大夏两百余年,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不知如何应对,更是恐惧于叛军明日或可入城。从豪奢之家,到蓬门小户,各自闭门,家家屯粮。

    城外兴国寺避难的翠微主仆几人也是如此。不过,冯嬷嬷近来能力见长,准备的各色物件、菜色、米粮等,品种齐全,搭配合宜。

    翠微瞧着跟前上好的粳米,就算在平日里,富贵人家也是鲜有能买到的,又瞧了瞧一旁清点货物,眉飞色舞的冯嬷嬷。

    “嬷嬷,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可是你托人寻来的?”

    冯嬷嬷点货的手顿在半空,眼神闪躲,好赖是背着翠微,胡乱答:“哎,如今老婆子我出息了,公主可是瞧得欢喜坏了,怎能说这样的话。这多东西,都是我托外头的小沙弥寻来的,废了老婆子我好些唇舌呢。”

    “我眼前这筐上等粳米几钱?”见人不答,翠微出言试探道。

    冯嬷嬷傻了:几钱银子买的呢,五钱?不对,十五钱吧?

    还没想好,翠微厉声道:“嬷嬷,如今国将不国,人人卷着家当跑路,嬷嬷难不成以为还有谁是真的对你我好的。”

    冯嬷嬷还想说点什么,可转头过来瞧见翠微的脸色泛白,就咽了回去,“公主,这回是真的有人帮咱们,可不是那些坏的,是个好的。”

    翠微:“是谁?”

    可千万不要是宴桥山的人才好,翠微在心中默念。倘若如此,真不知该如何同嬷嬷和秋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