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者是春官府的一个下大夫。
下大夫步履匆匆地走上台,谦恭地朝世子和众人大人施礼,“世子殿下,左仆射大人,侍中大人,陈国侍者刚刚抵达都城,希望观礼武试。还请武试稍稍延后片刻,待陈国侍者到场才开始为是。”
春官府负有合纵连横之责,自是认为国事莫大过于外交,一切事务都应该为外交让道。
皇甫缨怫然而怒,“胡闹。我大周武试,何时需由陈国人决定起始时间?给我退下。来呀,击鼓,我宣布,武试正式开始。”
春官府将陈国侍者当成上宾,但皇甫缨却不在乎。所处的位置不同,看法自然不同。对于纵横沙场的皇甫缨来说,任何道理,都大不过自己的拳头。不只是皇甫缨,凌山河和周粲也觉得春官府过于小题大作。
下大夫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却不敢炸刺,在座的,哪怕是高远风,级别都比他高。嘟嘟囔囔地说:“又不是不让你们武试,只是稍微延后一点而已,以便贵宾观礼。万一周陈两国交恶,你们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但现场无人理会他,因为战鼓隆隆,武者振臂而呼,“振我大周,披靡四方;天佑大周,国运绵长。”周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武试和最大规模的升官进爵,正式开始。
其实上午并没有什么测试或比试项目,仅仅是报名登记而已。各人依次到鸿都门学设下的十几个登记台前,录下自己的功力级别,功法属性,专长,和希望任职的军种,比如刀盾兵,长枪兵,弓箭兵,斥候,或辎重兵等等。然后领到一份测试时间和场所的表格。下午到各个场所进行初始,测试功力,武技,力量,箭法,骑术,韬略等。
通过初始者,明天将根据兵种分别比试,以争夺任职的职级。胜利场次越多,封授的职衔自然越高。最高者,不管原来的级别多低,都直接封授正五命。
没通过初始的,并不淘汰,一律封授三命官身,到各军担任基层将官。原职级不止三命的,也不降级,保留原级。这些人以后将凭立下的功劳,获得升迁。
至此,皇甫缨等就基本无事了,只等最后比试决出前三名时,再出一下场。武试要进行好几天,他们位高权重,不知多少事务要忙,不可能一直守在现场。
高远风这些来自各军的考官,根据各自的愿意去观摩比试,预选自己想要的人才,并监督现场裁判是否公正。现场担任裁判的,都是鸿都门学的教授。皇甫瑜统管所有具体运作事项。
周国九军,按照战力高低和各自在周王心中的份量,禁军是当仁不让的老大。然后是四征看不起四镇,觉得四镇都是贵族子弟养老的地方。但也不敢得罪四镇,因为统兵的都是王族,比如周飞燕,比如三王子周劼。军中将官,也多是富贵子弟,比如周辉,温超等。
四镇军可不认为自己的战力不如四征,感觉差的只在人数上。一个个眼高于顶的家伙,不但不服四征,连禁军他们都不服。觉得自己的部队如能得到禁军一样的装备,绝对只强不弱。
所以,各军之间,关系并不融洽,即使是四征之间,或四镇之间,同样相互不待见,彼此争强斗胜。可想而知,各军派来的考官,关系好不到哪去。至于是否有做戏成分,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没有任何上位者愿意看到手下亲如一家,那有结党营私之嫌。
高远风作为新闯入这个圈子的新人,也不知是不知道其中的纠葛和顾忌,还是根本就不在乎,大大咧咧地跟各军派来的考官套起近乎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其余八人,还以为胆大到敢拆东阳侯府的高远风狂妄不可一世,却发现他态度极为谦和,失神之下,纷纷回礼。于是,很为诡异的一幕出现在看台上,一向互相瞧不顺眼的九军副官,居然凑合在一起亲切地交谈起来。
高远风,“各位大哥,小弟对选拔将官之事,一窍不通,尚请诸位哥哥不吝赐教。”他是真的不懂。以前指挥过的最大军力,也就是三百余人的大风盗。而且,大风盗的组建和管理,并不需要他操心,他去之前,就成型已久。他只是到大风盗历练而已,需要考虑的,仅仅是如何利用手中的力量,在损失最小的状况下,抢得最多的财富。
现在进入正规军武,规模高达上万人,甚至因为扩军而更多,高远风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兵书战策,在高成髙纲的要求下,也读了不少。可书上得来终觉浅,亲手操作起来,才知并非那么简单。
他并不因为自己不懂而羞愧,而是不耻下问。高远风的这种姿态,不但没让各军副官轻视,反而觉得他很真诚。作为战神皇甫缨的孙子,在他们这些人面子放下架子咨询,让他们深感荣幸。
不用说,气氛因高远风而和谐。八人本就是军中大将,不像文官心里藏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一人带头坦诚的话,其他人也就没那么顾忌,七嘴八舌地应高远风的要求讨论起军伍里各兵种及其将官的配备来。隔阂一旦不在,大老粗们忘记了彼此的不快,面红耳赤地争论起各种方案的优劣。至于回去之后,因为各自同僚的影响,多半会恢复原来的局面,但今日此时,这一切都不存在。
来者是春官府的一个下大夫。
下大夫步履匆匆地走上台,谦恭地朝世子和众人大人施礼,“世子殿下,左仆射大人,侍中大人,陈国侍者刚刚抵达都城,希望观礼武试。还请武试稍稍延后片刻,待陈国侍者到场才开始为是。”
春官府负有合纵连横之责,自是认为国事莫大过于外交,一切事务都应该为外交让道。
皇甫缨怫然而怒,“胡闹。我大周武试,何时需由陈国人决定起始时间?给我退下。来呀,击鼓,我宣布,武试正式开始。”
春官府将陈国侍者当成上宾,但皇甫缨却不在乎。所处的位置不同,看法自然不同。对于纵横沙场的皇甫缨来说,任何道理,都大不过自己的拳头。不只是皇甫缨,凌山河和周粲也觉得春官府过于小题大作。
下大夫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却不敢炸刺,在座的,哪怕是高远风,级别都比他高。嘟嘟囔囔地说:“又不是不让你们武试,只是稍微延后一点而已,以便贵宾观礼。万一周陈两国交恶,你们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但现场无人理会他,因为战鼓隆隆,武者振臂而呼,“振我大周,披靡四方;天佑大周,国运绵长。”周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武试和最大规模的升官进爵,正式开始。
其实上午并没有什么测试或比试项目,仅仅是报名登记而已。各人依次到鸿都门学设下的十几个登记台前,录下自己的功力级别,功法属性,专长,和希望任职的军种,比如刀盾兵,长枪兵,弓箭兵,斥候,或辎重兵等等。然后领到一份测试时间和场所的表格。下午到各个场所进行初始,测试功力,武技,力量,箭法,骑术,韬略等。
通过初始者,明天将根据兵种分别比试,以争夺任职的职级。胜利场次越多,封授的职衔自然越高。最高者,不管原来的级别多低,都直接封授正五命。
没通过初始的,并不淘汰,一律封授三命官身,到各军担任基层将官。原职级不止三命的,也不降级,保留原级。这些人以后将凭立下的功劳,获得升迁。
至此,皇甫缨等就基本无事了,只等最后比试决出前三名时,再出一下场。武试要进行好几天,他们位高权重,不知多少事务要忙,不可能一直守在现场。
高远风这些来自各军的考官,根据各自的愿意去观摩比试,预选自己想要的人才,并监督现场裁判是否公正。现场担任裁判的,都是鸿都门学的教授。皇甫瑜统管所有具体运作事项。
周国九军,按照战力高低和各自在周王心中的份量,禁军是当仁不让的老大。然后是四征看不起四镇,觉得四镇都是贵族子弟养老的地方。但也不敢得罪四镇,因为统兵的都是王族,比如周飞燕,比如三王子周劼。军中将官,也多是富贵子弟,比如周辉,温超等。
四镇军可不认为自己的战力不如四征,感觉差的只在人数上。一个个眼高于顶的家伙,不但不服四征,连禁军他们都不服。觉得自己的部队如能得到禁军一样的装备,绝对只强不弱。
所以,各军之间,关系并不融洽,即使是四征之间,或四镇之间,同样相互不待见,彼此争强斗胜。可想而知,各军派来的考官,关系好不到哪去。至于是否有做戏成分,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没有任何上位者愿意看到手下亲如一家,那有结党营私之嫌。
高远风作为新闯入这个圈子的新人,也不知是不知道其中的纠葛和顾忌,还是根本就不在乎,大大咧咧地跟各军派来的考官套起近乎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其余八人,还以为胆大到敢拆东阳侯府的高远风狂妄不可一世,却发现他态度极为谦和,失神之下,纷纷回礼。于是,很为诡异的一幕出现在看台上,一向互相瞧不顺眼的九军副官,居然凑合在一起亲切地交谈起来。
高远风,“各位大哥,小弟对选拔将官之事,一窍不通,尚请诸位哥哥不吝赐教。”他是真的不懂。以前指挥过的最大军力,也就是三百余人的大风盗。而且,大风盗的组建和管理,并不需要他操心,他去之前,就成型已久。他只是到大风盗历练而已,需要考虑的,仅仅是如何利用手中的力量,在损失最小的状况下,抢得最多的财富。
现在进入正规军武,规模高达上万人,甚至因为扩军而更多,高远风需要学习的地方太多。兵书战策,在高成髙纲的要求下,也读了不少。可书上得来终觉浅,亲手操作起来,才知并非那么简单。
他并不因为自己不懂而羞愧,而是不耻下问。高远风的这种姿态,不但没让各军副官轻视,反而觉得他很真诚。作为战神皇甫缨的孙子,在他们这些人面子放下架子咨询,让他们深感荣幸。
不用说,气氛因高远风而和谐。八人本就是军中大将,不像文官心里藏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一人带头坦诚的话,其他人也就没那么顾忌,七嘴八舌地应高远风的要求讨论起军伍里各兵种及其将官的配备来。隔阂一旦不在,大老粗们忘记了彼此的不快,面红耳赤地争论起各种方案的优劣。至于回去之后,因为各自同僚的影响,多半会恢复原来的局面,但今日此时,这一切都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