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从野王出发回转邯郸的赵括大军也在一点一点的接近目的地。

    赵括手下的这批将士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逐渐变得归心似箭,就连行军的速度也不知不觉中快了许多。

    而在这段旅程当中,赵括和虞卿也算是结成了一对忘年交。

    虞卿是聪明人,以赵孝成王重用宗族之人就能看出,赵括此子一定是孝成王心目中最得力的股肱之臣。

    虽说平原君和平阳君相比赵括来说与赵孝成王的关系更加亲密,但是赵括身上有这两位未有的优势,那就是年轻。

    以不到而立之年就可以领军在外,并且于长平战事中谋求得一线生机,据此虞卿就可以断言,未来二十年赵国朝局,能翻云覆雨者定是此子。

    有了虞卿的折节下交,两人的关系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赵括也并非无有所觉,但是在他心目中,虞卿的存在正好可以补充上自己的短板。

    自己乃马服君赵奢之子,从出生开始就被打上了赵国军方的烙印。

    在自己没有进入赵国朝局之前,定然是统兵于外。如果能够和朝中重臣虞卿打好关系,就有了相当大的便利,须知统军在外之将领,最忌讳的就是君主猜忌。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邯郸这个在后世三千年都没有改变名字的城市渐渐出现在赵括的眼中。

    赵敬侯为赵国选择的这个都城其实一点都不好,在赵敬侯看来,定都邯郸可以更好的向北发展,事实证明赵敬侯在当时的选择并没有错。

    但是随着中山国这些赵国周围小国的覆灭,邯郸地理位置逐渐成为赵国权贵的一块心病。

    邯郸附近皆是平原,又与秦、韩、魏、齐、燕五国接壤。几国相安无事倒也罢了,一旦形势有变,皆可以挥师快速抵达直捣黄龙。

    这也是为什么赵孝成王听闻几国有所异动,咬牙切齿也要赵括停止攻略秦境的计划。

    此时红色的旌旗在邯郸城外迎风招展,赵孝成王居然亲率朝中文武重臣在城门之外等候赵括大军的回归。

    赵括不经意的瞥了虞卿一眼,知道定是此人通风报信,要不然不会如此巧合。

    “赵将军倒是误会某了,某出发时大王曾有明言,待赵将军回抵邯郸之日,大王定会亲自出迎。这是殊荣,以赵将军之功足以享有。”

    赵括没有说话,他直接翻身下马,昂首阔步走向了迎面走来的赵孝成王。

    看着这位年龄与自己相仿的年轻大王,赵括推金山倒玉柱的拜了下去:“参见大王,括并没有辜负大王的信任,将二十万赵国儿郎尽数带了回来。”

    眼见主将拜倒,身后的将士们都单膝跪地:“拜见大王!”

    二十多万人齐声呐喊,那阵仗足以惊天动地。赵孝成王看着虽然结束战事,依然身露杀气的士卒,大笑着说道:“好好好!不愧是我赵国男儿,这一仗打出了我赵国的威风。来,随寡人入城,好好享受赵人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