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朝廷没有钱,事情也被朱由校压着。现在有钱了,自然就提上日程了,朱由校也没有继续压,他需要这些人把事情做起来,来解决国内的一些矛盾。
比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工作上来,用这样的办法来提高佃户的待遇,减少以后推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的阻力。
所以这一次朱由校大笔一挥,直接就把钱拨下去了。
除此之外,一大笔钱流向了百工院,新的炼钢厂准备开始,山西和陕西那边甚至都准备动工了。那里是朱由校准备打造的第二个煤炭和钢铁基地。
原因也很简单,提供就业啊。山西和陕西的天灾马上就要来了,而且是非常惨的那种。
这两年已经有趋势了,旱灾和减产都非常严重,朝廷每年都要调拨一大批粮食过去,运费很高。
朱由校准备为山西和陕西那边的人提供工作,同时大力展开对西面草原的贸易,让他们有一条活路——走西口,去做生意吧。
当然了,走私生意是不能做的。
同时朱由校也让内务府从那边大量雇佣工人和劳动力,至少让他们在大旱的年间有一个能活下去的工作。
至于粮食,土豆生长期短,煮土豆吧。还有就是地瓜,反正就是怎么够用怎么活。
等到地都旱得厉害、什么都种不了的时候,那就没有办法了,去草原上过活吧;要不然就到京城,到工坊去做工吧。
反正朱由校在尽一切的可能做准备,以现在的运输条件,想要运粮食到山西和陕西养活那里的人基本不现实。
即便有粮食都不行,运输的损失太大了,根本就供不起。所以朱由校要让山西和陕西的人习惯去外面做工。
一旦没办法在当地活下去,他们可以去北面、可以去草原上,也可以到京城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钱财流落到百工院的武器研发部门。
朝廷下了一大笔订单,或者说朱由校下了一大笔订单,让百工院快速制造新式的武器,采购材料马上就投入生产。
毕竟战争就要开打了,武器还没到位呢。这怎么打?
以前是钱不够,现在钱已经有了,那就开足马力生产,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朱由校相信很快就会凑足亲军的装备。
除此之外,就是囤积粮食,顺便在京城和辽东沿线建立粮食仓库,一路上都可以吃用。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后勤补给很困难,鉴于此情,朱由校采用了笨办法,像蚂蚁搬家一样,在京城和辽东之间修筑了一条补给线。
在这一些补给沿线上,有很多类似于驿站的机构,里面都存储着粮食,而且在大明的国内也不担心被袭击,粮食都会提前运上去。一旦开战,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两个点之间都是短途运输,可以由当地的衙门来承运,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甚至可以找商人来承运,给他们一些钱就行了。
虽然没有对外公布,但是大明的一个机器已经开起来了。
比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工作上来,用这样的办法来提高佃户的待遇,减少以后推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的阻力。
所以这一次朱由校大笔一挥,直接就把钱拨下去了。
除此之外,一大笔钱流向了百工院,新的炼钢厂准备开始,山西和陕西那边甚至都准备动工了。那里是朱由校准备打造的第二个煤炭和钢铁基地。
原因也很简单,提供就业啊。山西和陕西的天灾马上就要来了,而且是非常惨的那种。
这两年已经有趋势了,旱灾和减产都非常严重,朝廷每年都要调拨一大批粮食过去,运费很高。
朱由校准备为山西和陕西那边的人提供工作,同时大力展开对西面草原的贸易,让他们有一条活路——走西口,去做生意吧。
当然了,走私生意是不能做的。
同时朱由校也让内务府从那边大量雇佣工人和劳动力,至少让他们在大旱的年间有一个能活下去的工作。
至于粮食,土豆生长期短,煮土豆吧。还有就是地瓜,反正就是怎么够用怎么活。
等到地都旱得厉害、什么都种不了的时候,那就没有办法了,去草原上过活吧;要不然就到京城,到工坊去做工吧。
反正朱由校在尽一切的可能做准备,以现在的运输条件,想要运粮食到山西和陕西养活那里的人基本不现实。
即便有粮食都不行,运输的损失太大了,根本就供不起。所以朱由校要让山西和陕西的人习惯去外面做工。
一旦没办法在当地活下去,他们可以去北面、可以去草原上,也可以到京城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钱财流落到百工院的武器研发部门。
朝廷下了一大笔订单,或者说朱由校下了一大笔订单,让百工院快速制造新式的武器,采购材料马上就投入生产。
毕竟战争就要开打了,武器还没到位呢。这怎么打?
以前是钱不够,现在钱已经有了,那就开足马力生产,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朱由校相信很快就会凑足亲军的装备。
除此之外,就是囤积粮食,顺便在京城和辽东沿线建立粮食仓库,一路上都可以吃用。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后勤补给很困难,鉴于此情,朱由校采用了笨办法,像蚂蚁搬家一样,在京城和辽东之间修筑了一条补给线。
在这一些补给沿线上,有很多类似于驿站的机构,里面都存储着粮食,而且在大明的国内也不担心被袭击,粮食都会提前运上去。一旦开战,不会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两个点之间都是短途运输,可以由当地的衙门来承运,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甚至可以找商人来承运,给他们一些钱就行了。
虽然没有对外公布,但是大明的一个机器已经开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