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能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但是未来的中国,金钱是最容易量化一个人价值的标准。”胡文海叹气,摇头道:“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真的让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能获得与其相称的收入,不再宣传累死、累病,并且收入微薄的领导干部和警察,做好事的人能够发家致富,什么时候有钱才会是一个光明正义的事情吧。”

    王以纯站在半完工的毛坯房前,半晌没有说话。他艰难而缓慢的点了点头,正色道:“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国家会变成那个样子。小胡同志,你——愿意帮助我完成改变这个世界的心愿么?”

    说实话,胡文海开始对王以纯的印象并不算好。

    任谁恐怕也不会对一个,闯进你家里,张嘴就要从你手里拿走你刚卖掉一项技术赚的外汇的人有什么好印象。

    不过这两年时间相处下来,胡文海对他的态度不知不觉间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王以纯是个有野心的人,他渴望能够有更大的抱负施展舞台,因此才会不断配合着胡文海在绣城搞出这么多的事情。

    否则好像绣城铁路局之前那个局长一样不好?维持一切旧有状态,抵制任何改变,只要熬资历耗时间就能按部就班的获得升迁。何苦陪着胡文海搞东搞西,冒着天大的风险,给自己招来一大堆的麻烦和困难。

    这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人,但至少也是一个有底线的人。哪怕他再怎么需要胡文海的帮助,畏惧于胡文海表现出来的财势,但从来也没有因此就无原则的迁就了他。双方的交往,应该说始终都在权力约束的范围之内。

    只此一点,就让胡文海很有安全感,这是一个愿意守规矩的人。

    潜移默化之间,胡文海对他的第一印象已经改变了。

    “王市长的心愿是什么呢?”胡文海这样反问道。

    而王以纯并没有打哑谜,干脆直接的说道:“至少现在,我的心愿是绣城能够拿下特区的名额。”

    果不其然,胡文海暗自点头,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王以纯大年三十的早上跑过来,果然是冲着特区名额来的。

    “王市长就这么肯定,中央能批准特区的要求?这可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到整个东北经济的大问题。”

    王以纯摇头:“我不是对中央有把握,我是对胡总你有把握。”

    他转过身,看向胡文海,似笑着长叹道:“这两年来,我还没有看到过,胡总你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情。”

    “王市长对我的信心很足。”胡文海点头,不过随即又摇头道:“不过特区这件事情,我对王市长和绣城的信心,却不是太多。绣城的优势抛开我个人因素,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而对于我来说,不论三座城市谁能拿到特区的名额,总归我是不会吃亏的。”

    “但绣城最大的优势,不正是有着胡总你吗?”王以纯的问题一针见血:“在相同的条件下,胡总会选择支持绣城,这就足够了。”

    “相同的条件……”胡文海苦笑点头,王以纯确实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绣城是他的家乡,如果各方面条件相同,他必然肯定会支持绣城:“那么,王市长能拿出什么条件来呢?目前开放的几个特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深土川不用说,和香江隔海相望。厦门、汕头,对宝岛的资金吸引力得天独厚。海/南的地理位置特殊,孤悬海外可以放心大胆的做实验。绣城呢?你觉得中央如果把特区划给绣城,会因为什么?”

    “因为什么……”

    王以纯深深皱起眉头来,想了半晌,还是没有眉目。他这才发现,原来脱开了胡文海的影响力,不用说渤海省沿海三市哪个能拿到特区,甚至渤海省凭什么能够拿到特区都是一件很难说清的事情。

    是啊,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渤海省沿海三市有什么成为特区的优势?凭港口,渤海省这边只有大港是不冻港,地理条件远不如大沽和冀省,更不用说鲁省的港口地理位置只会更好。

    除此之外,既然是特区,当然首要任务就是招商引资。从渤海省来说,它有什么优势吸引到外国或者地区投资?在国际贸易上有什么天然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