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琦会主动提出要鸿文馆的名额,完全出乎温婉的意料,她看向小姑娘,温言提醒,“鸿文馆没你想象中的那么潇洒自在,里头规矩严苛,课程繁重,名额给你不是不行,但你得考虑好,否则就没必要白白进去浪费时间。”

    宋琦言辞恳切,“正是因为没规没矩才要进去学,外面把我传成那样,我要没点真本事,岂不是丢了三叔脸面?”

    二郎媳妇听得一头雾水,“外面传你什么了?”

    宋琦抿唇不语。

    温婉看着她,“等晚上你三叔回来了我再跟他商量,你们家距离鸿文馆近,要真成了,往后上下学也不用坐马车,多走几步路就到。”顿了顿,“鸿文馆里头女学生不少,去了以后,不要跟人攀比,性子该收就收,除此之外,还得学着怎么跟人相处,独来独往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

    宋琦一一记下,“谢谢三婶婶。”

    说话间,后厨那边有人来问要不要现在传饭。

    温婉瞧着二郎媳妇怀里的小家伙在咂吧嘴,想来是早饿了,让马上传。

    进宝被他爷爷带出去抓药,走之前就说了中饭会在外面吃,暂时还没回来。

    饭桌上很安静,只有轻微的咀嚼声以及喝汤时瓷勺碰到碗壁的声音。

    等下人们进来收拾碗筷,二郎媳妇才想起来问一句,“公婆跟你们分开吃饭了?”

    温婉说没有,“公公带着进宝出去抓药了,婆婆这两日感染了风寒,床上躺着呢,不方便跟我们同席。”

    “那我得去看看她。”

    哪怕心里怕婆婆怕得要死,二郎媳妇也不得不根据自己的立场硬着头皮说这么一句。

    温婉没有阻拦,起身带着她们母女去了隔壁荣安堂。

    刚进门就听到一阵咳嗽。

    这次风寒来得又凶又猛,大夫下了重药,屋内草药味儿经久不散。

    站在隔间门口,二郎媳妇小声跟温婉说:“想想我嫁到宋家十六年,似乎从来没见婆婆这么病过。”

    印象中,宋婆子从来都是精明又强势的,干活儿一把手,骂人头一份,哪怕她心眼多成筛子,照样玩不过当婆婆的。

    可现在,里面传来的带痰咳嗽声竟让人有一种所有人都老了的恍惚感。

    温婉道:“婆婆已经年过半百,身子骨比不得从前,冷了热了就容易病。”

    其实还有大部分原因是年轻时候操劳留下来的病根,在老家那会儿干的都是体力活,时常锻炼着,人还算康健,来了京城变成主子,做什么都有人伺候,反倒闲出毛病来。

    温婉还记得那些年在老家,就算是下了雪,婆婆照样穿得单薄出去干活也不见病倒,近两年每到冬天她就畏寒,总要比别人多穿几件才行,屋里火盆不能断,也不爱出门,就喜欢守在火盆边打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