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七章中苏备战边境
中兴11年,11月20日。
在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八天后,苏联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蒙古地区的兵力调动。六十万的主力已经枕戈待旦,两个装甲军,加上其他的师旅级的坦克加起来有近千辆。各口径型号的火炮,更是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量。不说那些中小型火炮,就是那些重型榴弹炮和加农炮,就达到了两千门。(105算重型)
斯大林为了能和中华好好扳下手腕,在陆地重火器方面,准备十分充分。斯大林很自信,要是这六十万苏联红军拿着这些武器装备去进攻朝鲜,绝对能把日本赶出朝鲜,将朝鲜变成苏联的土地。
只不过面对中华,斯大林少了很多自信。不然也不会等在聚集了这么多的力量后,才开始有了新动作。在他看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把中华的实力打出来就够了。
苏联是动作不断,中华境内反而十分安静,没有大规模的军力调动,仿佛对苏联的动作不屑一顾似的。
对此,朱可夫疑惑不已。苏联的军事调动没有丝毫的隐蔽性,没有理由中华方面还是如此安静。在连续派出去了许多情报人员后,朱可夫都没有得到丝毫有用的消息。连续多天以来,还是向他传递,中华军队没有丝毫的调动。
面对如此诡异的事情,朱可夫这些天来,就一直皱着眉头。他实在是想不通,别人都把刀枪架好,摆在你的家门口,为何还如此沉得住气,中华到底仗着什么底牌呢?可是情报人员每天传来的消息都是千篇一律,他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解释现况。
只是中华真的没有动作吗?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早在开始抓捕苏联政工时,中华军队就已经在秘密调动中。特别是空军力量,蒙古库伦周边几个大型机场一到夜间,就有不少飞机降落。
而那些苏联情报人员,不管是那些以前就待在中华的情报人员,还是朱可夫刚刚派遣进来的,都已经被间谍监控起来。
他们在中华所取得的情报,都是间谍细心为他们准备的。在各个军营的配合下,那些情报人员取得的情报,自然都是中华还是按兵不动的消息。
实际上,蒙古军区已经把绝大部门的力量都集结到边境地区。数量没有苏联的六十万那么多,只有一个半的集团军规模,三十万人。虽然人数是苏联的一半,但质量上绝不是苏联可以比拟的。
一个集团军加半个集团军都是现役集团军,最主要的是,当中那半个集团军还是中华陆军中坚力量,装甲集团军的一半力量。半个装甲集团军的力量,绝非苏联那一千辆坦克可以对抗的。
早在斯大林皮痒时,陈绍就做出指示,用蒙古军区一半的实力来对抗。并且还要打出中华的威风,让斯大林看看中华军队的实力。而且还有让斯大林知道,数量有时候并不意味着实力。当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弥补数量上的差距。
中华现在有两支完整建制的装甲集团军部队,一支在蒙古,一支在东北。一个装甲集团军拥有两个装甲师,外加一个装步师。蒙古军区司令李宗仁上将本来是决定派出最少连个集团军,去对付即将到来的军事冲突。不过被国防部否定了,一个机械化步兵集团军,加上半个装甲集团军就够了。
而那所谓的半个装甲集团军,甚至只出动了一个装甲师。加上军区配备的**炮兵集群,才算是半个集团军。
六十万人vs三十万人。
苏联指挥官朱可夫上将,中华一个半集团军指挥官粟钰生中将。
朱可夫vs粟钰生。
双方陈兵边界,战争的阴云笼罩两国边境地区。
恰克图,此时已经变成苏联重兵集结点,60万的部队都集结恰克图周边地域,朱可夫的指挥部也设立在这个地方。
朱可夫站在地下指挥部中,看着挂在墙上的大地图,眉头始终都拧在一起。指挥部中,炉火正在燃烧着,将外面的寒冷驱赶出去。
手指轻轻的敲打在旁边的桌子上,朱可夫心中有些犯难,他现在实在想不出一个好的插入点。此时外面的天气可以用很糟糕来形容,并不适合大规模用兵。而且这样的天气,飞机也无法起飞。并且中华哪里情况太诡异了,朱可夫担心是不是中华在搞什么阴谋。
中兴11年,11月20日。
在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八天后,苏联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蒙古地区的兵力调动。六十万的主力已经枕戈待旦,两个装甲军,加上其他的师旅级的坦克加起来有近千辆。各口径型号的火炮,更是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量。不说那些中小型火炮,就是那些重型榴弹炮和加农炮,就达到了两千门。(105算重型)
斯大林为了能和中华好好扳下手腕,在陆地重火器方面,准备十分充分。斯大林很自信,要是这六十万苏联红军拿着这些武器装备去进攻朝鲜,绝对能把日本赶出朝鲜,将朝鲜变成苏联的土地。
只不过面对中华,斯大林少了很多自信。不然也不会等在聚集了这么多的力量后,才开始有了新动作。在他看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把中华的实力打出来就够了。
苏联是动作不断,中华境内反而十分安静,没有大规模的军力调动,仿佛对苏联的动作不屑一顾似的。
对此,朱可夫疑惑不已。苏联的军事调动没有丝毫的隐蔽性,没有理由中华方面还是如此安静。在连续派出去了许多情报人员后,朱可夫都没有得到丝毫有用的消息。连续多天以来,还是向他传递,中华军队没有丝毫的调动。
面对如此诡异的事情,朱可夫这些天来,就一直皱着眉头。他实在是想不通,别人都把刀枪架好,摆在你的家门口,为何还如此沉得住气,中华到底仗着什么底牌呢?可是情报人员每天传来的消息都是千篇一律,他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解释现况。
只是中华真的没有动作吗?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早在开始抓捕苏联政工时,中华军队就已经在秘密调动中。特别是空军力量,蒙古库伦周边几个大型机场一到夜间,就有不少飞机降落。
而那些苏联情报人员,不管是那些以前就待在中华的情报人员,还是朱可夫刚刚派遣进来的,都已经被间谍监控起来。
他们在中华所取得的情报,都是间谍细心为他们准备的。在各个军营的配合下,那些情报人员取得的情报,自然都是中华还是按兵不动的消息。
实际上,蒙古军区已经把绝大部门的力量都集结到边境地区。数量没有苏联的六十万那么多,只有一个半的集团军规模,三十万人。虽然人数是苏联的一半,但质量上绝不是苏联可以比拟的。
一个集团军加半个集团军都是现役集团军,最主要的是,当中那半个集团军还是中华陆军中坚力量,装甲集团军的一半力量。半个装甲集团军的力量,绝非苏联那一千辆坦克可以对抗的。
早在斯大林皮痒时,陈绍就做出指示,用蒙古军区一半的实力来对抗。并且还要打出中华的威风,让斯大林看看中华军队的实力。而且还有让斯大林知道,数量有时候并不意味着实力。当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能弥补数量上的差距。
中华现在有两支完整建制的装甲集团军部队,一支在蒙古,一支在东北。一个装甲集团军拥有两个装甲师,外加一个装步师。蒙古军区司令李宗仁上将本来是决定派出最少连个集团军,去对付即将到来的军事冲突。不过被国防部否定了,一个机械化步兵集团军,加上半个装甲集团军就够了。
而那所谓的半个装甲集团军,甚至只出动了一个装甲师。加上军区配备的**炮兵集群,才算是半个集团军。
六十万人vs三十万人。
苏联指挥官朱可夫上将,中华一个半集团军指挥官粟钰生中将。
朱可夫vs粟钰生。
双方陈兵边界,战争的阴云笼罩两国边境地区。
恰克图,此时已经变成苏联重兵集结点,60万的部队都集结恰克图周边地域,朱可夫的指挥部也设立在这个地方。
朱可夫站在地下指挥部中,看着挂在墙上的大地图,眉头始终都拧在一起。指挥部中,炉火正在燃烧着,将外面的寒冷驱赶出去。
手指轻轻的敲打在旁边的桌子上,朱可夫心中有些犯难,他现在实在想不出一个好的插入点。此时外面的天气可以用很糟糕来形容,并不适合大规模用兵。而且这样的天气,飞机也无法起飞。并且中华哪里情况太诡异了,朱可夫担心是不是中华在搞什么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