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北非军团主要目的是为了石油,但也是进一步要控制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
和后世一营,希特勒派出了隆美尔,而盟军也派出了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长了一副鹰一样的面孔,他那高昂并带有浓重英格兰鼻音的声调让人听起来感到并不十分友善。他在许多方面与隆美尔有相似之处。这两个人的性格都很孤僻,在周围是敌人多于朋友。他俩都很专横和傲慢,在听命于别人时,都像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而当他们获得全部指挥权时,却又都是头脑清醒和最有独到见解的优秀指挥官。
这两个人还都比较注意培养与军政要人的友谊,就像隆美尔一向对希特勒言听令从和重视同戈培尔的关系一样,蒙哥马利也十分注重结交军政要人。
像隆美尔一直戴着那顶著名的带有有机玻璃风镜的帽子一样,蒙哥马利也戴着一顶镶着团队徽章的怪异的澳大利亚丛林帽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外,这两个人都喜欢挑选出类拔萃、年轻英俊的军官组成自己的参谋队伍。在战术方面,隆美尔擅长于运动战,而蒙哥马利从来就不是什么横扫千里的运动战专家。但在事先精心布置好的阵地战中,他比隆美尔要技高一筹。
后世中北非战争中,在情报的获取上,隆美尔是无法和蒙哥马利相比。自从隆美尔失去他的无线电侦听连后,他所能获得的英军消息便越来越少了。
英国情报机构知道如何在情报来源上使敌人产生错觉,大量极易破译的情报暗示德军:意大利人在不断地泄露情报。
隆美尔对这种欺骗深信不疑,这更大大加深了他对意大利人的鄙视。而英国谍报机构却源源不断地向蒙哥马利输送了他们所侦破的大量德军情报,隆美尔对此却一无所知。
“隆美尔就像被蒙上了双眼在和蒙哥马利决斗”,一位德**事评论家战后如此认为。
但是,蒙哥马利和隆美尔都同样清楚地认识到,机械化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供应。所以,他俩都强烈地要求自己的统帅部尽最大可能向非洲战场运送更多的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
显然在后世中,蒙哥马利在这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英、美的战争机器开足了马力,大批船队涌过地中海,为英军运来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
这点在隆美尔那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后续支援力量根本比不上盟军。军事实力严重的不平衡起来,这才是导致后世德国北非战场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在现在,因为德国后面有中华武器的支援,加上由意大利控制了地中海,盟军的武器装备只能通过其他地方进入非洲,而且数量和质量上,根本不占优势。这也是当初德国和盟军进行大海战的时候,希特勒还是坚持让意大利海军待在地中海,主要还是为了控制地中海。
这场战争并不是由德国发起的,而是由意大利率先发起的。并且很早就开始了,而德国参战还是从去年日本进攻太平洋的时候,才开始的。
原本,盟军以埃及为基地的英军被命令承担防御行动,但尽可能的不进行挑衅。然而,他们开始了一系列对意大利在利比亚的阵地的袭击。随着法国战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本来被用来和突尼斯的法军对峙的意军,被调动至昔兰尼加以增援意大利第10军团。
意大利**者贝尼托.墨索里尼命令第10军团入侵埃及。两天后,入侵没有开始,墨索里尼指令格拉齐亚尼元帅,当时德国的海狮计划马上就要开始,欧洲的空军在持续着。
意大利以为德国快要进行海狮计划,便开始攻击。
受到运输缺乏、军官训练水平低和支援武器不足所带来的力量虚弱影响下的意大利军队被命令开始入侵埃及,这场战役计划是当有限的装甲军队在沙漠的侧翼行动时沿着海岸公路前进。
相对于意军的进攻,盟军防卫部队袭扰前进中的意大利军队,随后退往从迈尔萨-马特鲁,那里驻有英军地面主力部队。第7装甲师被安置在沙漠的侧面,使其可以突击意军侧翼。
一个月后,意大利军队前进至迈尔萨-马特鲁以西大约80英里(130公里),并因为供给问题停留于该地。尽管墨索里尼催促继续前进,格拉齐亚尼仍命令他的军队在西迪巴拉尼周围挖掘战壕,并加强已建好的前线营地,其他的军队也被安置在主力部队后方。
针对分散的意大利营地,盟军非洲司令蒙哥马利计划了一个为期五天的有限攻势,罗盘行动,一个接一个的攻击这些防御营地。总共四万人的盟军军队攻击了意大利军队的前方单位。随着刚开始的成功,参加罗盘行动的军队追击退却的意军。
在北非战争打响后的大半年中,设防城镇巴迪亚和托布鲁克被占领,逃跑的意大利军队在比达夫门被穿越了西部沙漠的第七装甲师截住。在比达夫门战役中,残余的意大利军队投降,在十个星期之内,盟军推进到了阿格海拉并摧毁了意大利第十军团,在战斗中俘获了十三万俘虏。
等到了日本开始进攻太平洋时,意大利军队在北非已经损失惨重。而此时德国也由于石油的关系,正式决定派遣军队进入北非。
和后世一营,希特勒派出了隆美尔,而盟军也派出了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长了一副鹰一样的面孔,他那高昂并带有浓重英格兰鼻音的声调让人听起来感到并不十分友善。他在许多方面与隆美尔有相似之处。这两个人的性格都很孤僻,在周围是敌人多于朋友。他俩都很专横和傲慢,在听命于别人时,都像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而当他们获得全部指挥权时,却又都是头脑清醒和最有独到见解的优秀指挥官。
这两个人还都比较注意培养与军政要人的友谊,就像隆美尔一向对希特勒言听令从和重视同戈培尔的关系一样,蒙哥马利也十分注重结交军政要人。
像隆美尔一直戴着那顶著名的带有有机玻璃风镜的帽子一样,蒙哥马利也戴着一顶镶着团队徽章的怪异的澳大利亚丛林帽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另外,这两个人都喜欢挑选出类拔萃、年轻英俊的军官组成自己的参谋队伍。在战术方面,隆美尔擅长于运动战,而蒙哥马利从来就不是什么横扫千里的运动战专家。但在事先精心布置好的阵地战中,他比隆美尔要技高一筹。
后世中北非战争中,在情报的获取上,隆美尔是无法和蒙哥马利相比。自从隆美尔失去他的无线电侦听连后,他所能获得的英军消息便越来越少了。
英国情报机构知道如何在情报来源上使敌人产生错觉,大量极易破译的情报暗示德军:意大利人在不断地泄露情报。
隆美尔对这种欺骗深信不疑,这更大大加深了他对意大利人的鄙视。而英国谍报机构却源源不断地向蒙哥马利输送了他们所侦破的大量德军情报,隆美尔对此却一无所知。
“隆美尔就像被蒙上了双眼在和蒙哥马利决斗”,一位德**事评论家战后如此认为。
但是,蒙哥马利和隆美尔都同样清楚地认识到,机械化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供应。所以,他俩都强烈地要求自己的统帅部尽最大可能向非洲战场运送更多的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
显然在后世中,蒙哥马利在这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英、美的战争机器开足了马力,大批船队涌过地中海,为英军运来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
这点在隆美尔那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后续支援力量根本比不上盟军。军事实力严重的不平衡起来,这才是导致后世德国北非战场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在现在,因为德国后面有中华武器的支援,加上由意大利控制了地中海,盟军的武器装备只能通过其他地方进入非洲,而且数量和质量上,根本不占优势。这也是当初德国和盟军进行大海战的时候,希特勒还是坚持让意大利海军待在地中海,主要还是为了控制地中海。
这场战争并不是由德国发起的,而是由意大利率先发起的。并且很早就开始了,而德国参战还是从去年日本进攻太平洋的时候,才开始的。
原本,盟军以埃及为基地的英军被命令承担防御行动,但尽可能的不进行挑衅。然而,他们开始了一系列对意大利在利比亚的阵地的袭击。随着法国战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本来被用来和突尼斯的法军对峙的意军,被调动至昔兰尼加以增援意大利第10军团。
意大利**者贝尼托.墨索里尼命令第10军团入侵埃及。两天后,入侵没有开始,墨索里尼指令格拉齐亚尼元帅,当时德国的海狮计划马上就要开始,欧洲的空军在持续着。
意大利以为德国快要进行海狮计划,便开始攻击。
受到运输缺乏、军官训练水平低和支援武器不足所带来的力量虚弱影响下的意大利军队被命令开始入侵埃及,这场战役计划是当有限的装甲军队在沙漠的侧翼行动时沿着海岸公路前进。
相对于意军的进攻,盟军防卫部队袭扰前进中的意大利军队,随后退往从迈尔萨-马特鲁,那里驻有英军地面主力部队。第7装甲师被安置在沙漠的侧面,使其可以突击意军侧翼。
一个月后,意大利军队前进至迈尔萨-马特鲁以西大约80英里(130公里),并因为供给问题停留于该地。尽管墨索里尼催促继续前进,格拉齐亚尼仍命令他的军队在西迪巴拉尼周围挖掘战壕,并加强已建好的前线营地,其他的军队也被安置在主力部队后方。
针对分散的意大利营地,盟军非洲司令蒙哥马利计划了一个为期五天的有限攻势,罗盘行动,一个接一个的攻击这些防御营地。总共四万人的盟军军队攻击了意大利军队的前方单位。随着刚开始的成功,参加罗盘行动的军队追击退却的意军。
在北非战争打响后的大半年中,设防城镇巴迪亚和托布鲁克被占领,逃跑的意大利军队在比达夫门被穿越了西部沙漠的第七装甲师截住。在比达夫门战役中,残余的意大利军队投降,在十个星期之内,盟军推进到了阿格海拉并摧毁了意大利第十军团,在战斗中俘获了十三万俘虏。
等到了日本开始进攻太平洋时,意大利军队在北非已经损失惨重。而此时德国也由于石油的关系,正式决定派遣军队进入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