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通信总体分为三大类。``

    一是普通的书信来往或者前线将士的家书,到了驿站,由驿吏驿卒甄别出来,然后用舟车从水陆送向下一个驿站,一个个的驿站传递下去。

    各部司不重要的或与不紧急的公文奏呈,比如今年某州税赋多少,户数多少,需要上报相关的部门,但它们并不急迫,为了节约人力财力,也用这种方式送到京城,当然它们会比普通的家书要重视一点,也快一点。

    二是普快信函,私人若是家中有马有足够的门客仆人,也可以这样玩,骑马派专人送向某处,再快一点就是换马不换人,夜晚是不会赶路的,蔡挺便用了这种方式将捷报送向京城,一示大捷之下我很淡定,宠辱不惊,不卖功,二就是派出他的亲信,若是皇上或者两府大佬疑问,可以让他的亲信代为解答。不算太慢,也不算太快,花了七八天时间才到了京城。

    三就是特脚递,换马换人,日夜二十四小时赶路。

    它曾经创造了很多奇迹,载于史册的就有两次,第一次是赵匡胤时,契丹派出六万大军兵进河北,前线用特脚递送到了京城,赵匡胤命田钦祚率三千骑兵救援,结果契丹人才刚刚到,田钦祚三千骑兵也到了,于是三千打六万。

    第二次侬智高叛乱,广州用特脚递五天将军报送到了开封,这中间有多少崎岖的山道以及水路?

    陆诜害怕蔡挺告黑状,前面将西夏使者扣压,后面就用特脚递将那份奏章送到京城。因此相差了数天时间。但到了京城。却是一先一后抵达。

    何必之?

    蔡挺才不会在奏章上打小报告呢,那多落下乘哪?

    但最慢的还是黄公公一行。

    他们也是骑马而来的,而且也是提前走的,也算是赶路吧,不过就没有那么快了。

    黄公公进了京城,王巨说得明白,两封回函,一封必须呈报给赵曙。

    于是他先行觐见赵曙。

    赵曙高兴过后。也在琢磨着岁赐的事了,那个时服金额不大,五千两银子,五千匹绢,就是送给西夏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新年还有两三个月就要到来了。

    余下的岁赐怎么办?那才是大头。

    听闻黄公公回来,于是将他带到政事堂,将两府宰执一起喊来。

    “陛下,这是王巨托奴婢带给陛下的奏呈。”黄公公将信函递了上去。

    赵曙打开看了看,又递给了韩琦。大家传阅下去。

    “你说你也去了战场?”

    “陛下,奴婢也去了。”

    “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