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不解。
这个贬起来会很快的,请看王曾就是利用有违朝仪火拼吕夷简,没几天,吕夷简、王曾、蔡齐与宋绶一起下。
当然,如果能拖上两个月,王巨下去虽然可惜,不过李妃儿那时早就生产了,说不定都过了坐月子。那么夫妻全部一道下去,一家还能团聚在一起,这是好事儿。
但如何能拖上两个月,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可能,大约是不了了之,那更不可能。
王巨微笑道:“恩师,下是必然要下去了,不过想我下的人虽多,但陈襄若下,可不可能?到时候必然会有更多的人替陈襄求情,而且他是侍御史,某些人更希望言臣有一个得力的人存在。但只让我下,而不让陈襄下,介甫公不参与,吕惠卿会不会同意?”
所以马上又要产生新的争吵,这吵一吵,一两个月就拖下来了。
张载又叹息。
在他心中,当官就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现在他看到的是什么官场?
“恩师,你回乡后必然修儒学,但要注意一个故事,汉元帝温和仁慈,喜好儒术,他做太子时看到父亲汉宣帝动辄惩罚或杀害大臣,很不以为然,于是进劝汉宣帝,父皇使用刑罚过重了,应当多用儒生。汉宣帝就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这是一段很有名的典故。汉宣帝这句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国家有制度,一直在用霸道王道治理国家,不能用纯粹的仁义德政!那些儒者不切实际,总是认为古代的好,现代的不好,混淆视听。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名,怎么能真正委他们以重任?
要知道汉宣帝是千古以来最成功的中兴之君。
一个大王朝想要中兴,这个难度比开国都要困难的。
这个功绩本身就能使汉宣帝的话具有说服力。
而且后来的发展也果如汉宣帝所说,汉宣帝几次产生了换太子的念头,然而因为他是许皇后的儿子,顾念旧情,一直没有换。结果汉元帝上位,他老子创下的花花江山,迅速走向末落。
王莽改革。他想改啊?但他弄到手的大新江山不改不行了。
不但王巨注意到这段历史,司马光在修资治通鉴时也注意到这段历史。只是两人立场不同。王巨欢喜的是张载现在这种新儒学,那怕张载篡改孔夫子的本意,另外王巨是向后看,反对排斥向前看,什么动不动三皇五帝,周朝礼政。
但司马光不同,他不能反对汉宣帝,更不能说汉宣帝这段话说得不对,于是反复曲解,认为汉宣帝只看到了不达时宜的酸儒,而没有看到真正治世之才的真儒。汉朝之所以没有达到上古三代的盛世,关健是皇帝认为王道不可行,儒者不可用。
上古三代是什么样子?
当真那么好吗?那么为什么后世考古没有考出所以然来,甚至都不能确定夏朝能否真正存在。
还有,没有汉武帝,儒家能不能独尊?
张载想了想,没有说话。
王巨也未说什么了,这个典故抛出来,会给张载更多的反思,那么以后写出来的儒学说不定会更加进步,会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一家人吃晚饭,吃过晚饭,王巨跑到书房里埋头写了一些东西,然后将几个门客喊来。
这个贬起来会很快的,请看王曾就是利用有违朝仪火拼吕夷简,没几天,吕夷简、王曾、蔡齐与宋绶一起下。
当然,如果能拖上两个月,王巨下去虽然可惜,不过李妃儿那时早就生产了,说不定都过了坐月子。那么夫妻全部一道下去,一家还能团聚在一起,这是好事儿。
但如何能拖上两个月,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可能,大约是不了了之,那更不可能。
王巨微笑道:“恩师,下是必然要下去了,不过想我下的人虽多,但陈襄若下,可不可能?到时候必然会有更多的人替陈襄求情,而且他是侍御史,某些人更希望言臣有一个得力的人存在。但只让我下,而不让陈襄下,介甫公不参与,吕惠卿会不会同意?”
所以马上又要产生新的争吵,这吵一吵,一两个月就拖下来了。
张载又叹息。
在他心中,当官就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现在他看到的是什么官场?
“恩师,你回乡后必然修儒学,但要注意一个故事,汉元帝温和仁慈,喜好儒术,他做太子时看到父亲汉宣帝动辄惩罚或杀害大臣,很不以为然,于是进劝汉宣帝,父皇使用刑罚过重了,应当多用儒生。汉宣帝就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这是一段很有名的典故。汉宣帝这句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国家有制度,一直在用霸道王道治理国家,不能用纯粹的仁义德政!那些儒者不切实际,总是认为古代的好,现代的不好,混淆视听。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名,怎么能真正委他们以重任?
要知道汉宣帝是千古以来最成功的中兴之君。
一个大王朝想要中兴,这个难度比开国都要困难的。
这个功绩本身就能使汉宣帝的话具有说服力。
而且后来的发展也果如汉宣帝所说,汉宣帝几次产生了换太子的念头,然而因为他是许皇后的儿子,顾念旧情,一直没有换。结果汉元帝上位,他老子创下的花花江山,迅速走向末落。
王莽改革。他想改啊?但他弄到手的大新江山不改不行了。
不但王巨注意到这段历史,司马光在修资治通鉴时也注意到这段历史。只是两人立场不同。王巨欢喜的是张载现在这种新儒学,那怕张载篡改孔夫子的本意,另外王巨是向后看,反对排斥向前看,什么动不动三皇五帝,周朝礼政。
但司马光不同,他不能反对汉宣帝,更不能说汉宣帝这段话说得不对,于是反复曲解,认为汉宣帝只看到了不达时宜的酸儒,而没有看到真正治世之才的真儒。汉朝之所以没有达到上古三代的盛世,关健是皇帝认为王道不可行,儒者不可用。
上古三代是什么样子?
当真那么好吗?那么为什么后世考古没有考出所以然来,甚至都不能确定夏朝能否真正存在。
还有,没有汉武帝,儒家能不能独尊?
张载想了想,没有说话。
王巨也未说什么了,这个典故抛出来,会给张载更多的反思,那么以后写出来的儒学说不定会更加进步,会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一家人吃晚饭,吃过晚饭,王巨跑到书房里埋头写了一些东西,然后将几个门客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