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评本能地感到这封奏表是诬陷的,虽然程序上没问题,韩琦上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的上书,由驿站交给进奏院,进院院交给中书,或西府或御史台,然后根据轻重再判断是否交给皇帝。¢£还有一种,那就是密奏,韩琦也有了密奏之权,那么就要由门客将书奏带来,再交给合门使,合门使交给皇帝。不过韩琦能说这种话吗?所以他直接交到了御史台。

    李评没有做错,吕公著为难了。

    若查吧,若是真的,韩琦那会很惨的。

    若不查吧,韩琦兴甲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出言威胁是逃不的,现在书奏又到了自己手中,到时候真相泄露,怎么办?

    正是这种心理,可能在延和殿议事时,含糊说了一句,连赵顼都没有太注意,只是传到了王安石耳朵里,这才有了王安涕泣告状的故事。

    所以吕公著虽没有诬陷韩琦,但也确实是犯了错误,最少这么大事,你是御史中丞,为什么不上奏?

    至此,所有替吕公著辨解的人,全部哑口无言。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沈惟恭要这么做?

    两人下狱大理寺,先是沈惟恭承认是自己指使孙棐献书。

    然而不久,沈惟恭立即翻案,司马光喜欢扬名,每一文章出,或信,或书,那怕是奏章,都喜欢派下人流传到井坊之中。孙棐便诈书司马光陈五章的奏疏,上面有了韩琦这句话。然后将它拿来给沈惟恭,沈惟恭以为是真的。便让孙棐交给合门使李评。结果孙棐直接冒充韩琦表奏。又用韩琦门客身份,将它交给了李评。

    这纯粹是用孙棐做替死鬼,翻案了。

    不过沈惟恭的背景很麻烦的。

    他是宋朝开国名相沈义伦的孙子,沈继宗的儿子。沈继宗有三个儿子,惟温、惟清、惟恭,沈惟恭是老小。

    这个倒无所谓,宋朝立国一百来年了,权贵子弟不知道有多少。不要说沈义伦,就是沈继宗都死了四十多年。

    这些权贵子弟只有极少数有了出息,绝大多数已经默默无闻,比如赵普有许多后人,现在仍有许多后人担任着官员,但这些都是低层官员,能有多少影响力?

    仅是王巨裁减军器监,就不知裁去了多少权贵子弟。

    但麻烦的是沈惟恭还有一个姐姐,那就是宋真宗的沈贵妃。沈贵妃也不要紧,宋太祖与宋太宗妃子不多。但宋真宗与宋仁宗都有很多嫔妃。这些嫔妃得有多少亲戚?

    然而麻烦的是这个沈贵妃老人家年近八十,还活着。人去人情去。人在人情在,这个沈贵妃都快成了内宫的活化石了。听到了弟弟出事,马上握着拐棍,找到了曹太太与高大妈,面对这个活化石,即便傲傲的高滔滔也要尊重的。

    于是高滔滔又找到了赵顼,一再叮嘱,查可以,但勿得用刑。况且沈惟恭本人也有六十高龄。

    正是这种情况,沈家才得到翻案,而且盯的人多,连同孙棐,大理寺官员都不敢用酷刑,反正是死路一条了,仅是笞杖又有何,自己一死,家人还能得到沈家的庇护,于是孙棐死死咬紧了牙关。

    这种情况审不下去了。

    王安石也不会同意结案,若是这样结案,无疑,孙棐是受人指使,诬蔑司马光与韩琦的。那么会受那个人指使?

    时间也让人怀疑,它正好发生在孙觉上书之后。想一想孙觉上书能有几个人知道?或者说是巧合,这也未免太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