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库最早建于赵匡胤时,那时候作用,仅是贮藏平蜀所得到的财富,准备用来做伐辽时的军费。赵匡义伐辽了,惨败了。但为什么还扩大了内库?

    现在的内库不仅掌管着钱布兑换,还经营着市舶司,特别是榷香所得,全部归内藏库所有。另外还有坑矿中的金银铜,也属于内藏库掌管,因为它关健到铸钱权。

    这是一个秘密。

    其实宋朝制度最早来自柴荣,柴荣的后周治国模式便是赵匡胤治国模式的雏形,然后赵匡胤与赵普做了一些修改。但真正完善起来,还是在赵匡义手中。到了宋真宗时,才全面成熟。

    动作最大的是赵匡义。

    赵匡义要的是什么样的模式?

    那便是后世许多人所说的理想明朝模式,那怕皇帝几十年不理政,国家照样运转,并且不会出奸臣误国。明朝制度是否有那样完美,那便是仁者见仁,义者见义了。

    这样,宋朝以后即便出一两个昏君,国家也不会灭亡。

    有了这个思想,宋朝古怪的政治模式,便能理解了。

    因此层层分权,层层掣肘,包括对皇权本身。比如诏书,如果两制封驳,诏书都不能通过。

    但这样一来,赵匡义也有些不放心,因此扩大大内库,让皇权有一些自由的理财权,试图用此增加皇权的实力,又不会影响他的那个想法。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赵匡义后来宰相才会换得那么频繁。

    然而也因为内藏库这个性质,王巨才说他以后补画变得很困难。

    这一世。王巨进入了宋朝政局。也理解得更多。也明白了为什么砖家说赵顼同样是变法参与者。

    更明白了为什么赵顼为什么要变法,还在继续用司马光与文彦博,随着王安石下去,文彦博不久也下去。

    当然,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几乎就没有一个人,或者说他未看到那个砖家说对了,那是一个秘密。一个关系到……权术的秘密!

    王巨说的补画,也就在那时。

    如果这几年王巨再能做出一两件大事,那时虽不能担任首相,不过能正式进入权利中心了,也能“补画”了。

    不过赵顼说要将军器临改成军器司,这让王巨有点担心了。

    为什么要这样说,是因为赵顼看到他那篇对军器监改革的奏章后,感到军器监权利过于集中,这个也不要紧,主要就是剥夺了内藏库贮藏军器之权。等于进一步变相地削弱了皇权,赵顼略有点不大情愿。于是委婉地以退为进,暗示自己对这个奏章上的内容做出调动。不是对自己不放心,而是对这个削弱内藏库权利不放心……

    不能怪赵顼,沾到权利,真说不清楚。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难道说错了吗?

    赵顼产生这样想法,能理解。然而新的问题来临,王安石变法,需要赵顼全力去支持,自己若补画,同样需要赵顼全力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