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大动作,税赋,耕地,商业,农田水利,教育。官制,兵制,等等,全部要动弹。”
应当来说,张载也不反对变法,比如他在渭州,蔡挺来了,懂军事,对张载十分看重,并且因为王巨。那就更看重了。于是与张载交谈,张载说了很多。有的蔡挺不敢同意的,比如张载说直接用边兵代替禁兵。反正禁兵不堪重用,不如取消禁兵,在陕西训练出一支能打的军队。那怎么可以呢。
不过张载重训练,蔡挺是同意的。另外张载的兵将法,让蔡挺更欣赏,后来蔡挺进入西府,在张载兵将法上修改,便有了宋朝的将兵法。
以及其他种种。
这也与张载出身有关,他为什么最后收下了王巨,固然是王巨那六拜,也与他少年时的经历有关,张载原本是开封人,父亲张迪担任涪州知州时病故,于是张载母亲带着十五岁大的张载与五岁大的张戬护送灵柩返回中原。半路上因为路资不足,又遇战乱,出斜谷行至郿县横渠后,便在这里将父亲埋葬,定居于此。
应当青少年时的张载也是很艰苦的。
这种身世使得他不会倒向保守派。
张载听了在沉思。
王巨又说道:“恩师,很是麻烦的。具体怎么变,我也不大清楚,无外乎两点,一是节流,二是开源。”
“节流开源?”
“节流就是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比如裁减冗兵与冗兵,淘汰不必要的浮费。”
“这个我知道,似乎上次那个大裁兵,也是你提议的吧?”
本来张载的官职是不可能知道的,但他与蔡挺关系亲密,蔡挺多少能听到一些内幕消息,大约是蔡挺告诉了张载。
“有点关系,”王巨轻描淡写道,又说:“但朝廷估计还会裁兵,甚至还有其他的举动。另外官员还没有裁,后面也会继续淘裁。这就是节流。开源,就是开辟财路,比如那个木棉司。这个倒无坊,关健有的财源不是开财源,而是一种重新分配。”
“重新分配?”
“桑弘羊那些手段你知道吧?”
“我知道,若是那样敛财会有争议。”
“主要就是敛财,但有的也不能纯粹算是敛财,比如免役法,或者叫募役法。朝廷差役害苦了许多百姓。特别是一些三四等户的商人与主户,他们是国家的纳税重点大户,然而因为役法导致倾家荡产,一二等户都是豪强,难以征税,国家只好将税赋往五六七等户上摊派,于是贫者益贫。所以用募役代替免役,而且它还有一门好处,是花钱雇役,有的役不是长年累月的,若是差役,就困在役上了,但是募役,官员只好精打细算,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
“我懂了,就是一二三四等户出钱,官府用这个钱雇用闲人代替这些劳役。既解决了这些人的困苦,又解决了一些松散的闲人谋生的问题。”
“恩师此言中的,但没有那么简单,现在一等户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罕交纳赋税,也不会服役,即便服役,也多是胥吏,而非是真正的役或差、衙前。但国家差役不知凡几,恐怕有五六十万之众,打算一人给三十贯钱,就得要一千五百万贯钱。仅是从二三四等户上募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必须往一等户身上摊派。那么一等户会不会高兴?甚至这些一等户中有许多是官户,外戚,真正的权贵豪强。”
张载又陷入沉思。
更要命的王安石敛财敛疯掉了,既然是惠政,那么做一个惠政样子吧。向上等户征可以,理由也是王巨再三说的,不征无法募集到足够的钱帛募役。
那怕向坊郭户、僧道户、单丁户与官户征也可以,但向很贫困的下五等户(五六七八等赤贫百姓)、女户(寡妇人家)征呢?特别这些女户好意思征么?
应当来说,张载也不反对变法,比如他在渭州,蔡挺来了,懂军事,对张载十分看重,并且因为王巨。那就更看重了。于是与张载交谈,张载说了很多。有的蔡挺不敢同意的,比如张载说直接用边兵代替禁兵。反正禁兵不堪重用,不如取消禁兵,在陕西训练出一支能打的军队。那怎么可以呢。
不过张载重训练,蔡挺是同意的。另外张载的兵将法,让蔡挺更欣赏,后来蔡挺进入西府,在张载兵将法上修改,便有了宋朝的将兵法。
以及其他种种。
这也与张载出身有关,他为什么最后收下了王巨,固然是王巨那六拜,也与他少年时的经历有关,张载原本是开封人,父亲张迪担任涪州知州时病故,于是张载母亲带着十五岁大的张载与五岁大的张戬护送灵柩返回中原。半路上因为路资不足,又遇战乱,出斜谷行至郿县横渠后,便在这里将父亲埋葬,定居于此。
应当青少年时的张载也是很艰苦的。
这种身世使得他不会倒向保守派。
张载听了在沉思。
王巨又说道:“恩师,很是麻烦的。具体怎么变,我也不大清楚,无外乎两点,一是节流,二是开源。”
“节流开源?”
“节流就是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比如裁减冗兵与冗兵,淘汰不必要的浮费。”
“这个我知道,似乎上次那个大裁兵,也是你提议的吧?”
本来张载的官职是不可能知道的,但他与蔡挺关系亲密,蔡挺多少能听到一些内幕消息,大约是蔡挺告诉了张载。
“有点关系,”王巨轻描淡写道,又说:“但朝廷估计还会裁兵,甚至还有其他的举动。另外官员还没有裁,后面也会继续淘裁。这就是节流。开源,就是开辟财路,比如那个木棉司。这个倒无坊,关健有的财源不是开财源,而是一种重新分配。”
“重新分配?”
“桑弘羊那些手段你知道吧?”
“我知道,若是那样敛财会有争议。”
“主要就是敛财,但有的也不能纯粹算是敛财,比如免役法,或者叫募役法。朝廷差役害苦了许多百姓。特别是一些三四等户的商人与主户,他们是国家的纳税重点大户,然而因为役法导致倾家荡产,一二等户都是豪强,难以征税,国家只好将税赋往五六七等户上摊派,于是贫者益贫。所以用募役代替免役,而且它还有一门好处,是花钱雇役,有的役不是长年累月的,若是差役,就困在役上了,但是募役,官员只好精打细算,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
“我懂了,就是一二三四等户出钱,官府用这个钱雇用闲人代替这些劳役。既解决了这些人的困苦,又解决了一些松散的闲人谋生的问题。”
“恩师此言中的,但没有那么简单,现在一等户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罕交纳赋税,也不会服役,即便服役,也多是胥吏,而非是真正的役或差、衙前。但国家差役不知凡几,恐怕有五六十万之众,打算一人给三十贯钱,就得要一千五百万贯钱。仅是从二三四等户上募集,那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必须往一等户身上摊派。那么一等户会不会高兴?甚至这些一等户中有许多是官户,外戚,真正的权贵豪强。”
张载又陷入沉思。
更要命的王安石敛财敛疯掉了,既然是惠政,那么做一个惠政样子吧。向上等户征可以,理由也是王巨再三说的,不征无法募集到足够的钱帛募役。
那怕向坊郭户、僧道户、单丁户与官户征也可以,但向很贫困的下五等户(五六七八等赤贫百姓)、女户(寡妇人家)征呢?特别这些女户好意思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