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哔……哔……”

    一阵尖锐的哨子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在移民过渡点里来回游荡,尖锐的声音吵醒了正在熟睡的移民。

    二十三,013寝室。

    正在熟睡的袁野,突然从床上起身:“什么动静?”

    这时李济也醒了过来,他揉了揉惺忪睡眼:“大清早的,怎么就扰人清梦!还有这个声音是哨子发出来的吧!但是也太难听了。”

    就在众人吐槽时,哨子声终于平息,但是接下来又有一道悠扬的声音从远处若隐若现的飘荡过来。

    “咚……咚……咚……”

    这是达累斯萨拉姆市钟楼发出的声音,当达累斯萨拉姆市钟楼响起,也就代表着东非早上六点整了。

    不过达累斯萨拉姆市的钟楼,在移民过渡点也就是醒着的时候,才能听到,这也是东非移民署使用哨子叫人起床的原因。

    在李济等人隔离开的移民居住区,东非移民署员工正在给移民提供叫醒服务。

    沿着走道,一个挨一个的用警棍拍着房门,“砰砰砰……”木制的房门好像随时都会被爆破。

    “起床了!不要睡了!赶紧起来洗漱,晚了可就赶不上饭点了!”

    先用德语喊一遍话,然后用汉语喊一遍话,本来懒散的移民们听到饭点,也赶紧穿上衣服,从床上折腾起来,谁也不能阻挡移民对干饭的热情。

    这个时代的普通人,睡懒觉有的是机会,东非大部分移民来自乡村,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睡眠还是不错的。

    如何填饱肚子才是大难题,可以说种子种下地,剩下就只能交给老天爷了,风调雨顺勉强度日,稍微有些灾难就要闹饥荒。

    欧洲还好一点,遇到灾荒了进厂还能避免饿死,远东大多数人就只能逃荒了。

    当然,欧洲情况好不了多少,1871年德国城镇化率才百分之三十点六左右,法国则是百分之三十一,奥匈帝国是百分之二十五,这还是城镇化率。

    城市化水平就更低,因为大部分乡镇是依托农业生产,相当部分镇民,依然从事第一产业,只是住在镇子上,黑兴根镇就是这样,如果年景不好,许多人也面临破产风险。

    这个时代活的最滋润的还是英国人,其本土城市化水平超过百分之六十,工业已经成为其经济主体,而最近几年因为东非,北美,沙俄农业增产,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下降,工业国的食品价格相当稳定,甚至有下降趋势。

    在1871年,东非的城镇化率是百分之十七点三,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城镇化率百分之十二),这在农业国中属于偏高水平。同期的美国,城镇化率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比东非要高。沙俄则是百分之十一左右,比东非要低,而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远东城镇化率更是仅有百分之四左右。

    东非城镇化率偏高的原因很简单,首先是人口偏少,加上移民居多,为了加速各民族融合,东非会倾向于把人口集中一些,杜绝单一民族聚居,这是政策上的考虑。

    其次是东非农业发展比较注重协作,所以人口比较集中,在东非殖民地建立之前,东非是真正的不毛之地,野兽比人数量都多,这样的环境下,开荒土地上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不出三个月又会被大自然回收。

    所以东非农业颇有一种举国体制的味道,需要中央统一调度资源,清除野兽有时都需要出动民兵组织,甚至是军队,何况这里还有不少土著政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