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就像闯关游戏一样,如果通关自然让人心中畅快,同样,过于激进的计划也会将东非拖去万劫不复之地,就像现在,赶德超美对东非的情况而言,是有些不现实的,不过在像英国这种老牌国家,东非努努力,在工业领域赶超英国已经不是幻想。
英国作为世界霸主,理论上是要比美国和德国更强的,在经济领域英国现在确实也在德国之上,但其中金融业占据了很大份额,但是归纳工业方面英国已经不是美国和德国的对手,所以从工业角度考虑,东非超越英国本土难度不大。
“截止到1904年,我国水泥年产量已经突破三百万吨,比一五计划之前翻了近一倍还有,对于我国建筑,交通,水利等各个方面影响巨大。”
水泥产量翻倍增长,也是东非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看点,不要小看东非三百万吨的水泥产能,前世印度独立时全国水泥年产量也才两百万吨出头,那都是四十年代末的事了。
这也可以反映出在20世纪初的几年,东非基建上的疯狂,东非在七,八,九十年代的基建规模虽然不小,但是大多数工程用不到,或者说水泥产量跟不上工程需求。
所以东非以前的基建在各个领域就反映出这样一种结果,城镇和乡村有大量夯土,垒石或者木制建筑,道路以沙石路为主,反映在水利建设上就是对天然河道的修葺基本很少有水泥材料应用。
东非水泥产业加速发展也是从九十年代开始,而一五计划期间城市,交通,水利的旺盛需求进一步催化了东非水泥行业的发展。
同样的,砂石,木材等基础建筑材料增长速度也极其惊人,只不过这些材料已经很难进行人工统计,不过肉眼可见的就是东非砂石开采厂增加,森林面积极速萎缩。
当然,森林面积萎缩和东非城市和农业发展也有关系,城镇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农业垦荒更是大头,与东非生产所需的木材相比,前两者的破坏力更大。
当然,恩斯特对于东非森林覆盖率锐减,没有什么反应,这是前期发展的必然牺牲的结果,而且东非因为开发历史短的原因,环境恶化的后果远远还没有到大规模呈现的地步,等出现了苗头的时候再说。
根据恩斯特的想法,至少在前两个五年计划中,东非是不需要对环境方面考虑太多的,而且在环保领域东非政府早就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走在世界各国前列,所以短时间内东非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
“过去我国水泥生产,主要优先供应重要交通,城市以及国防工业需要,现在水泥产量已经可以外溢到其他领域,并且进步空间极大,根据一五计划安排,在1905年结束前,我国水泥年产量应该可以达到三百五十万吨以上。”
“钢铁和水泥等基础建材产量极速增长,也意味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迈入新的阶段,过去很多基建项目因为材料进步都有可能面临更新问题,比如公路,水渠,河道护堤,城市住房更新等等。”
对此,恩斯特只能对东非黑人奴隶们表示哀悼,随着时代发展,东非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仅没有因为各项大型工程完工而停歇,反而愈演愈烈。
截止到目前,东非依旧控制着大量的免费劳工,整体数量仍然在至少一千万人以上,除了西部黑奴,东非从马达加斯加岛,南非地区也获取了一些劳动力。
而黑奴劳工问题也是东非不肯放开国门的重要原因之一,彼时世界上依旧奴隶制制度为主流的国家,尤其是大国之中,只有东非一例。
英,法等殖民国家虽然在殖民地存在大量事实上的奴隶,但是他们本土至少不会像东非这样延续这种落后制度。
这种情况,东非如果不学习前世朝鲜封闭国门,真有可能被国际社会喷死,而且东非政治经济体系也和当今国际主流迥然不同,也就是东非并不对外进行文化和政治输出,要不然早就被世界其他大国团结起来围剿了。
毕竟游戏制度不同,在欧美各国看来大家就不是一路人,也幸好东非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和欧洲隔着地中海和撒哈拉沙漠,东非也老老实实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不惹事,要不然其他国家还真有可能找东非的麻烦。
这并非意识形态上原罪,而是游戏规则上的原罪,东非虽然不属于先进制度国家,但是东非的模式容易引发仇视。
就比如法国政治体制的变化后,就容易引起周边国家民众有样学样,其他国家的传统利益集团自然对拿破仑这个人极度厌恶。
如果东非是欧洲国家,那恩斯特绝对不会走这种非主流形式的特色道路,毕竟恩斯特从来不认为东非能像苏联那样抗揍,除非把东非的君主制撤销了或许能做到,但莱茵皇室肯定不会这么干。
在恩斯特思考的同时,工业部也对其他产业数据进行了整体分析报告,在1904年,东非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致。
英国作为世界霸主,理论上是要比美国和德国更强的,在经济领域英国现在确实也在德国之上,但其中金融业占据了很大份额,但是归纳工业方面英国已经不是美国和德国的对手,所以从工业角度考虑,东非超越英国本土难度不大。
“截止到1904年,我国水泥年产量已经突破三百万吨,比一五计划之前翻了近一倍还有,对于我国建筑,交通,水利等各个方面影响巨大。”
水泥产量翻倍增长,也是东非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看点,不要小看东非三百万吨的水泥产能,前世印度独立时全国水泥年产量也才两百万吨出头,那都是四十年代末的事了。
这也可以反映出在20世纪初的几年,东非基建上的疯狂,东非在七,八,九十年代的基建规模虽然不小,但是大多数工程用不到,或者说水泥产量跟不上工程需求。
所以东非以前的基建在各个领域就反映出这样一种结果,城镇和乡村有大量夯土,垒石或者木制建筑,道路以沙石路为主,反映在水利建设上就是对天然河道的修葺基本很少有水泥材料应用。
东非水泥产业加速发展也是从九十年代开始,而一五计划期间城市,交通,水利的旺盛需求进一步催化了东非水泥行业的发展。
同样的,砂石,木材等基础建筑材料增长速度也极其惊人,只不过这些材料已经很难进行人工统计,不过肉眼可见的就是东非砂石开采厂增加,森林面积极速萎缩。
当然,森林面积萎缩和东非城市和农业发展也有关系,城镇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农业垦荒更是大头,与东非生产所需的木材相比,前两者的破坏力更大。
当然,恩斯特对于东非森林覆盖率锐减,没有什么反应,这是前期发展的必然牺牲的结果,而且东非因为开发历史短的原因,环境恶化的后果远远还没有到大规模呈现的地步,等出现了苗头的时候再说。
根据恩斯特的想法,至少在前两个五年计划中,东非是不需要对环境方面考虑太多的,而且在环保领域东非政府早就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走在世界各国前列,所以短时间内东非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是可控的。
“过去我国水泥生产,主要优先供应重要交通,城市以及国防工业需要,现在水泥产量已经可以外溢到其他领域,并且进步空间极大,根据一五计划安排,在1905年结束前,我国水泥年产量应该可以达到三百五十万吨以上。”
“钢铁和水泥等基础建材产量极速增长,也意味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迈入新的阶段,过去很多基建项目因为材料进步都有可能面临更新问题,比如公路,水渠,河道护堤,城市住房更新等等。”
对此,恩斯特只能对东非黑人奴隶们表示哀悼,随着时代发展,东非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仅没有因为各项大型工程完工而停歇,反而愈演愈烈。
截止到目前,东非依旧控制着大量的免费劳工,整体数量仍然在至少一千万人以上,除了西部黑奴,东非从马达加斯加岛,南非地区也获取了一些劳动力。
而黑奴劳工问题也是东非不肯放开国门的重要原因之一,彼时世界上依旧奴隶制制度为主流的国家,尤其是大国之中,只有东非一例。
英,法等殖民国家虽然在殖民地存在大量事实上的奴隶,但是他们本土至少不会像东非这样延续这种落后制度。
这种情况,东非如果不学习前世朝鲜封闭国门,真有可能被国际社会喷死,而且东非政治经济体系也和当今国际主流迥然不同,也就是东非并不对外进行文化和政治输出,要不然早就被世界其他大国团结起来围剿了。
毕竟游戏制度不同,在欧美各国看来大家就不是一路人,也幸好东非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和欧洲隔着地中海和撒哈拉沙漠,东非也老老实实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不惹事,要不然其他国家还真有可能找东非的麻烦。
这并非意识形态上原罪,而是游戏规则上的原罪,东非虽然不属于先进制度国家,但是东非的模式容易引发仇视。
就比如法国政治体制的变化后,就容易引起周边国家民众有样学样,其他国家的传统利益集团自然对拿破仑这个人极度厌恶。
如果东非是欧洲国家,那恩斯特绝对不会走这种非主流形式的特色道路,毕竟恩斯特从来不认为东非能像苏联那样抗揍,除非把东非的君主制撤销了或许能做到,但莱茵皇室肯定不会这么干。
在恩斯特思考的同时,工业部也对其他产业数据进行了整体分析报告,在1904年,东非各行各业都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