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花听着这还像是句人话,气也稍稍消了些,在椅子上重新坐了下来,手上拿着的蒲扇轻轻晃了晃,对着田秀娘问道:“那你问了个啥结果啊?九丫咋说?”

    田秀娘摇了摇头,“九丫说还得问过锡元才行,她做不了家里的主。”

    刘翠花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如今出了这事儿,你那开铺子的想法先放一阵子,可别给自己惹祸上身。离开庄子可就没人护着你们了,想必你心里头也清楚。”

    田秀娘这人虽说爱占小便宜,但也怕死,能听进去劝。

    刘翠花这话一出,她头点的就跟那小鸡啄米似的,“娘,您说的对。再说了,开铺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我先央着老三帮着打听着,等回头这的风头过去了,再想开铺子的事儿。”

    刘翠花见她还算乖巧,也松了口,就听她十分严肃地说道:“老二家的,你可得想好了。你们在这庄子上就算是皇上的人,领着朝廷的俸禄,虽说不算太多,但日子也宽裕。若是你们自个儿出去干,那就得自负盈亏了。”

    田秀娘跟她也当了多年婆媳了,见她正经儿说起这事,就知道有得商量了。

    “娘,您说的我们也知道。前几日我同二成俩商量了这事儿,我们就想着咱们都来到京城了,咋也不能一直待在庄子上啊。大人们也就算了,孩子们呢?日后豆子若是长大了,也没甚见识。”

    刘翠花听了她这话,也是一阵诧异,显然没想到她居然能够说出这么有远见的话来。

    不过她说得确实也有几分道理,孩子们一直养在庄子上,搞不好就养出奴性了,这也是她不愿意看到的。

    她微微颔首,“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开铺子还差多少银子?”

    田秀娘喜出望外,“还差二百四十两。”

    她知道她婆婆手上有些银子,却不知道她到底有多少,但二百四十两着实不是一笔小数目。

    她也不敢多说,担心她婆婆被吓到了,回头也不让她开面馆了。

    刘翠花手里存的银子可远比田秀娘想象的多,因此,她听到田秀娘说要二百四十两的时候,也只是稍稍皱了下眉头,“钱娘会替你想法子的,老三家你就别去找了。他们也不容易,就他们每月赚的那点儿银子指不定都没咱们赚的多,在朝中做事不得打点?估摸着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的。”

    田秀娘原本不觉得老三家过得紧巴,但转念一想,他家又是买宅子,又是养下人的,估摸着确实手里没剩什么银钱儿。

    亏得今儿同她婆婆说了这事儿,不然不得黄了?

    这样一想,她更是殷勤的给刘翠花捶背捏肩,“娘,您可真是我亲娘,多亏有您了。这再大的事儿,同您一说,就不是事儿。您就跟那王母娘娘一样,凡事儿都能帮着儿媳实现了,有您这样的婆婆,真真儿是儿媳十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这一番马屁拍的,就连刘翠花这种整日听的都受不了了。

    “行了行了,今儿轮到你做饭了,快些做饭去,别说这些有的没的。”

    “得嘞!娘,您想吃啥?儿媳给您做?”

    “去看看厨房有啥菜,看着做些就行了。”刘翠花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