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惠知道丁谧声称天子曹叡不能容忍的理由。

    无非是恩出于上罢了。

    一旦雕版印刷术将经书传播开后,天下寒门士子以及一些有机会读书的人,会将他视作恩人,甚至是圣人。就如先前他回绝了,曹叡让他作谏言罢除士家制度一样,有些恩情与拥护不是人臣能担当得了的。

    曹叡不会允许,魏室迎来一位如同王莽般被誉为“当世圣人”的臣子。

    事实上,关于丁谧提醒的这两点,夏侯惠其实是有思虑的。

    他又不是蠢牛笨猪。

    在决定要研发雕版印刷术时,自然也会先行考虑事情的利弊。

    之所以明明知道害大如此、将迎来士族门阀的诘难与天子曹叡的不可容忍,但犹作了,那是因为他有解决的办法——

    一旦技术成熟、可刊印经书的时候,他便将雕版印刷术献给天子。

    让曹叡来推行,兴天下文教。

    毕竟,魏室社稷姓曹。

    打破士族门阀学识垄断、革新官员选拔制度等这些对社稷裨益的事情,当然得由曹叡亲自出面硬刚。哪犯得着由他一个姓夏侯的人赤膊上阵啊!他只需站在背后出谋画策、必要时出面摇旗呐喊,就是个大忠臣了!

    但如今被丁谧这么一说,他倏然发现自己的想法不够透彻、思虑不够周全。

    因为不管是否由谁来推行,始作俑者都是他自己。

    士族门阀诘难也好,寒门黎庶感恩亦罢,他都无法置身事外。

    且他是谯沛元勋子弟。

    在天子曹叡心中的定位,是督兵捍卫社稷的将率,也只能是止于督兵的将率。

    不然,兵权在握且身俱黎庶拥戴,在曹魏代汉也没几年、天下仍未迎来大一统的情况下,曹叡能对他放心吗?

    夏侯惠对此没有答案。

    带着侥幸心理问了下丁谧,然后心如死灰。

    “稚权若执意为之,必迎来天子亲自发丧的死后哀荣。”

    丁谧不假思索,便如此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