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悄然而至,京城的天气在闷热和潮湿中不断地进行切换。

      在经过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后,朝堂形成了新的格局,亦是重新进入了一个平静期。不过这终究是明枪暗箭的朝堂,却是表面上的平静,底下仍然是暗流涌动。

      以首辅徐阶而言,他始终还是无法彻底地安心下来。以前他需要提防着袁炜,但严讷没能成功坐到次辅的位置上,却是要提防于吴山。

      这一场人事动荡结束,大家亦是默默地关注着各位大佬的举动,不仅是要时刻提防着对方的招数,而且亦要从中寻得置对方于死地的良机。

      自从林晧然下令十三司郎中整理各省历年欠粮的具体数据,大家当即猜到林晧然是要对最棘手的财政难题动手,恐怕是要对那些胆大包天的富户追缴欠粮了。

      其实亦不用怎么猜测,林晧然在事情没过多久便公开承认了这个事情。

      在五月最新一期的《谈古论今》中,林晧然便以户部衙门的名义刊发了一个向公众征集意见的告示,内容如下。

      “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余万石,今少十万余石;米,二千四百七十余万石,今少二百七十余万石。国朝以来,民田有增,而赋入日损,何也?此粮税日损第一事曰:欠税粮数目益年有增矣。”

      跟着很多文科生官员喜欢打感性牌不同,林晧然却是更喜欢引用数据说话。从国初到现在的数据对比,指出了夏秋二税收入下降的事实,进而将矛头指向了税粮拖欠的顽疾。

      “经户部查实,以浙江、南直隶和江西三地为重……今户部有志于追缴历年欠粮,恐伤无米之贫苦之民,故请天下有识之士为户部献上良策,以解国之困殇!”

      在后世的政府部门向社会征求意见无疑是比较普遍的做法,林晧然亦是打破了这个时代的常规,借着翰林院修检厅公开向京城的士子征求良策。

      “难,太难了,此事无解也!”

      “我有一良策,今谁请我喝酒必倾囊相告!”

      “呵呵……当下能解大明之困殇,非我陈某人莫属!”

      ……

      由于三年大比刚刚过去不久,京城的士子正是最为放松之时,现在得知户部公开征集良策,自然是纷纷绞尽脑汁准备献上良策。

      特别《谈古论今》已然成为时下最具影响力的刊物,很多士子正是通过《谈古论今》而一夜成名,京城的士子自然亦是想要借此良机博取声名。

      这追缴欠粮的手段很多,但想要不伤贫苦百姓而达到目的,却是令到很多人头痛不已,前往翰林院投稿的士子更是寥寥可数。

      只是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令到如何解决拖欠粮税的顽疾成为时下京城最热门的话题,更是引起各方的热议。

      夜幕降临,一轮洁白的圆月慢慢地爬到了树梢上,银白的月色洒落在屋顶和青砖街道上,让京城如同白昼般。

      大时雍坊,杨府客厅的烛光亮了起来,已然是正在这里招呼来客。

      面对兵部给事中魏时亮言辞激烈的弹劾,杨博当时选择上疏向皇上请辞,虽然他一度置己身于危局中,但终究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那场浩劫。

      随着九边重归于安定,特别俺答并没有兴兵辽东,他兵部尚书的位置显得越发的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