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感慨自然有马后炮的嫌疑,也不是那亲信可以插嘴的范畴。过得片刻,童贯吩咐一番,又将其派去城头,随时盯着战况了。
城墙上的战事会怎样,如童贯所说,在细部上无从判断,但从大局上来说,女真人的战绩名满天下,守得了一时,未必守得住一世。这是城中绝大部分知内情的官员都有的认知,而在皇城之中,略有些后知后觉的周喆,此时也已经动起来了。
他的后知后觉,并非是因为迟钝,纯粹是给李纲、秦嗣源、唐恪——甚至还加上童贯、蔡京等人——给气的。先前皇后提前跑出宫,他在背后追过去,结果遭到满朝文武逼宫留下,回来之后,便赌气不再管事了:眼前的烂摊子,你们要就拿去,我倒看你们能怎样!
抱着这样的心态,他龟缩在宫里自暴自弃,每天至少翻两个妃子的牌子,做完以后又将她们骂走,待到女真强势攻来,他心中甚至还有想法:“看你们挡得住!”
当然,这只是赌气,他是成年人了,心中还是希望打败女真人的,只不过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便可以不理会那些俗人的烦心事而已,然而当战事进行了两三天,他也忍不住开始关注一下,而后就终于知道了状况。
周喆并非武将,对于战事一知半解,他无法像童贯一样,凭着城墙上传来的消息,就知道战事已经踩在了绷紧的钢丝绳上。但无论如何,以周喆的聪慧,身边还有些智囊的情况下,三天之后,他也就清楚了,那三个老东西已经倾尽全力,而城一破,他就真得考虑南巡了。
于是他手头上也就动作起来:城墙他反正不管了,就算想管,这个时候他也没辙——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他在悄然间伸出触手,将重心放在了出城的道路上,最终小规模的点兵遣将,将从皇城到南面城门的道路上全都安排上可如臂使指的将领,这期间,京城中的好些力量都知情知趣,做了帮忙。例如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高俅……等等等等,而李纲、秦嗣源,再包括秦桧、唐恪、耿南仲等各种能插上手的官员,也都尽力开绿灯,做好了这几条后路——周喆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想到自己作为皇帝,竟然弄到如此境地,身边的各种奸佞横行,令自己这皇帝当得束手束脚。如今憋屈地将权力扔出去这么多,又憋屈地考虑后路,这些人看似乖巧,实际上心中怕是在嘲笑自己这个皇帝吧。每每思及此处,他的心中就愈发的气闷,如此这般,又顺手砸掉了几样价值连城的珍玩。
离开皇宫的范围,漫天风雪里,要推动十余万人的运作,负责组织的右相府及下属几部,工作量惊人的庞大。从秦嗣源,到下属的户部、工部、刑部、兵部,互相之间的协调、运作、串联,自一品的高官到最低层的里正、衙役,一层一层的命令下达,安排调配。每时每刻,成百上千的官员在城市里来往奔走,基层的官员将人员调配起来,中层官员负责筛选,工部、户部,准备大量后勤物资,兵部反馈每一条有关于城墙上战事的消息,幕僚团还要针对这些信息作出推算,此后将一拨拨的人调到合适的地方,等待运用。
真正的战事,是从这样成千上万琐碎事情的运作里支撑起来的。当那城墙上惨烈的战斗里出现缺口,李纲、种师道等人带着人命迅速填上去的时候,真正决定大局的,除了城中的战意,还包括了他们的手边,有没有足够的适合拿上去填的人命。
从良莠不齐的群众里筛选出可以作战的人来,筛选出可以作为匠人、运输者的人来,将他们迅速安排在出现空缺的地方。当城头的每一拨部队出现大量战损的时候,敏锐地做出反应,投入可用的生力军。再回头在城里进行大量的宣传,给所有人打气,保证所有人的吃喝,等等等等,都是后勤中枢的难题。
坐镇兵部中枢的秦嗣源已经两日两夜没有合眼了。
整个大堂之中——包括大堂外的院子,都已经被棚子遮了起来,成为一体——无数的声音都在响,官员、斥候奔走进出,有些事情下方的官员便能当场作出判断,有许多事情则迅速地传到秦嗣源这边,而后,高层幕僚通过巨大的沙盘推演,还原不远处战场上的情况,接着再作出调配的决断。
秦嗣源麾下,所有组织运作的能力,都已经发挥到极致,这其中也有宁毅的作用——在相府中枢里呆了这么些年,他的那种极重效率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和理解,也被相府幕僚中的其他人学到不少,都是这个时代最为出色的人,潜移默化的,便能在不少事情上运用起来,在许多的行事细节上,相府的运作,都有着宁毅的现代化优化。
原本这样出色的能力都是为北伐准备,却想不到最紧急的时候,是为了守住京城。在针对一条条消息做出应对的忙碌里,偶尔尧祖年等人也会过来劝他稍作休息,但他皆是挥手拒绝了,犹如燃烧生命一般,老人此时,并不觉得累。
这倒也并非是什么不祥的征兆,虽然长期以来处理着大量事情,但秦嗣源在养生、修心等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问、精神上的强大,促进了身体的圆融。这几年来,对他冲击最大的一次,恐怕是张觉被杀的那次反转,但在眼下,有了心理准备之后,这样的透支他还可以熬得住。
并且,每一个命令,都表现得极其清醒。
眼下的状况,攻守的双方都像是在透支自己的每一份力量,透支彼此的生命,只是女真人犹如一个潜力无限的年轻人,武朝一方,却已经垂垂老矣。纵然秦嗣源在竭尽自己的全力处理每一件事情,他所感受到的,也是几乎无穷无尽的压力。走错一步都要反劫不复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却只能是走下去,而且,还看不到太多的希望。
在那不断传来的各种消息中,终于有一项,是性质不太一样,像是打气一般,不需要他去操心的。那消息的机密程度极高,是由尧祖年拿过来的,通篇由密文写就的信函。
这篇密文的译解方法和资格,只有秦嗣源本人拥有,但消息的来源尧祖年倒是知道,是由城外宁毅等人传进来的。
秦嗣源迅速完成了解读,他在沉默片刻后,将消息告知了尧祖年。
“……四千多人……主动出击?”尧祖年以眼神询问,旁边已经有好几份要紧的信息传上来。
“封了吧。”秦嗣源点了点那封密信,然后开始看其他的消息。
城墙上的战事会怎样,如童贯所说,在细部上无从判断,但从大局上来说,女真人的战绩名满天下,守得了一时,未必守得住一世。这是城中绝大部分知内情的官员都有的认知,而在皇城之中,略有些后知后觉的周喆,此时也已经动起来了。
他的后知后觉,并非是因为迟钝,纯粹是给李纲、秦嗣源、唐恪——甚至还加上童贯、蔡京等人——给气的。先前皇后提前跑出宫,他在背后追过去,结果遭到满朝文武逼宫留下,回来之后,便赌气不再管事了:眼前的烂摊子,你们要就拿去,我倒看你们能怎样!
抱着这样的心态,他龟缩在宫里自暴自弃,每天至少翻两个妃子的牌子,做完以后又将她们骂走,待到女真强势攻来,他心中甚至还有想法:“看你们挡得住!”
当然,这只是赌气,他是成年人了,心中还是希望打败女真人的,只不过带着这样的想法,他便可以不理会那些俗人的烦心事而已,然而当战事进行了两三天,他也忍不住开始关注一下,而后就终于知道了状况。
周喆并非武将,对于战事一知半解,他无法像童贯一样,凭着城墙上传来的消息,就知道战事已经踩在了绷紧的钢丝绳上。但无论如何,以周喆的聪慧,身边还有些智囊的情况下,三天之后,他也就清楚了,那三个老东西已经倾尽全力,而城一破,他就真得考虑南巡了。
于是他手头上也就动作起来:城墙他反正不管了,就算想管,这个时候他也没辙——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他在悄然间伸出触手,将重心放在了出城的道路上,最终小规模的点兵遣将,将从皇城到南面城门的道路上全都安排上可如臂使指的将领,这期间,京城中的好些力量都知情知趣,做了帮忙。例如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高俅……等等等等,而李纲、秦嗣源,再包括秦桧、唐恪、耿南仲等各种能插上手的官员,也都尽力开绿灯,做好了这几条后路——周喆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想到自己作为皇帝,竟然弄到如此境地,身边的各种奸佞横行,令自己这皇帝当得束手束脚。如今憋屈地将权力扔出去这么多,又憋屈地考虑后路,这些人看似乖巧,实际上心中怕是在嘲笑自己这个皇帝吧。每每思及此处,他的心中就愈发的气闷,如此这般,又顺手砸掉了几样价值连城的珍玩。
离开皇宫的范围,漫天风雪里,要推动十余万人的运作,负责组织的右相府及下属几部,工作量惊人的庞大。从秦嗣源,到下属的户部、工部、刑部、兵部,互相之间的协调、运作、串联,自一品的高官到最低层的里正、衙役,一层一层的命令下达,安排调配。每时每刻,成百上千的官员在城市里来往奔走,基层的官员将人员调配起来,中层官员负责筛选,工部、户部,准备大量后勤物资,兵部反馈每一条有关于城墙上战事的消息,幕僚团还要针对这些信息作出推算,此后将一拨拨的人调到合适的地方,等待运用。
真正的战事,是从这样成千上万琐碎事情的运作里支撑起来的。当那城墙上惨烈的战斗里出现缺口,李纲、种师道等人带着人命迅速填上去的时候,真正决定大局的,除了城中的战意,还包括了他们的手边,有没有足够的适合拿上去填的人命。
从良莠不齐的群众里筛选出可以作战的人来,筛选出可以作为匠人、运输者的人来,将他们迅速安排在出现空缺的地方。当城头的每一拨部队出现大量战损的时候,敏锐地做出反应,投入可用的生力军。再回头在城里进行大量的宣传,给所有人打气,保证所有人的吃喝,等等等等,都是后勤中枢的难题。
坐镇兵部中枢的秦嗣源已经两日两夜没有合眼了。
整个大堂之中——包括大堂外的院子,都已经被棚子遮了起来,成为一体——无数的声音都在响,官员、斥候奔走进出,有些事情下方的官员便能当场作出判断,有许多事情则迅速地传到秦嗣源这边,而后,高层幕僚通过巨大的沙盘推演,还原不远处战场上的情况,接着再作出调配的决断。
秦嗣源麾下,所有组织运作的能力,都已经发挥到极致,这其中也有宁毅的作用——在相府中枢里呆了这么些年,他的那种极重效率的处理事情的方法和理解,也被相府幕僚中的其他人学到不少,都是这个时代最为出色的人,潜移默化的,便能在不少事情上运用起来,在许多的行事细节上,相府的运作,都有着宁毅的现代化优化。
原本这样出色的能力都是为北伐准备,却想不到最紧急的时候,是为了守住京城。在针对一条条消息做出应对的忙碌里,偶尔尧祖年等人也会过来劝他稍作休息,但他皆是挥手拒绝了,犹如燃烧生命一般,老人此时,并不觉得累。
这倒也并非是什么不祥的征兆,虽然长期以来处理着大量事情,但秦嗣源在养生、修心等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问、精神上的强大,促进了身体的圆融。这几年来,对他冲击最大的一次,恐怕是张觉被杀的那次反转,但在眼下,有了心理准备之后,这样的透支他还可以熬得住。
并且,每一个命令,都表现得极其清醒。
眼下的状况,攻守的双方都像是在透支自己的每一份力量,透支彼此的生命,只是女真人犹如一个潜力无限的年轻人,武朝一方,却已经垂垂老矣。纵然秦嗣源在竭尽自己的全力处理每一件事情,他所感受到的,也是几乎无穷无尽的压力。走错一步都要反劫不复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却只能是走下去,而且,还看不到太多的希望。
在那不断传来的各种消息中,终于有一项,是性质不太一样,像是打气一般,不需要他去操心的。那消息的机密程度极高,是由尧祖年拿过来的,通篇由密文写就的信函。
这篇密文的译解方法和资格,只有秦嗣源本人拥有,但消息的来源尧祖年倒是知道,是由城外宁毅等人传进来的。
秦嗣源迅速完成了解读,他在沉默片刻后,将消息告知了尧祖年。
“……四千多人……主动出击?”尧祖年以眼神询问,旁边已经有好几份要紧的信息传上来。
“封了吧。”秦嗣源点了点那封密信,然后开始看其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