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大伙儿下工了,不少人就围到陶家院子来了,看他弄那几只鸡和几只兔子,问他:“陶睿,你咋想的啊?你爸妈哪舍得吃鸡蛋吃兔子的?不如都卖了存点钱实在,买粮食也行啊。”

    陶睿一边喂兔子一边说:“攒钱是为了干啥?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那我现在能舒坦点,吃好点,为啥要苦巴巴地捏着点钱过日子?”

    “你小孩儿不懂,这叫未雨绸缪啊,听过没?你看咱村里哪有猎户啊?就是山里的东西不好弄,一个不小心啊,呸,那话我就不说了。你可别觉得你打猎行了,就想着一辈子靠这个呢,得为以后打算。”

    陶睿笑道:“别替我操心了,我心里有数。我也没想一辈子打猎,这路是人走出来的,赚钱的道道也是人琢磨出来的。打猎不行再干别的呗?还能饿死?大不了就又像从前一样,节衣缩食。反正今天能享受就好好享受,别亏了自己,我就这点爱好。”

    陶睿从小是被父母宠着的,村里人都知道,背后也没少嘀咕这孩子长大肯定不成器。现在陶睿好不容易赚点东西回来,说要享受,大家好像也不怎么惊讶,因为他就是个“不会过日子”的人啊,败家才是正常呢。

    只不过人家这回败家也是自己赚的,外人也没啥说的。

    陶国栋和吴秀芬回来,听陶睿说野鸡下的蛋都要自己家吃光了,当然是心疼的,不过他们也发现陶睿主意大得很,明明才十八岁,可他们是啥也管不了,唠叨两句也就不说了。

    再者他们老两口吃香的喝辣的,在别人面前还真是特有面子。之前不是没人看好陶睿吗?看现在陶睿比谁都孝顺!之前不是分家分得没啥东西了吗?看现在就属她家里吃得好,她面色都红润起来了,脸上的笑也多了。

    吴秀芬没有到处张扬,但她自己心里清楚,她这是扬眉吐气了!

    他们一家过得好了,和他们仅隔一道篱笆的大房就不痛快了。

    按说两家分家,各自过啥样就没关系了。又起了篱笆墙撕扯开了,那这关系就更远了。这也是当初大房的意思,他们巴不得陶睿和二老都别找上门,生怕被占了什么便宜。

    可谁知道事实和他们想得一点也不一样呢?虽说他们手里头有些钱,家里也都样样齐全,可陶睿饭桌上那些肉啊、奶啊、水果啊,他们都没有啊。他们再擀面条就觉得不香了,当初自立门户那股兴奋劲儿早就烟消云散,现在整天觉得心里堵得慌。

    他们关上门没滋没味地喝糊涂粥,吃窝窝头,陶媛媛倒是想再去要东西,但她去过两次,陶睿就一句话,让她找她爸去。真是一口水都没再给过她,而陶国栋和吴秀芬本来就最疼小儿子,这种情况自然也不会多事,陶媛媛又不是吃不上饭去讨饭的。

    所以陶媛媛在家也只能安安静静地吃东西,要是说出什么羡慕的话,肯定要被爸妈给骂一顿。

    肖丽珍听见陶睿和二老的笑声,忍不住嘀咕道:“老爷子、老太太也不管管老三,谁家经得住这么祸害啊?这是得意坏了吧?”

    陶福咬了口窝窝头,说:“他就那德性,往后还有哭的时候。”

    这样说好像让他们心里安慰了一点,他们都没注意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期盼陶睿跌跟头了,而他们的女儿也在每天受着他们的影响。

    陶睿则是每天都很晚睡,在屋里研究那本《美食全科》。他现在对这个真的很感兴趣,已经学会了做长白糕、江米条、绿豆糕之类的点心了,还有发面包包子、烙饼,就差实践了。

    山里的安全区域被他探得差不多之后,他就用手里的钱买了材料回来,开始试着做点心。

    理论和实践当然是有差距的,虽然童燕觉得陶睿做得很好吃,但陶睿自己并不满意,要卖东西赚钱总得让人记住才能卖得好,不满意的东西拿去折腾啥?还不如自己家都吃了。

    所以接下来陶家院子里就天天飘香,肉包子、素包子、肉饼、油盐烧饼、葱花饼等等,勾得邻居都流口水,恨不得叫陶家人继续去童家吃饭算了。

    大伙儿听说陶睿想靠这个赚钱,一是没见村里人干过,二是对做生意完全不懂,根本没什么人看好他。大家都觉得自己家会做的东西,谁会掏钱出去买啊?就算镇上有人买,那肯定也没几个,赚不到钱的,万一剩下,放坏了不就赔了?

    不过他们看陶睿这么折腾,都是精米精面的,是真觉得陶睿从山里赚着钱了,比他们想象的要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