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姐嘴皮子本就利索,年轻的时候跟两个姑子和婆婆闹矛盾,宋召华在青市打工,她一个人不怕三个人,骂的三个人不还嘴,现在她更不怕了,年轻的时候欺负不了,现在还能欺负的了?简直是笑话。

    宋向文从没看过母亲这般跟人说过话,两个姑姑回来的时候,母亲都是面子上挂着笑,再不情愿,也得顾全大局,说到底,是一家人。

    还没等着大姑回嘴,刘二姐又开始压制住大姑了。“小文文,才五年级,就是个孩子,现在给他爷爷端屎端尿。你说出去谁不心疼这么个孩子?恁好意思让个孩子给端屎端尿,恁还算是子女?让个孙子辈的干你们干的活?”

    一阵连环炮之后,刘二姐大概是说得脑子有些缺氧,骂也骂了,说也说了,不是他们不仁,是宋向文大姑先撕破脸皮的。

    二姑终于开嗓了,“行了行了,召华,你跟大姐你们也别说了,我跟你姐姐懂你这个意思,俺们知道你说的对,咱们先好好说,别这样大晚上的。”

    二姑充当了和事佬的角色,一开始,二姑不说话,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方面是她确实觉得宋召华说得对,她们两个人对于父亲的照顾,远远不如宋召华,宋召华说话的语气也不是多么生硬,道理讲得通,话说的也好,她觉得没什么问题。

    第二个方面就是,当年开办养鸡场的时候,她还借了宋召华玉米,一直没还钱。这几年宋召华家里开支多,不止一次问她要,但是她一直没还。说实话,一季玉米,不是什么大钱,这么欠着人家,真不好,但是就是不想还,没原因,有这些钱,自己留着是最舒坦的。

    所以她尽量能躲着宋召华就躲着,别人手里揪着她的小辫子,不好意思出头。

    大姑那边虽然听得到二姑的话,但是怎么能够让一个姓刘的人来教训自己,况且辈分比自己小。

    “你什么意思?他伺候伺候他爷爷怎么了?他不是个男孩?他应该!宋召华你别给我装哑巴,你连小文文都不如,他都比你懂事。”大姑在电话那头大声说。

    宋向文有点无辜,怎么说到自己身上了。

    刘二姐声音比大姑还要高出去几个层次,“人家是个孩子,你快了五十的人了你不要那个死脸你跟孩子比?你还在这里应该上了,你不要那个死脸了?”

    宋召华也不管手机在不在自己手上了,伸着头开始向着电话那边的大姐喊,“闭嘴,干什么,你真觉得你有理。你是不是不害臊啊?你想干什么?你真当姐姐你都一点都不配!”

    大姑父在电话那头也加入进来了,“宋召华你说什么啊?你彪你是不痴?你赶紧滚昂。”

    宋召华马上说回去,“你个姓张的我们姓宋的说话你别在这里放屁,往后退来赶紧,别舔着个脸管人家家里的事,你家过得好了你伸着个死头叨叨叨叨,痴?”

    刘二姐把宋召华对大姐夫说的话又提高音量重复了一遍。

    不管是占不占理,在这个时候,说话必须声音要大,有理不在声高,这句话不适合现在的场景。

    道理讲不通,心平气和地说话不可能,那就跟泼妇一样呗,骂街呗,喊,看谁先怂。

    大姑父在电话那头没回爸爸和母亲的话,反倒是催促着大姑,“赶紧挂了吧,跟这一家子葫芦似的人种说话真是费劲,赶紧挂了赶紧!”

    大姑的骂声、大姑父的催促声、宋召华和刘二姐两口子的声音、二姑当和事佬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宋向文一时间什么都听不清楚。

    脑瓜子里面就像炸雷一样,嗡嗡的,一会儿刘二姐的声音占据了主要地位,一会儿大姑的声音盖过刘二姐,一会儿宋召华抢过了话语权,一会儿二姑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来。像是赶集那些商贩们的喇叭一样,每个小贩一个,吆喝着自己摊子上的东西,一堆小摊子都开着喇叭,都在那里吆喝自己的,搞得聒噪得很。

    “嘟嘟嘟...”

    大姑的电话挂断了,大姑和大姑父的声音戛然而止。刘二姐和宋召华也瞬间住了嘴,他们再说下去,也没什么意思,话是说给人听的,听的人不在,说的人还会有性质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