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啊,但愿人与山水一直这样“相处”下去,永永远远。”卫铄觉得她讲得入情入理。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这就是生民们信奉的天人合一了,少姝姑娘讲起话来真是有趣得当。”钟会忽然接口道,他看得出来,少姝的话全是发自肺腑的,并不是特意炫耀。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出自《庄子·达生》。“天人合一”为中国哲学思想,儒、道、释等诸家各有阐述。《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

    少姝转过后脖颈,冲钟会点头致意,接着又熟稔地念叨起了狐岐山鸑鷟泉的掌故,只要客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她总是乐此不疲。

    “此地山灵水秀,界休的上巳节全在洪山源神庙了,熙熙攘攘,鼓乐喧天。”钟会似已掌握了一些当地的风土民俗,多半是王文娟与他作过的详尽介绍。

    “是啊,”少姝笑答,“三月三,骑着毛驴上洪山。每年的场面蔚为大观,可真叫人流如织,热闹鼎沸。”

    “听人说,今年叔夜先生也曾上山来过节?”

    话一出口,钟会注视着对方的反应,少姝脸上十分平静,也没有勃然变色,甚至手上洗涤的动作也丝毫未受到影响,仅仅是简短应了声,表示他说得没错。

    “哦,我也是听少婵说的,上巳那日,你们与叔夜先生曾于山路上邂逅。”钟会态度自然,一副偶然想起的漫谈口吻,他也有掂量,对于郭家这样的名门兼姻亲,架子不宜端的太高,拣了块平整的石头,貌闲意悦地坐下来。

    也是,在不喜翻人闲话,且心防筑了老高的少婵处,想来也问不出更多了,少姝笑笑:“是啊,叔夜先生的大名连我们这穷乡僻壤的地方也传遍了,能遇见他,实属幸会。”

    “他与你们聊了很多吗?玄学,诗作,或是京师中的事?”钟会的疑问乍听起来范围甚广,但也有所侧重。

    很奇怪的是,少姝心下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同时涌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抵触,无论对方怎样的和颜悦色,她也认为其中混杂了不少装模作样的成分,而对于高深莫测的人与事,过于坦率未免不妙,更不用说叔夜先生携赵浚上山来时,本有行迹不宣的意向与表露。

    “过去了好些日子……我记不大真切了,子猷哥哥平日里教导得紧,大家只会谈一些书馆文章,对了,我们倒是央求先生抚琴一曲,我们兄妹几人听罢俱是如醉如痴,是什么曲子来着?”她一脸认真地蹙眉凝思,有些话滚到嘴边,硬生生地给吞了回去,刻意作出迷惘之色,心底暗叹确实有些不容易。

    钟会似乎被她的表情吸引住了,仍然定定的,默不作声。

    “广陵散!”卫铄说得斩钉截铁,“一定错不了!我与从叔有幸聆听过的。”

    “对,对,正是这一首!”少姝忙连声附和,语带兴奋的模样丝毫不露痕迹。

    “哦,看来你们大家与他确实相谈甚欢。广陵散,那可是叔夜先生最为闻名遐迩的曲目,但亦颇多狷介,只有对着意气相投之人,他才愿意献上此曲。”钟会双眸闪烁着探究,像在执拗地追寻着想要的答案。

    (狷介:孤僻高傲,洁身自好。指孤僻高傲,不肯同流合污之人。出自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上·体别》:“狷介之人,砭清激浊。”《晋书·向秀传》:“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

    少姝脸上露出了陷入回忆的神色:“是啊,那日风清气和,叔夜先生的琴音撼人心魄,山鸣谷应,使人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只可惜,对话不多,大半皆已淡忘了,唯有那份感动,却是永远铭刻在心的。"

    “那么,他有没有提到什么特别的事情?比如,他的行程,或是他要去的某个地方?"钟会的问题似乎越来越聚焦。

    听到这一连串的问题,少姝不觉歪过头,闭上眼,像是在用力回想,但很快又睁开来,答案依然很含混:“没有哇,他没提过,或许有……可是我想不起来了。"

    “果然如此,”钟会闻听此言,眼中才刚冒出的一丝光芒也湮灭了踪影,随即轻笑一声,难掩失望之色。

    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询问开鸑鷟泉的水利诸事,少姝也是面不改色地对答如流,似这种不疼不痒的话头持续了好一阵子,钟会才道:“好,那你们忙,我就不搅扰了,上面林子翠色怡人,正好去转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