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则修到底还是回漠北学院面对他那一班小娃娃了。

    和来时一样,孤身一人,骑了一匹马,悄然离开。

    李孑敏锐的察觉到,这人对她最后问的那个问题,有几分回避的意味。

    这人可能真的跟北周有些关系,不过他选择的立场是漠北军,那病对于他对北周应该不是恩,而是仇。

    年初的时候,漠北城及边境七城颁布了一则消息。

    凡是愿意迁往原北周同安镇现中秦安同镇的百姓,减免一家三代人赋税徭役,每人还可分得十亩良田若是漠北军驻安同镇的家属愿意迁去,则无偿赠与每一位家属二十亩良田,孩子也同样算。

    凡是愿意去安同镇开设上商铺的商户,则是减免一半的商税。

    消息一出,漠北城和边境七城都沸腾了。

    这次的优惠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们很难不动心的地步。

    民以食为天,三代的赋税徭役,十亩良田,他们只要搬个家,再勤劳一些,轻而易举就能过上富足的日子。

    漠北城里本来原住民就不多,百姓们也没有多少故土难离的不舍,自然是觉得哪里好,就往哪里搬。

    而商户比起普通百姓们更激动。

    中秦的商税比重是很大的,你赚十两银子,商税就要抽走六两,占了一半多。

    而等到减免一半,就是只抽三两。

    钱赚得少的商户不觉得什么,但对于那些大商人来说,这个减免一半的税收,实在是太诱人了。

    一时间,百姓和商户们连年货都顾不得置办了,纷纷赶到州衙新设的搬迁处报名。

    因为人数太多,到最后只能又加了一个附加条件。

    漠北军驻军家属优先。

    如此一来,就连报名参兵的也跟着多了起来。

    李孑眼看着这搬迁和参兵事宜就这么形成了良性循环,索性也就不多问这件事了,全权委托给了慕易。

    年后通过报名的百姓们才会迁往安同镇,在这之前,李孑留下何东和李怀带领十万漠北军驻守安同镇,她和陈修带着剩余的两万漠北军和近一万伤兵,两万兵将的英灵,返回漠北城。

    芒山脚下有一块英灵碑,是上一场战争时候修筑的,所有的战死沙场的士兵都埋骨于此。

    返回漠北城后,通知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家人前来积淀,发放抚恤金,所有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