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十月,天气更凉了,秋雨细细索索下了好几场,一场秋雨一场寒,呼出口的气都成了白色的雾。

    去年秋冬晚到得很,今年又早早地来了,各村的村民们都纷纷上山砍树捡柴,为过冬收集柴火。

    陶家不缺煤炭,陶田空间里囤积的燃料足够两人取用多年,况且还有屋顶上晒着的数大堆草垛子。

    先前被陶父他们毁坏的稻子,之后又被陶田捡了回来,搁在平房顶上晾晒着。

    绿色的稻青褪去颜色后变成了干草,除了萎缩的稻叶上布着的灰黑色病斑,其他同正常稻草并没有两样。

    有纤长的稻草做材料,前些日子陶田趁着两人还在家的最后这段时间,在天井里搭起了土灶。

    男人先从河边挑来几大桶的粘土泥巴浆以及砂石,随后开始在天井原位置从下往上垒灶台。

    天气好,土灶垒起来也快,完型的灶台比起以往那个还要更宽大些,被陶田用火上上下下烤了烤驱走湿气,随后再晾晒小半月就能用。

    此时,微凉的空气里弥漫出桂花的香味,锡山上生着几棵老桂花树,正值丹桂飘香之际,许多村里人都去山上摘桂花,做应时节的桂花糖芋头汤吃。

    去年干旱风大,山里的桂花无人问津,今年倒是人头济济,抢手得不行。

    毕竟黑虫只吃青嫩的庄稼,并不祸害山上粗糙的树木植被,山里头的东西大多能吃。

    顾桩闻着村里传来的食物香味,哈喇子流了一地,满心满眼都是对桂花芋头汤的憧憬渴望。

    他又胖了许多,一个人能吃以往两个人的饭,身上肉感十足,摸上去手感软嫩弹滑。

    这一年,陶田把顾桩和他肚里的小东西照顾得很好,从春夏到秋冬,他们马上就要迎来家中的第三口人。

    山上容易摘的桂花一早就被人抢占摘完了,或许深山里还有,不过那太远。

    陶田不放心让顾桩独自呆着,不好爬山去摘。

    好在疫病前后,年年都有摘桂花卖的村民,今年也不例外。

    镇上有勤劳的婆婆一早摘了一篓子桂花沿着各村各巷叫卖,走着走着就到了旮沓村村尾陶家门口,想要讨一碗水喝。

    这个婆婆姓劳,在镇上与儿子儿媳一同生活,她家里有棵很大很大的桂花树,每一年她都会收集桂花拿到集市上买,算是个进项。

    不过这年头世道艰难,撇开有国家集中供给的城里人和有田地的农村人,两样都沾不到边的镇上人其实才是最难熬的。

    原本生活宽裕时谁也瞧不上买桂花的那点零碎,但现在不一样了,粮食成了宝贝,大家都变得一毛不拔起来,情愿自己费些力气去山上摘,也不愿意给出一点粮食去买。

    所以劳婆婆一路走来,卖桂花的生意并不怎么好,装花的篓子里大半满着,压根没卖出去多少。

    陶田给她端了一碗开水,叫她在门口慢慢喝,还没来得及开口问桂花怎么买,院里的顾桩忍不住扒着门先问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