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 赛程过半(1/2)
这应援一安排上,效果截然不同,特别是一群人坐在一起,手里举着小旗子,整齐划一的喊着太极队必胜百人团必赢的时候,坐在场上的选手都仿佛有了一种使命感。
文会比赛尚未开始,场子就已经热了起来。
姜云本想坐在人群中,可惜没能成行,被程峤提溜到了一旁的书阁里,坐在二楼从上往下看。
等到张大人站到所有人中间,哄闹声音低了下来,直至全场安静下来。
文会第二天和第一天并不同,若说第一天是纯诗词储备量的考验,那么第二天考验的就是知识面的宽度,以及深度了。
第一题正是《九章算术》中经典的勾股定理应用题,不过题型比较复杂,等上面的题板露出来,主持人开始读题的时候,下面已经有人刷刷的在稿纸上面计算答案。
昨天大家都拿着题板和铅笔写字,不过那会儿观众的关注点都在答案上面,就没怎么注意到他们拿着的铅笔,直到今天,因为这个题目实在太难,台下不少人都放弃了思考,无聊之下就只能去观察那些坐在场中的选手们的动作,这一观察就注意到了他们手中的铅笔。
“咦,他们手中那是什么笔?与寻常的笔似乎并不相似?”
“我昨天就注意到了,结束之后我特地去打听了一下,这种笔叫做铅笔,是硬的,不用跟毛笔写字一样蘸墨,它里面有笔芯,写秃了就刀削一下就好,而且像是这样的比赛,都有人提前削好了十几支笔,用秃了立刻换一支就好,完全不用磨墨,这样省时间。”
“这么好?”
“当然也有不好之处了,这种笔不像墨汁可以长久保存,写了之后稍微摩擦一下笔迹就没有了,它就适合这种场合,手腕不需要太过用力,也无需在意下笔的力度导致字迹糊成一团,写的快。”
“我觉得写的快就是一个很大的的东西,我怕自己背不下来,就想给记下来,可是有时候下笔的速度不够快,总是夫子说完了我才写到一半,很苦恼的。”
一说起这样的烦恼,附和的人还真不少,又不是每个人都过目不忘,相当一部分人都是靠汗水和辛劳把一些东西背下来然后再去理解,可是有时候在课堂上,专心去听就不好记,专心去记又总是会漏。
“所以这铅笔哪里有卖的?怎么卖?”有人当即打听起来。
先前打听了铅笔的人当然事先打听过这种事情,“嘉川书坊就有的卖,而且还不贵,单支去买三文钱一支,然后一盒是十支,只需要二十五文钱。”
二十五文钱,那种质量最一般勉强能用的毛笔一支也差不多就是这个价格了,可是那种笔基本上也就只能随便用用,正儿八经练字抄书是没办法用的,质量太差的笔写起来也不顺手啊。
“就二十五文钱一盒?那我回头去买一盒回来试试,要是好用的话,以后课堂上我就把这个笔带上,这样就不怕夫子说的太快了。”
就在几人谈论铅笔的功夫,第一题的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计算速度最快的是天枢队,其次百人团队,然后是文曲队,前三名分别积三分,两分和一分,剩下的队伍不计分。
然后是第二题,第二题是《孙子算经》当中的经典题鸡兔同笼,又是一道算术题,大家继续拿着笔刷刷的计算。
第三题是分析题,题目很长,大意是一本书里记录一个农夫当年秋天去卖家里几亩地粮食收成,然后另一本书记录了当地几年的赋税情况,又有一本书记录了一户五口之家一年粮食消耗数量,还有一本书记录了当地几年的天气情况,然后问这个农夫是哪一年去卖的粮食。
这种综合分析题就是要考验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先要根据赋税情况算出交税标准以及正常一年风调雨顺的时候大致亩产,然后根据农夫卖的粮食,除去家里吃的
和交税的,算出来总收成,再根据天气情况推理出来年份。
对于这些题目姜云倒是不陌生,手中的铅笔在纸上勾勾画画也能得出一个答案,就是没有下方的那些学神们快罢了。
文会比赛尚未开始,场子就已经热了起来。
姜云本想坐在人群中,可惜没能成行,被程峤提溜到了一旁的书阁里,坐在二楼从上往下看。
等到张大人站到所有人中间,哄闹声音低了下来,直至全场安静下来。
文会第二天和第一天并不同,若说第一天是纯诗词储备量的考验,那么第二天考验的就是知识面的宽度,以及深度了。
第一题正是《九章算术》中经典的勾股定理应用题,不过题型比较复杂,等上面的题板露出来,主持人开始读题的时候,下面已经有人刷刷的在稿纸上面计算答案。
昨天大家都拿着题板和铅笔写字,不过那会儿观众的关注点都在答案上面,就没怎么注意到他们拿着的铅笔,直到今天,因为这个题目实在太难,台下不少人都放弃了思考,无聊之下就只能去观察那些坐在场中的选手们的动作,这一观察就注意到了他们手中的铅笔。
“咦,他们手中那是什么笔?与寻常的笔似乎并不相似?”
“我昨天就注意到了,结束之后我特地去打听了一下,这种笔叫做铅笔,是硬的,不用跟毛笔写字一样蘸墨,它里面有笔芯,写秃了就刀削一下就好,而且像是这样的比赛,都有人提前削好了十几支笔,用秃了立刻换一支就好,完全不用磨墨,这样省时间。”
“这么好?”
“当然也有不好之处了,这种笔不像墨汁可以长久保存,写了之后稍微摩擦一下笔迹就没有了,它就适合这种场合,手腕不需要太过用力,也无需在意下笔的力度导致字迹糊成一团,写的快。”
“我觉得写的快就是一个很大的的东西,我怕自己背不下来,就想给记下来,可是有时候下笔的速度不够快,总是夫子说完了我才写到一半,很苦恼的。”
一说起这样的烦恼,附和的人还真不少,又不是每个人都过目不忘,相当一部分人都是靠汗水和辛劳把一些东西背下来然后再去理解,可是有时候在课堂上,专心去听就不好记,专心去记又总是会漏。
“所以这铅笔哪里有卖的?怎么卖?”有人当即打听起来。
先前打听了铅笔的人当然事先打听过这种事情,“嘉川书坊就有的卖,而且还不贵,单支去买三文钱一支,然后一盒是十支,只需要二十五文钱。”
二十五文钱,那种质量最一般勉强能用的毛笔一支也差不多就是这个价格了,可是那种笔基本上也就只能随便用用,正儿八经练字抄书是没办法用的,质量太差的笔写起来也不顺手啊。
“就二十五文钱一盒?那我回头去买一盒回来试试,要是好用的话,以后课堂上我就把这个笔带上,这样就不怕夫子说的太快了。”
就在几人谈论铅笔的功夫,第一题的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计算速度最快的是天枢队,其次百人团队,然后是文曲队,前三名分别积三分,两分和一分,剩下的队伍不计分。
然后是第二题,第二题是《孙子算经》当中的经典题鸡兔同笼,又是一道算术题,大家继续拿着笔刷刷的计算。
第三题是分析题,题目很长,大意是一本书里记录一个农夫当年秋天去卖家里几亩地粮食收成,然后另一本书记录了当地几年的赋税情况,又有一本书记录了一户五口之家一年粮食消耗数量,还有一本书记录了当地几年的天气情况,然后问这个农夫是哪一年去卖的粮食。
这种综合分析题就是要考验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先要根据赋税情况算出交税标准以及正常一年风调雨顺的时候大致亩产,然后根据农夫卖的粮食,除去家里吃的
和交税的,算出来总收成,再根据天气情况推理出来年份。
对于这些题目姜云倒是不陌生,手中的铅笔在纸上勾勾画画也能得出一个答案,就是没有下方的那些学神们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