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江南等地时,本打算坐等朝廷妥协安抚的商人们都以为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大武朝的繁荣这些商人们功不可没,尤其是江南这些富庶之地的商人,就算比起京城的富商来说也半点不逊色。

    他们先前做出那副与朝廷官员相抗的举动,也并非真的就是想反抗朝廷,更多的是做出样子来等待安抚。

    却没想到,想象中的安抚与妥协没有等到,却等来了这样一个于他们来说无异于石破天惊的消息。

    要说那些官粮,如此庞大的数目,若是没有当地商人的接手,怎么也不可能如此快的被消化掉,若是朝廷真的要追究,只怕这些地方的商人,有一个算一个,谁也脱不了干系。

    若真是如此,那可就了不得了。

    心急之下,江南等地的商人一边派了人往京城里打探消息,一边又不得做了两手准备,万一朝廷真打算赶尽杀绝,他们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他们多年的基业尽数毁于一旦。

    莫名其妙的,局势就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消息传到奉旨追赃的官员耳里,这些官员同样大吃一惊,他们并没有接到来自京城的旨意,可这些消息都传得有板有眼的,所谓空穴不来风,万一是皇上的旨意在路上耽搁了,他们这时候要是松懈了让那些商人逃脱一个,到时候皇上追究起来,他们岂不是要平白受罪?

    因为这诸多的考虑。这些官员手下调动的官兵也跟着凝重的做起了准备。

    官府之人不动还好,这突然一动,倒是更叫商人们认定,当今皇上这次是铁了心的要严惩所有与官粮案有关的人员,那些涉案官员已经都尽数捉拿归案,如今可不是就要轮到他们这些只是花钱买了些便宜粮食的商人了吗?

    能与官粮案扯上关系的商人,自然都是当地极有实力的,若要说他们在这件事上都然无辜,那倒是违心之言。

    大武朝的粮价一直很平稳,突然有那么大批比市价便宜两三成的粮食流出来。就算是个傻子也该知道有不对劲的地方。

    可是商人本就有追逐利益的本性。只要有银子可赚,这些商人又怎么会自断财路去追究粮食的来路?

    所以,如今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商人开始后悔起自己当初的财迷心窍了。

    当初怎么就一时昏了头,明知道那些粮食有问题。仍拿了那白花花的银子将粮食吃下来。现在可不就是被烫了手吗?

    到时候朝廷来追问那些粮食的下落。他们又该怎么交代?

    想及这个问题,这些商人也都在心里暗自嘀咕,他们这些年每年都会在同一时间段低价买入一批粮食。正因为察觉到这其中有问题,所以他们也不敢一直将这些粮食留在手里,于是一拿到粮食就以比市价低一成的价格卖给了相熟的粮行。

    这本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在现在传出皇上有意严惩涉及官粮案的商人的消息之后,众多商人深感自己等人就是一根绳子上拴着的蚂蚱,这才聚在一起想对策,论及这些年低价收来的粮食去向,居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他们这么多人收来的粮食,居然都是或直接或间接的卖给了同一个粮行。

    这让众多人都隐隐有了种这其中藏有阴谋的预感。

    那个粮行的幕后之人,这些年算下来,已经收了一个天文数字般的粮食,那么,他收如此多的粮食,又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