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族长(1/2)
林家村。
大清早送走林永明和林越后,赵芸娘也没再回去睡,把屋里屋外打扫了一遍,等小胖子起来,又伺候他吃了锅里剩下的面条,就一手牵着他,一手提着一篮子豆芽菜出门了。
这次豆芽发了两桶,林永明去县城只带了大半,一来是不知道情况,二来也留一些给家里和亲戚邻里尝尝。两口子这几天都商量好了,卖不出去就直接把法子告诉村里人让他们自家生了添个菜换换胃口,假使能卖出去,也不做独门生意,还是得和族长说一声,然后找几个可靠的,一起干。
林永明老实实在是一回事,再者这年头讲究的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出门办事,没有个帮手,万一真出点事连个传信的都没有肯定不行。林家村民风淳朴,林永明没有亲兄弟姐妹又年少失祜,这些年没少受村里老老少少照应,所以无论出于哪方面考虑,都不可能瞒着大家伙。
按理应该先去二爷爷那边,他是族长又是长辈,不过他家在东头,所以赵芸娘就先去了离得近的林永礼家。林永礼王氏两口子都在家,赵芸娘给他们留了大概一斤多够炒一次的量,说了下做法,就接着去了林永亮林永光家,也给他们媳妇差不多的数,然后是大山媳妇家和二狗婶家,这两家都离得不远。最后才往村东头二爷爷和三爷爷家走,这两兄弟当年分家出来,选的地方挨着,倒省了赵芸娘多走路。
“二爷爷在吗?”大门没关,赵芸娘牵着林旭进来后,扬声喊道。
“谁呀?”听到人声,从里屋走出一四十多岁的妇人,正是二爷爷的儿媳妇关氏。二爷爷名叫林长安,生有一子林正家,娶妻关氏,关氏生了两个儿子,林永东和林永南,两人在村里名声不错,林永东从小被林长安当林家族长培养。可能因为生活顺意,关氏性子很好,见谁都笑眯眯的。“是永明媳妇啊!爹在屋里呢,有啥事进来说吧!”
说着就把赵芸娘母子领到了林长安住的屋门口,先朝里面喊了一声,才掀开布帘子推门进去。
林长安此时已经坐在厅堂八仙桌东面的椅子上,手里拿着烟袋,看赵芸娘进来,点点头示意她坐下说事。
赵芸娘把菜篮子递给他,“二爷爷,这是自家用黄豆生的豆芽,我和永明想着这冷天里没多少菜吃,就给您拿一点过来,添个菜。”
“哦?”林长安看看疑惑道,“自家生的豆芽?我看这不像是土里长的?”
赵芸娘笑道:“其实是这么回事,我家阿月看家里没菜吃,就想自己种,粮缸不在她屋里吗?阴差阳错的,就用黄豆生成了豆芽,我和永明炒着尝了,味道还行,能吃。这几天家里就发了两桶,今天一早永明挑着两桶去县城了,看能不能卖出去,还留了一些在家里,我就给各家送了点,这些是给您和三爷爷家的。”
林长安有些意外,“这是个新鲜吃食,晌午我让正家媳妇做了尝尝。冷天里是没什么菜,不光咱们村里没有,镇上县城应该也没有,那些人吃的粮食和菜,大多都是咱们各村种的,这样一想,说不定这买卖能干。”满意的看了赵芸娘一眼,“你两口子不错,不是不会转悠的笨人,也想着大家伙。等永明从县城回来,无论成不成的,你让他来我这一趟!”
被长辈族长夸了的赵芸娘,爽快的答应下来。“那这篮子就放您家吧,您让婶子一会给三爷爷送些过去,我就不过去了,这就回家等着!”见林长安同意,便带着林旭出门回家了。
林长安把烟叶子放进烟袋点着吸了两口,吩咐站在厅堂里的关氏:“你去给老三家送些过去,顺便把正家和永东永南给我找来,我有话说。”
“哎!他爷三这会都在家,我这就去叫。”说着,提着篮子出了门。
不一会,林正家林永东林永南便过来了,林长安把赵芸娘过来的事说了一遍。
林正家道:“永明这孩子也是,去县城不打声招呼,永东永南都在家闲着没事,跟着一起去人多办事不快吗?”
林正家向来心直口快,四十多岁孙子都有了,还是改不了这脾气。林长安以前就有点嫌他不稳重,脑子不够活泛,为人处世欠点火候,还担心他担不起林家族长的担子,好在后来娶妻成家生了两个不错的儿子,于是就干脆跳过他培养起大孙子来。所以听到他的埋怨,也不当回事,直接问林永东:“东子,你咋看?”
林永东今年二十有二,已经娶妻生子了,长的相貌一般,但身子壮实,是个种庄稼的好手,也很会为人处世,这两年已经开始慢慢接过他爷爷族长的担子,处理族里日常的一些事。
听到爷爷开口询问,便笑道:“永明家叫阿月的小丫头,有点鬼灵精怪。这些日子村里孩子玩的那些个抓石子跳绳跳皮筋丢手绢的戏法,听说都是她想的,不到四岁大,还能自己编了曲子教她哥唱,乍一听奇奇怪怪,听熟了还不难听。”顿了一下,想想继续道:“永明媳妇说这豆芽也是她整出来的,永明和他媳妇老实巴交的,没想到能生出这样的姑娘。”
林永南今年十九,还没成亲,性子稍微跳脱些,看他哥说完,补充了一句:“阿月长的也好看,全村小姑娘里,没比她长的出挑的,还懂事,从小就没见她哭过。”
林长安听了瞪他一眼,“没个正行,小姑娘好看不好看的,有你啥事?听你娘的话,收收心,该干啥干啥!”
大清早送走林永明和林越后,赵芸娘也没再回去睡,把屋里屋外打扫了一遍,等小胖子起来,又伺候他吃了锅里剩下的面条,就一手牵着他,一手提着一篮子豆芽菜出门了。
这次豆芽发了两桶,林永明去县城只带了大半,一来是不知道情况,二来也留一些给家里和亲戚邻里尝尝。两口子这几天都商量好了,卖不出去就直接把法子告诉村里人让他们自家生了添个菜换换胃口,假使能卖出去,也不做独门生意,还是得和族长说一声,然后找几个可靠的,一起干。
林永明老实实在是一回事,再者这年头讲究的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出门办事,没有个帮手,万一真出点事连个传信的都没有肯定不行。林家村民风淳朴,林永明没有亲兄弟姐妹又年少失祜,这些年没少受村里老老少少照应,所以无论出于哪方面考虑,都不可能瞒着大家伙。
按理应该先去二爷爷那边,他是族长又是长辈,不过他家在东头,所以赵芸娘就先去了离得近的林永礼家。林永礼王氏两口子都在家,赵芸娘给他们留了大概一斤多够炒一次的量,说了下做法,就接着去了林永亮林永光家,也给他们媳妇差不多的数,然后是大山媳妇家和二狗婶家,这两家都离得不远。最后才往村东头二爷爷和三爷爷家走,这两兄弟当年分家出来,选的地方挨着,倒省了赵芸娘多走路。
“二爷爷在吗?”大门没关,赵芸娘牵着林旭进来后,扬声喊道。
“谁呀?”听到人声,从里屋走出一四十多岁的妇人,正是二爷爷的儿媳妇关氏。二爷爷名叫林长安,生有一子林正家,娶妻关氏,关氏生了两个儿子,林永东和林永南,两人在村里名声不错,林永东从小被林长安当林家族长培养。可能因为生活顺意,关氏性子很好,见谁都笑眯眯的。“是永明媳妇啊!爹在屋里呢,有啥事进来说吧!”
说着就把赵芸娘母子领到了林长安住的屋门口,先朝里面喊了一声,才掀开布帘子推门进去。
林长安此时已经坐在厅堂八仙桌东面的椅子上,手里拿着烟袋,看赵芸娘进来,点点头示意她坐下说事。
赵芸娘把菜篮子递给他,“二爷爷,这是自家用黄豆生的豆芽,我和永明想着这冷天里没多少菜吃,就给您拿一点过来,添个菜。”
“哦?”林长安看看疑惑道,“自家生的豆芽?我看这不像是土里长的?”
赵芸娘笑道:“其实是这么回事,我家阿月看家里没菜吃,就想自己种,粮缸不在她屋里吗?阴差阳错的,就用黄豆生成了豆芽,我和永明炒着尝了,味道还行,能吃。这几天家里就发了两桶,今天一早永明挑着两桶去县城了,看能不能卖出去,还留了一些在家里,我就给各家送了点,这些是给您和三爷爷家的。”
林长安有些意外,“这是个新鲜吃食,晌午我让正家媳妇做了尝尝。冷天里是没什么菜,不光咱们村里没有,镇上县城应该也没有,那些人吃的粮食和菜,大多都是咱们各村种的,这样一想,说不定这买卖能干。”满意的看了赵芸娘一眼,“你两口子不错,不是不会转悠的笨人,也想着大家伙。等永明从县城回来,无论成不成的,你让他来我这一趟!”
被长辈族长夸了的赵芸娘,爽快的答应下来。“那这篮子就放您家吧,您让婶子一会给三爷爷送些过去,我就不过去了,这就回家等着!”见林长安同意,便带着林旭出门回家了。
林长安把烟叶子放进烟袋点着吸了两口,吩咐站在厅堂里的关氏:“你去给老三家送些过去,顺便把正家和永东永南给我找来,我有话说。”
“哎!他爷三这会都在家,我这就去叫。”说着,提着篮子出了门。
不一会,林正家林永东林永南便过来了,林长安把赵芸娘过来的事说了一遍。
林正家道:“永明这孩子也是,去县城不打声招呼,永东永南都在家闲着没事,跟着一起去人多办事不快吗?”
林正家向来心直口快,四十多岁孙子都有了,还是改不了这脾气。林长安以前就有点嫌他不稳重,脑子不够活泛,为人处世欠点火候,还担心他担不起林家族长的担子,好在后来娶妻成家生了两个不错的儿子,于是就干脆跳过他培养起大孙子来。所以听到他的埋怨,也不当回事,直接问林永东:“东子,你咋看?”
林永东今年二十有二,已经娶妻生子了,长的相貌一般,但身子壮实,是个种庄稼的好手,也很会为人处世,这两年已经开始慢慢接过他爷爷族长的担子,处理族里日常的一些事。
听到爷爷开口询问,便笑道:“永明家叫阿月的小丫头,有点鬼灵精怪。这些日子村里孩子玩的那些个抓石子跳绳跳皮筋丢手绢的戏法,听说都是她想的,不到四岁大,还能自己编了曲子教她哥唱,乍一听奇奇怪怪,听熟了还不难听。”顿了一下,想想继续道:“永明媳妇说这豆芽也是她整出来的,永明和他媳妇老实巴交的,没想到能生出这样的姑娘。”
林永南今年十九,还没成亲,性子稍微跳脱些,看他哥说完,补充了一句:“阿月长的也好看,全村小姑娘里,没比她长的出挑的,还懂事,从小就没见她哭过。”
林长安听了瞪他一眼,“没个正行,小姑娘好看不好看的,有你啥事?听你娘的话,收收心,该干啥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