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连战斗机都飞不了那么高。

    如果飞得比战斗机还高,那还需要害怕什么呢?

    飞得够高,不但能降低作战损失,还能让轰炸机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投弹,从而提高轰炸的效率。

    至少在大战爆发前,没人觉得高空投弹的命中率是个大问题。

    7000米这个高度,可以说是非常的尴尬,不但在战斗机的拦截范围之内,也在所有大口径高射炮的有效射高之内。

    其实,这也是采用简配发动机的必然结果。

    所幸的是,升限不够的问题,还在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

    关键就是,通过战火的考验,或者说实战检验,很多在战前总结出来的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

    高空轰炸就是之一。

    早在对狭夷皇国进行战略轰炸的时候,帝国陆航就发现,在采用正确的轰炸战术的前提之下,低空进入与高空进入的损失率相差不大,而低空投弹的命中率明显更高,也就意味着能用更少的轰炸机,以及更少的投弹量来完成轰炸任务,从而把总体的作战损失率控制在更低的范围之内。

    此外就是,重型轰炸机能凭借凶猛的自卫火力对抗敌人的战斗机。

    当然,前提是不存在明显的代差。

    比如在塞岛攻防战期间,帝国陆航的重型轰炸机在F4F与P-41面前吃了大亏,损失非常的惨重。

    要说的话,关键就一点。

    机群规模。

    只要轰炸机的数量够多,就能有效的降低作战的损失率,还可以通过密集投弹来提高单次出动的作战效率。

    当然,李云翔带白止战过来,不过是让白止战知道,他当年怂恿贺鹏飞掏腰包投资研制的这种轰炸机即将达到服役状态,很快就会执行第一次作战任务。没意外的话,就是装着传单去梵罗地区搞心理战。

    这种低烈度的行动,也能看成是服役前的实战测试。

    因为航线断绝,所以部署在梵罗地区的布兰军队早已成了空架子,不要说性能先进的战斗机,连高射炮都没有多少。

    当然,殖民地的占领军也不需要多少先进武器。

    即便到了现在,在梵罗地区的很多殖民地据点,一挺维克斯或者马克沁重机枪,就能够让心生不轨的土邦变得老实服帖。再不行,部署几门小口径山炮,派几架双翼侦察机升空飞几圈,也足够保得一方太平。

    之前,派往梵罗地区的侦察机很少遭到战斗机拦截。

    以当前的情况来看,布兰王国或许已经做好放弃梵罗地区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