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今天要跟牛小强商谈的主要事情有三件,一个是牛大壮升官的消息该何时发布,另一个是两个外资项目的用地规划,最后是技校的扩建。

    整个希望新区目前只有一家技校,这家技校原本是专门为11厂服务的,11厂破产以后,牛小强直接把技校给吞并了,成为了亚洲机械厂下辖的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整个技校里面只剩下四百多名学员,其他的学员都被招进了各家工厂。吴萍觉得要是不扩大技校的规模,今后肯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用工需求。尤其是那种拥有一定技术的人才,肯定会出现严重短缺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鼓励更多的家长把自家小孩送到学校去念书,吴萍开口道:“小强,技校的规模能不能扩大一些?当前的规模明显无法满足后续的用工需求,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肯定会影响到你师父的几家工厂的后续发展。”

    这个问题牛小强早就意识到了,并且正在酝酿扩张方案。

    此刻听吴萍主动提出要求,牛小强忍不住问道:“萍姐,你觉得把技校的规模扩大多少比较合适?”

    技校肯定是要扩大的,但对于扩大多少牛小强却有点拿不定主意。

    原因很简单:扩大了技校的规模,就意味着技校的学生数量肯定会增长,这些学生之所以进入技校,不就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吗?如果规模扩大的太多,学生的数量也会增加许多,万一到时候工厂不需要这么多的工人,这些多出来的学生该怎么安排?

    这个问题要是不处理好,就很容易引发矛盾,如果学生和家长们闹腾起来,可没有那么好收场。

    吴萍对此也是一清二楚,她微笑道:“我觉得技校的规模最起码也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两倍才行,如果你担心学生太多没办法安排,区里可以帮你解决一部分。”

    牛小强好奇道:“区里能怎么解决?”

    “希望农场正在快速扩张,罐头厂的效益也很好,今年也准备扩大规模,此外我还准备扩大生猪养殖的规模,这三个项目少说也能在一年内解决数百人的就业需求,如果今后发展得比较好,我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牛小强心里暗暗盘算起来:目前摩托车厂、采油机厂、炼钢厂和机械加工厂都需要招收新的工人充实进去,根据四家工厂负责人汇报上来的情况,他们加起来一共需要招收三百五十多人,如果再加上亚洲机械厂、海森电子、以及正在筹建的电视机配件工厂的话,用工需求肯定会突破八百人,技校的学员一共只剩下四百多个,明显是不够的,可要是把招生规模扩大两倍,每年招收的学生数量就会突破一千人,按照这个数量计算,相当于每年都要提供一千个新的就业岗位,我名下的这些企业外加区里提供的就业岗位,应该是可以应付的。

    他想到这里欣然点头:“我同意萍姐提出的扩招方案,但我也有一个其他的想法。”

    吴萍好奇道:“你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牛小强微微一笑:“技校每年的招生数量不是一层不变的,我会根据估算出来的用工需求来确定招生数量,否则一旦超出了承受能力,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如果灵活制定招生数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隐患,你觉得如何?”

    吴萍皱起了眉头:“现在区里每年都会产生上千的初中毕业生,技校要是不部吃下,这些初中毕业生怎么办?一旦初中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够明朗,那些家长们肯定不会支持自家小孩去学校念书,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咱们区的教育事业,小强,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啊?”

    两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才会发生意见上的分歧。牛小强知道吴萍很重视区里的教育事业,为了帮吴萍解决这个问题,他沉思片刻后开口:“要不这样吧,只要出现用工缺口,凡是拿到初中文凭的人,就可以比那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优先安排工作,并且安排的是相对更好的岗位,如此一来家长们应该就不会让自家小孩辍学了吧?”

    吴萍对此仍然不太满意:“用工缺口要是一直不出现那该咋办?”

    牛小强笑着摇头:“不会的,根据我的估计,最迟五年时间,亚洲机械厂跟帕卡德汽车公司的合资项目就会至少产生数千乃至上万个就业岗位,兴许到时候咱们仍然要因为工人短缺的问题而头疼呢,不太可能存在安置不了的问题。”

    吴萍惊疑不定道:“你为啥这么肯定?”

    牛小强伸出手指头戳了戳吴萍的脑门:“难道你忘了我刚回国的时候跟你说过的那些话吗?当时我说帕卡德汽车公司的投资是分为几个阶段的,现阶段是技术合作,进行有限的资金投入,后续会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加而扩大生产规模,汽车制造业本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到时候想要提供几千个岗位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吴萍总算是想了起来,她不好意思道:“我最近需要处理的事情有点多,把这个给忘了,记得你当时还跟我说过一个啥……啥集群效应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