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地方,能种田的土地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对女阴人来说,她们虽然天生神力,但吃的也同样比普通人更多,所以也更需要粮食。
“老妪家有田四顷,可惜只有一顷为上田,余者都是中田和下田……”老媪回答着风漪的疑问。
风漪闻言点点头,难怪这一家能养得起这么多人,四顷田,确实已经够她养活一大家子人了。
所谓的上田、中田、下田,在看过巫卷恶补了一番之后,风漪还是知道的,上田土地肥沃,不需要休耕,连年都能耕作,也能种植蕴藏着丰富能量,可以供图腾战士和巫食用的变异稻种。
只是由于这个时代的局限,科技还没有被发展起来,哪怕她们懂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也不可能放着好好的上田不去种,因此这种肥沃的土地往往在经过几年耕作之后,肥力就会逐渐枯竭,沦为上田或是下田。
而中田,则基本不能种植变异作物,或是只能稀疏的种植,一般耕作两年就得休耕一年,否则土地中的肥力不够,种下去的作物涨势便不会太好,收益大不如前。
而下田,则是耕一年休一年,不过在肥料出现后,这种局面便稍微有了些改善,但也只是稍微,还并不能改变如今的这个局面。
但放着好好的耕地不种点东西,总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得劲,于是不知是谁在休耕时往田里种上了大豆,之后人们就发现了,在休耕时种植大豆不仅不会浪费地力,还能给土地增肥,因此在肥料没有被发现之前,她们都是靠这种自然的力量慢慢恢复土地的肥力的。
这个过程,则被她们称之为菑、畬、新,菑就是初耕的田地,畬则是草木灰堆肥的田地,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刀耕火种的过程。
刚被收割过的田,地里还有旧茬在,因此便被叫作菑,这个时候农民都不会管土地,任由里头杂草重生,等到来年,这个田就会变成畬,意思就是肥力在蓄积中,人们会在这时用火将杂草烧掉,以此靠草木灰来堆肥,然后利用余温种下种子,等降雨后种子就会发芽。
这个过程便是菑、畬、新,田地里的一个小轮回,通常是下田中田会用,而上田则一般选择用大豆之类的方式来让它的肥力维持更久。
不过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栗米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种田里都是异端,连小麦都受排斥,别的都是农副产品,根本不值钱。
原因也很简单——它们不好吃。
在很多工具都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厨师能掌握的技术是很少的,除了烤、烹、蒸、煮也没别的做菜方式,没有包子馒头面食豆腐……很多在这个时代都是没有的,让风漪一度很想念曾经一点都不喜欢吃的汤圆。
所以她们对小麦和大豆的食用方式就跟栗米一样,都是靠煮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煮起来都会好吃的,特别是大豆,吃了之后还会放屁,在此时都是拿去喂牲畜的。
想到这里,风漪的脑子里不由冒出了石磨这个东西,她记得这玩意儿似乎并不难做,要是能做出来,那豆腐豆浆可能都会提前出现了,她将这件事记下,便接着做问道:“不知老人家家里收成如何?”
“托凤粮大人的福,去岁老妪家收成还不错,一亩地能收十石多哩!”说起去年的收成,老媪乐得嘴巴都合不上,显然对这个产量很满意,因为对比之前,这个收成已经翻了一倍了,换做曾经,只有当当康降落于田里时,才能有这个收成!
这个时代的计量单位,风漪换算了一下,一石大概就等于一百二十斤左右,这个产量几乎已经跟现代差不多了,她的爷奶曾经健在时也种过水稻,风漪记得亩产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
当然了,女阴建城时选择的位置是比较好的,因此很多田地还能够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本就是适合耕地的区域,能有这个产量,似乎也不算意外,毕竟巫卷上有记载,她们刚来那会儿,并不为粮食烦忧,所有田都几乎是上田,收成比之现在差得也不算多,直到后来年年耕作肥力倒退,才诞生出如凤粮她们那样的巫,天天绞尽脑汁想着该怎么给粮食增产提升土地肥力。
为此,她们甚至都想过去抓野兽,全部挖了埋土里,要不是这种行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腐臭以及吸引各种嗅觉敏锐的动物都过来刨食,可能她们还真会想办法来实行这种看上去略显残忍的方法。
毕竟这种行为需要用到的尸体无疑是超乎想象的多。
说到别的,老媪话可能不会多,但一提起自己家里的收成,她就不由谈兴大发,毕竟这么久以来,她们家都还没遇上过什么天灾人祸,一直过得都算顺畅,甚至田里都还曾产生过异变植物。
而在这个时代,她们是已经知道了这些蕴藏灵气的植物都是从普通植物中异变出来的,只是可能是基因不太稳定,这种异变往往只能持续一次,它们的种子种出的植物仍然是普通植物。
“老妪家有田四顷,可惜只有一顷为上田,余者都是中田和下田……”老媪回答着风漪的疑问。
风漪闻言点点头,难怪这一家能养得起这么多人,四顷田,确实已经够她养活一大家子人了。
所谓的上田、中田、下田,在看过巫卷恶补了一番之后,风漪还是知道的,上田土地肥沃,不需要休耕,连年都能耕作,也能种植蕴藏着丰富能量,可以供图腾战士和巫食用的变异稻种。
只是由于这个时代的局限,科技还没有被发展起来,哪怕她们懂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也不可能放着好好的上田不去种,因此这种肥沃的土地往往在经过几年耕作之后,肥力就会逐渐枯竭,沦为上田或是下田。
而中田,则基本不能种植变异作物,或是只能稀疏的种植,一般耕作两年就得休耕一年,否则土地中的肥力不够,种下去的作物涨势便不会太好,收益大不如前。
而下田,则是耕一年休一年,不过在肥料出现后,这种局面便稍微有了些改善,但也只是稍微,还并不能改变如今的这个局面。
但放着好好的耕地不种点东西,总会让人觉得有些不得劲,于是不知是谁在休耕时往田里种上了大豆,之后人们就发现了,在休耕时种植大豆不仅不会浪费地力,还能给土地增肥,因此在肥料没有被发现之前,她们都是靠这种自然的力量慢慢恢复土地的肥力的。
这个过程,则被她们称之为菑、畬、新,菑就是初耕的田地,畬则是草木灰堆肥的田地,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刀耕火种的过程。
刚被收割过的田,地里还有旧茬在,因此便被叫作菑,这个时候农民都不会管土地,任由里头杂草重生,等到来年,这个田就会变成畬,意思就是肥力在蓄积中,人们会在这时用火将杂草烧掉,以此靠草木灰来堆肥,然后利用余温种下种子,等降雨后种子就会发芽。
这个过程便是菑、畬、新,田地里的一个小轮回,通常是下田中田会用,而上田则一般选择用大豆之类的方式来让它的肥力维持更久。
不过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栗米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种田里都是异端,连小麦都受排斥,别的都是农副产品,根本不值钱。
原因也很简单——它们不好吃。
在很多工具都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厨师能掌握的技术是很少的,除了烤、烹、蒸、煮也没别的做菜方式,没有包子馒头面食豆腐……很多在这个时代都是没有的,让风漪一度很想念曾经一点都不喜欢吃的汤圆。
所以她们对小麦和大豆的食用方式就跟栗米一样,都是靠煮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煮起来都会好吃的,特别是大豆,吃了之后还会放屁,在此时都是拿去喂牲畜的。
想到这里,风漪的脑子里不由冒出了石磨这个东西,她记得这玩意儿似乎并不难做,要是能做出来,那豆腐豆浆可能都会提前出现了,她将这件事记下,便接着做问道:“不知老人家家里收成如何?”
“托凤粮大人的福,去岁老妪家收成还不错,一亩地能收十石多哩!”说起去年的收成,老媪乐得嘴巴都合不上,显然对这个产量很满意,因为对比之前,这个收成已经翻了一倍了,换做曾经,只有当当康降落于田里时,才能有这个收成!
这个时代的计量单位,风漪换算了一下,一石大概就等于一百二十斤左右,这个产量几乎已经跟现代差不多了,她的爷奶曾经健在时也种过水稻,风漪记得亩产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
当然了,女阴建城时选择的位置是比较好的,因此很多田地还能够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本就是适合耕地的区域,能有这个产量,似乎也不算意外,毕竟巫卷上有记载,她们刚来那会儿,并不为粮食烦忧,所有田都几乎是上田,收成比之现在差得也不算多,直到后来年年耕作肥力倒退,才诞生出如凤粮她们那样的巫,天天绞尽脑汁想着该怎么给粮食增产提升土地肥力。
为此,她们甚至都想过去抓野兽,全部挖了埋土里,要不是这种行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腐臭以及吸引各种嗅觉敏锐的动物都过来刨食,可能她们还真会想办法来实行这种看上去略显残忍的方法。
毕竟这种行为需要用到的尸体无疑是超乎想象的多。
说到别的,老媪话可能不会多,但一提起自己家里的收成,她就不由谈兴大发,毕竟这么久以来,她们家都还没遇上过什么天灾人祸,一直过得都算顺畅,甚至田里都还曾产生过异变植物。
而在这个时代,她们是已经知道了这些蕴藏灵气的植物都是从普通植物中异变出来的,只是可能是基因不太稳定,这种异变往往只能持续一次,它们的种子种出的植物仍然是普通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