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独孤夜瑶”的打赏支持,呼!说实话第一次收到这么大份额的打赏,感激不尽啊,今天两更完毕顺便求新一周推荐支持,下周课比较多,而且现在没存稿,不过会尽量挤出多点时间来写,能多写些就多发,当然有催更就直接发了哈哈~)

    陈留己吾,张邈作为地主,在此设宴招待了来自于各方的诸侯势力。

    在诸多势力中,就目前来说,袁氏算是最大的,不管是袁术、袁绍还是袁遗,毕竟同出于一族,关键时刻未尝不可能结成利益同盟,而且显然也会比其他人更加亲近,所以大家隐隐地也是以他们为首。

    而宴会到最后,最引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无疑就是谁为最终联盟的主导。

    既然是联盟,那总要有一个统筹之人,作为盟主一类的人物,而诸侯当中,不管是因为刺董失败而逃赚取好大声名而且最先发布讨董檄文号召诸侯的曹操,汉室宗亲、君子之风的兖州刺史刘岱,还是四世三公而且实力能力都不凡的袁绍、袁术,都有可能被推举上来。

    谈到盟主的问题,坐下诸侯神色各不一致。

    这个盟主看上去好似没什么,但往深里想就该知道,在这场声势浩大、且可以说占据了足够大义名分的会盟之中,能够站上那领导者一席,对于许多人的吸引力,便是曹操、袁绍这等人物都不能够免俗,又更何况是其他人。

    或许对此事比较能够保持淡定地,也就如孔融这种,不过一来他知道自己长短,这种兵事还是让其他人去领吧,二来他本身实力也有问题,这一次从北海带来的一万左右人马,只是勉强达到此次会盟诸侯的“及格线”,而且其中还多有老弱病残,没办法北海本身兵力就不不够充足,这一次还是他砸下了老本拉过来地。

    最后还是曹操主动推举道:“袁本初出身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众多,又是我大汉朝命相后裔,且袁府一门在洛阳惨遭灭门祸事,其情既悲且壮,愚以为,袁本初忠顾汉室,且与国贼董卓不共戴天,当为盟主不二人选。”

    本来作为东道主在主位的张邈听到此话,立刻起身,就要迎立袁绍而上,一边还道:“孟德此言大善,本初不必推辞。本初之能我等皆有所见,邈相信本初定能领我等成功诛贼复汉,到时我等皆是大汉功臣,本初更当为首功啊!”在一片爽朗笑声中,众人皆应和,就是本来有其他心思的袁术,此时见大势已成,也顺水推舟了一次。

    三辞三让,几乎是做足了戏码,最后大家还是“群情汹涌”,既然如此,袁绍自然也就不再推脱,甩甩衣袖,慨然而上,坐于主位,环顾座下诸人,过会儿才宏声道:“既如此,绍就暂时接下这盟主之位,不过我等义士,乃为诛国贼、扶汉室而来,万望诸位能够一致同心,诛贼之事不在话下……”

    众人自然都是轰然应诺,而后便是准备仪式,毕竟选出盟主之后,还要正式祭旗告三军,正式结成同盟,而后昭告天下,也算是为他们擭取一个名义。

    之后,筑三层台,遍插五彩旗帜,众人登台而上,迎风而立,昂然自得。

    而袁绍为联军盟主,自然免不了要在众人面前彰显一番自己的权威,便洒酒壮言立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其言也悲、其声壮乎哉!

    诸侯众人不管心中什么想法,在早些年可都是沐浴皇恩,对此言颇多共鸣,因而在袁绍念完之后,有那感怀伤秋者,便已是涕泗横流。

    及此诸侯共歃血以盟,而后下坛而去。

    既已立盟主,联军便算成一体,尽管只是形式上的一体,但也有了那个名义,而且联合起来的势力的确很大,光看他们现在整个联军队伍营帐遮连过去,绵延不绝就如同一条多百里的长龙一般,可谓浩荡声势、威武声威。

    讨董联军号称十八路,但在陈留聚首的,其实只有十七路,因为还有一路西凉马腾是在长安城后、董卓的大后方,也算是勉强能够完成一个包抄。

    不过对于现在的联军来说,他们一个个信心十足,十七路诸侯,每一人所带来的兵员数目都不下于万人,加起来更是号称五十万,实际上虽然没那么多,但最少也有二三十万之数。

    当然数目多,和战斗力强悍是两码事,不管是和董卓的嫡系西凉军比起来,还是吕布的并州军比起来,这些诸侯军的实力都不太能够拿得上台面来,当中有得一拼地,恐怕就数北平太守公孙瓒手下的白马义从、上党太守张扬手下原本并州军之部分、长沙太守孙坚的军队等有数几个。

    而若论实力最大,自然是袁术、袁绍兄弟和冀州牧韩馥等几人,他们的士兵数量多,质量也不太差,再加上手底下文臣武将充足,当然这一次也不可能将家底全部搬出来。

    而这一次从陈留出发,他们的目标是直指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