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cerryleeon”的月票,另外虽然按照道理对于评价票也是应该感谢一下的,但鉴于俺很不喜欢评价的这个分数,所以就不通报姓名了,哼哼傲娇中~)
雒阳蔡府,在这样的日子里显得闲适而安静。
在后院中,已经年届六十、官拜左中郎将的高阳乡侯蔡邕,正在一棵老槐下纳凉。
已经是秋天的气候,可最近这两天天气骤然炎热起来,让上了年纪的人总有些受不了,当然这时候蔡邕也是难得头脑放空,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让自己的思维停下来休息一下,喘口气才好接着继续修史大业,他可是知道劳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非一味埋头苦干。
当然这也同样是因为他和吕布的约定,吕布可不希望自己干掉了王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蔡邕受辱自尽的悲剧,结果这老头却又因为操劳过度而死,所以便和他定下了每过一段时间一定要停下来休息一阵然后再继续的规矩,若不这么做,那吕布会想方设法阻挠他修史的工作,蔡邕思虑再三还是应承下来,毕竟吕布根本出发点还是为他考虑,而且理智地想一想他也不希望自己到时候因为身体原因最终未能将编史的工作继续下去,何况这在他来说已经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使命。
要说起来蔡邕如今能够这么安安稳稳坐在这里,那吕布绝对是功不可没。须知在原历史时空中,蔡邕因为为董卓哭丧,而被王允命令下狱,即便是许多大臣进谏劝说,王允也没有丝毫动摇,最终导致一代文豪死在狱中,实际上王允当时对黄琬等人所说的难道就是他针对蔡邕的真正理由么?在这世界上,永远不能小看那些在乱世能够博得一席生存之地的官员,或说政客们,但也永远不要高看他们。所谓的理由。去掉冠冕堂皇的外衣,也就是一个简单的纯粹为此而此的借口而已。
当然现在有吕布在,虽然董卓死了以后,蔡邕似乎还是在自家府上遥拜了一番。但有吕布为他掩饰。而且蔡邕在那些士大夫眼中声望依然很高。尽管看起来蔡邕却与他们渐行渐远,在那段时间甚至没有多少人会刻意注意到他头上,可就算知道了。还是会尽量忽略过去,再加上现在王允又早便死了,所以蔡邕再没有因为这件事情经受那些无妄之灾。
而同时又因为吕布早早便为他打过了招呼,所以凡是涉及到与编修史籍有关的东西,蔡邕都能够得到周边最大范围的方便与帮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的工作量,毕竟当初董卓还在的时候虽然这个大汉第一权臣拍板但真正实行下来还是要靠下面具体的人,那时候不知有多少人在阳奉阴违,令蔡邕很伤脑筋,现在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这也让蔡邕很是感慨,谁又能够想到当初只是无意结下的一个善缘,在今日竟然能够发挥如此作用,又有谁能够想到当初那个为虎作伥的傲慢武将,而今却成为了公认的大汉肱骨、朝廷支柱?
吕布会这样帮他,当然不只是因为那此时尚在京畿之地的蔡琰,以及对这有坚持有原则的可爱老头的敬重,还有便是编修史书对吕布本人来说也是十分看重地。
要说起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对此多半都是予以重视的,尤其是汉朝的史官地位都颇高,一般只要不是出现司马迁为李陵之事顶撞汉武帝的所谓“大不敬之罪”,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即便是如此,司马迁的位置也没有被取代,这自然是因为史官传承的特殊性。
蔡邕并非专门的史官,他之所以能够获得编修汉史的重责,一者来自于家学渊源,二者便是他自身的文化修养令人信服,不管是在艺术、书法、史论等方面的造诣和成就,他都堪称是当世大家,若果换做其他人想挑过这史官之责,说不定要引起一番争议,但蔡邕不会。
原历史时空里,蔡邕被王允害死,经学大家郑玄就曾发出感慨:“但不知何人可续?”说的就是蔡邕死后,这汉史不知还有谁能够编修下去。
事实上如果说司马迁编写《史记》的时候将之前的夏商周等时代都放进去,还能说是总结前人情有可原,那从班固的《汉书》开始,当朝的史书理应是由当朝人来写,三国断代史《三国志》就同样是大概生活在这一时期的陈寿所著,偏偏《后汉书》却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范晔著述,虽然同为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但从时效性、确定性等方面来说,除了最早的《史记》在秦汉之前那些往往是经过考证得出来的历史之外,《后汉书》恐怕是其中做得最差的。
但这却也不能够责怪范晔,只能说自《汉书》王莽新朝之后一直到《三国志》汉灵帝之间的这段历史,其实就囊括在了原本应该由蔡邕编写的这部汉史中,可惜因为其人已殁,书继续不下去了,自然也只能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面,否则也轮不到两百年后的小辈来为他们盖棺定论了。
如今自然是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吕布也相信蔡邕会尽其所能,著出能够流传后世经盛历衰的汉史来。
“老爷、老爷……”
蔡邕正在想着待会儿的吃食,他得要好好犒劳一番自己,不过吕布创造的那什么火锅却不能再吃了,虽然一想到就令人嘴馋。
其实吕布前世虽然是一个宅男,但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宅男,尤其是在吃这一方面,一般外头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他总会第一时间知道并愿意跑出去尝尝鲜,有许多还尝试着自己diy过。所以他脑海中有不少吃食,有些需要特殊材料的,在这年头当然办不到;而有些只是靠着点子和工具,稍微简化一下就可以了,虽然对于吕布来说口味差了很多,但对于蔡邕这种从未碰过的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蔡邕也是个老饕,在这方面与吕布绝对是有共同语言,遗憾的是这年头没有辣椒,那玩意儿吕布记不清楚确切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了,但不会早于明朝。而现在这时候难道叫自己跑到美洲去找?没有辣椒。说实话火锅就感觉少了很多味道,吕布教给蔡邕的这算是简化版的四川火锅,而且也只有白汤汁,正是因为缺少了辣椒。没有办法跟红糖汁混合使用。出来的味道就差了许多。现在蔡邕还会喜欢不过是贪图新奇,吃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了。
这时候蔡邕正自吞着口水呢,被这声音一打扰。不免有些心烦,不过他听出了这是自家管家的声音,这管家很早就跟着自己,很有眼色一般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打扰自己地,想必是真的碰上了什么了不得的急事。
蔡邕也有些坐不住了,睁开眼睛站起来回头望着管家跑来的那个方向,看着年纪也不小的管家这一刻有些慌忙而且因为太赶太急以至于都气喘吁吁的样子,他皱了皱眉,喊道:“慢点慢点儿……什么事情这么慌慌张张的?”
“老爷,外面有人、有人要见老爷……”
蔡邕有些不悦,管家不是那种没轻没重的人,怎么这时候却说出这样没头没脑的话来,不过他还是听出了一丝不寻常来,他说的是“有人要见”,而非“有人求见”,一字之差,其中差别可就大了。
雒阳蔡府,在这样的日子里显得闲适而安静。
在后院中,已经年届六十、官拜左中郎将的高阳乡侯蔡邕,正在一棵老槐下纳凉。
已经是秋天的气候,可最近这两天天气骤然炎热起来,让上了年纪的人总有些受不了,当然这时候蔡邕也是难得头脑放空,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让自己的思维停下来休息一下,喘口气才好接着继续修史大业,他可是知道劳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非一味埋头苦干。
当然这也同样是因为他和吕布的约定,吕布可不希望自己干掉了王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蔡邕受辱自尽的悲剧,结果这老头却又因为操劳过度而死,所以便和他定下了每过一段时间一定要停下来休息一阵然后再继续的规矩,若不这么做,那吕布会想方设法阻挠他修史的工作,蔡邕思虑再三还是应承下来,毕竟吕布根本出发点还是为他考虑,而且理智地想一想他也不希望自己到时候因为身体原因最终未能将编史的工作继续下去,何况这在他来说已经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使命。
要说起来蔡邕如今能够这么安安稳稳坐在这里,那吕布绝对是功不可没。须知在原历史时空中,蔡邕因为为董卓哭丧,而被王允命令下狱,即便是许多大臣进谏劝说,王允也没有丝毫动摇,最终导致一代文豪死在狱中,实际上王允当时对黄琬等人所说的难道就是他针对蔡邕的真正理由么?在这世界上,永远不能小看那些在乱世能够博得一席生存之地的官员,或说政客们,但也永远不要高看他们。所谓的理由。去掉冠冕堂皇的外衣,也就是一个简单的纯粹为此而此的借口而已。
当然现在有吕布在,虽然董卓死了以后,蔡邕似乎还是在自家府上遥拜了一番。但有吕布为他掩饰。而且蔡邕在那些士大夫眼中声望依然很高。尽管看起来蔡邕却与他们渐行渐远,在那段时间甚至没有多少人会刻意注意到他头上,可就算知道了。还是会尽量忽略过去,再加上现在王允又早便死了,所以蔡邕再没有因为这件事情经受那些无妄之灾。
而同时又因为吕布早早便为他打过了招呼,所以凡是涉及到与编修史籍有关的东西,蔡邕都能够得到周边最大范围的方便与帮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的工作量,毕竟当初董卓还在的时候虽然这个大汉第一权臣拍板但真正实行下来还是要靠下面具体的人,那时候不知有多少人在阳奉阴违,令蔡邕很伤脑筋,现在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这也让蔡邕很是感慨,谁又能够想到当初只是无意结下的一个善缘,在今日竟然能够发挥如此作用,又有谁能够想到当初那个为虎作伥的傲慢武将,而今却成为了公认的大汉肱骨、朝廷支柱?
吕布会这样帮他,当然不只是因为那此时尚在京畿之地的蔡琰,以及对这有坚持有原则的可爱老头的敬重,还有便是编修史书对吕布本人来说也是十分看重地。
要说起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对此多半都是予以重视的,尤其是汉朝的史官地位都颇高,一般只要不是出现司马迁为李陵之事顶撞汉武帝的所谓“大不敬之罪”,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即便是如此,司马迁的位置也没有被取代,这自然是因为史官传承的特殊性。
蔡邕并非专门的史官,他之所以能够获得编修汉史的重责,一者来自于家学渊源,二者便是他自身的文化修养令人信服,不管是在艺术、书法、史论等方面的造诣和成就,他都堪称是当世大家,若果换做其他人想挑过这史官之责,说不定要引起一番争议,但蔡邕不会。
原历史时空里,蔡邕被王允害死,经学大家郑玄就曾发出感慨:“但不知何人可续?”说的就是蔡邕死后,这汉史不知还有谁能够编修下去。
事实上如果说司马迁编写《史记》的时候将之前的夏商周等时代都放进去,还能说是总结前人情有可原,那从班固的《汉书》开始,当朝的史书理应是由当朝人来写,三国断代史《三国志》就同样是大概生活在这一时期的陈寿所著,偏偏《后汉书》却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范晔著述,虽然同为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但从时效性、确定性等方面来说,除了最早的《史记》在秦汉之前那些往往是经过考证得出来的历史之外,《后汉书》恐怕是其中做得最差的。
但这却也不能够责怪范晔,只能说自《汉书》王莽新朝之后一直到《三国志》汉灵帝之间的这段历史,其实就囊括在了原本应该由蔡邕编写的这部汉史中,可惜因为其人已殁,书继续不下去了,自然也只能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面,否则也轮不到两百年后的小辈来为他们盖棺定论了。
如今自然是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吕布也相信蔡邕会尽其所能,著出能够流传后世经盛历衰的汉史来。
“老爷、老爷……”
蔡邕正在想着待会儿的吃食,他得要好好犒劳一番自己,不过吕布创造的那什么火锅却不能再吃了,虽然一想到就令人嘴馋。
其实吕布前世虽然是一个宅男,但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宅男,尤其是在吃这一方面,一般外头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他总会第一时间知道并愿意跑出去尝尝鲜,有许多还尝试着自己diy过。所以他脑海中有不少吃食,有些需要特殊材料的,在这年头当然办不到;而有些只是靠着点子和工具,稍微简化一下就可以了,虽然对于吕布来说口味差了很多,但对于蔡邕这种从未碰过的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蔡邕也是个老饕,在这方面与吕布绝对是有共同语言,遗憾的是这年头没有辣椒,那玩意儿吕布记不清楚确切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了,但不会早于明朝。而现在这时候难道叫自己跑到美洲去找?没有辣椒。说实话火锅就感觉少了很多味道,吕布教给蔡邕的这算是简化版的四川火锅,而且也只有白汤汁,正是因为缺少了辣椒。没有办法跟红糖汁混合使用。出来的味道就差了许多。现在蔡邕还会喜欢不过是贪图新奇,吃多了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了。
这时候蔡邕正自吞着口水呢,被这声音一打扰。不免有些心烦,不过他听出了这是自家管家的声音,这管家很早就跟着自己,很有眼色一般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打扰自己地,想必是真的碰上了什么了不得的急事。
蔡邕也有些坐不住了,睁开眼睛站起来回头望着管家跑来的那个方向,看着年纪也不小的管家这一刻有些慌忙而且因为太赶太急以至于都气喘吁吁的样子,他皱了皱眉,喊道:“慢点慢点儿……什么事情这么慌慌张张的?”
“老爷,外面有人、有人要见老爷……”
蔡邕有些不悦,管家不是那种没轻没重的人,怎么这时候却说出这样没头没脑的话来,不过他还是听出了一丝不寻常来,他说的是“有人要见”,而非“有人求见”,一字之差,其中差别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