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到西北,沿路的铁路线仍然是在建设,但是沿线,一路蜿蜒而来的人流却是一直川流不息!无数的人们拖家带口跟随着铁道军沿线的安排,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朝着西北而去!

    “新疆!到底怎么样?依然都总是听说边疆辛苦,大多数地方都是沙漠戈壁雪山,适宜居住的地方不多,可是皇帝老爷子为什么还要把咱们都往哪里弄呢?”迁移队伍中的一家人中,其中一个年轻的汉子和自家人惴惴不安的说着。

    “小伙子啊!别听别人闲白活,边疆地区生活辛苦是辛苦,大多数地方都是沙漠戈壁雪山的情况也都是实情,可是你们不知道,在这些沙漠戈壁中的绿洲里,那小日子过得舒坦着呢!比内地可是要好过得多。”

    “哦?是吗!真的有那么好?”年轻人猛然间碰见一个懂行的人,立时便要追上去多问问。

    “那,岂止是可以,那是相当的舒适!”说话的老汉口沫四溅:“在绿洲里,光照充足,什么庄稼都好种,真要说起来,有些作物种下去那比内地种的还要好得多呢。当地的特产哈密瓜和葡萄,那是一个赛一个的甜!只要你人不懒,在这里的日子可是比国内的日子好过,不仅仅是官家不收税,甚至还倒贴补给你!”

    “哦,那感情是好!”听了老汉的话,年轻汉子心里安定了些,但随即又抱怨了句:“可是就是,这路程实在是太远了些!这路也太难走!以后想回家,那可真不容易了!”

    “呵!小伙子想得倒美,又想近,又想路好走,这么大的一个人了整天还恋家,那你干脆不要出来了。咱皇帝爷爷给你在新疆准备的田地房屋都给我了得了!”

    “呵!那怎么行!咱可是奔着皇帝爷才来的!”

    小伙子乐呵呵的笑了起来,糊弄过去别人的挖苦,聪明的闭住了嘴。然后一行人继续前行,朝着大西北的方向而去。

    这,是发生在帝国西进运动刚开始时候的一个最常见的景象。

    ……

    从1912年开始,到1913年末,帝国总共向西北地区输送了八百多万劳动力,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到达了新疆。但是,对于帝国的西部战略,这还远远不够!

    这些劳动力以铁道军的组织形式,很快的在所到当地的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成为当地的主导型力量,铁道军军人和其家庭构成了边疆社会的社会主体。

    期间,汉人和边疆各民族的冲突从来不断,但是铁道军这种半军事化的组织形式和中央政府的政策、物资和武器支持,使得汉人在各种社会冲突中往往是占据上风,其他各个民族在和这种半军事化集团的竞争中不得不败下阵来,从而一点点的被蚕食,被转变,沦为铁道军的附庸组织。

    整个过程,激烈、深刻且永久的改变着西北边疆的社会形态。

    到了1914年初的时候,在西北的大部分地区,中央政府的权威已经是推行的彻底顺利,各种下达的政策执行的甚至比内陆地区还好!帝国边疆的社会生态已经是完全改变,大多数少数民族已经是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所征服了。

    但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不适宜出现在历史书上的血腥惨剧是免不了的。据后世不完全统计的数据,在这一段期间,在整个中华帝国境内鼓励生育、基础卫生条件迅速提升的情况下,边疆少数民族的人口反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和同时期中华民族的核心民族——汉族人口的迅速飙升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不得不让后人对这一段时期在边疆发生的事情浮想联翩。

    但是不管后人怎么说,对现在的李哲却是没有什么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以李哲为首的帝国中央政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社会控制,这个对李哲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个时候,大部分国内国外的人还蒙在鼓里,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西北正在进行中的这种社会变革的意义。

    有了这个基础,帝国在西北的建设,就可以进行的非常快了。

    现在西北工业建设唯一的瓶颈就是充足的工业人口和足够的社会工业机械需求的问题。这时候,就是李哲出场的时间了。

    1914年初,在帝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基层已经是完全普及了的无线广播中,传出了一个新的声音,帝国皇帝陛下李哲在南京中华宫发表了题为《向西部去,为了保护帝国的边疆》的热情演讲,对西北边疆在帝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作用做了透彻的阐述!在演讲中,总结了已经在西北进行大开发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西北开发战略做了展望。

    接下来,李哲则反复的强调了开发西北对帝国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并热情号召广大帝国公民到边疆区,支援边疆建设,鼓励帝国内的农民和工人群体向西部迁移。

    演讲完毕之后,紧跟着而起的就是帝国宣传部门联合政府的其他部门,在帝国上下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文化宣传活动。电影,宣传画,民间宣讲队,评书,戏剧,各种各样的形势多管齐下,甚至,直接开到了帝国的学校里去蛊惑各个学校里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