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吴安平身后的,除了蒋百里、杨虎城、孙良诚等军方代表,还有不少或身穿长袍马褂、或西装革履、或一身学生制服的欢迎者。这些欢迎者中,既有陇东集团的关岭东、徐复郭等人,也有一些如天成公司梁文山、钱舒华之类的所谓西峰新名流,和一些如张丰阜、马长山之类的市政要人,剩下的便是在西峰的国共党员和孙连仲、吉鸿昌等人。
走到大街正中,吴安平便站定不动。蒋百里立在他一侧稍后,杨虎城、孙良诚、关岭东、徐复郭等更稍后些,再往后其他人便各成一个团体,泾渭分明。这些团体也各有亲疏远近,比如梁文山、钱舒华自然就与张丰阜、马长山亲近些,而孙连仲、吉鸿昌等西北军的人,又与国共党员心理上更接近。
前面两辆军车到近前,便朝两边分散停下,解放军士兵迅速下车,在车前列成两队。然后便是几辆奔驰越野车,驶近,停下,车门次第打开,接着便出现了这车队中身份最显赫的三位要人。三人并行上前,李章就在其中。
虽然没见过面,但吴安平还是一眼就辨认出,中间那位就是西北军的统帅冯玉祥,而右边那位则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
冯玉祥身量极高,膀大腰圆,走起路来气势甚雄,顾盼之间,就能给人极大的压迫感。他面貌朴实,脸孔黝黑,但气度庄重,浑身洋溢着一种含而待露的威严。让吴安平感觉有些别扭的是,这位冯总司令身上,竟穿着一套极粗的土布军服,并以布带束腰,脚上穿着土布鞋。虽然,标榜平民立场是一种优秀品质,但过于高调,就不免有作秀之嫌。
看到于右任的大胡子,就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髯翁”了。于右任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再加上留的一把胡子,滋润光泽,外观俊美,虽同样一身军服,却仍尽显洒脱豁达之意气。他的年龄比冯玉祥大些,身材也比冯玉祥略瘦些,说是军人,身上的文人气息反倒更为浓厚。不过,他既被誉为“王羲之、颜真卿外,中国书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这方面成就之高,也确实是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建树,所远远无法比拟的。
当吴安平和冯玉祥同时伸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那一瞬间,两个人都热情、含笑地看着对方,嘴里说着“热烈欢迎”和“不胜荣幸”的客气话,而心里却各有所思。吴安平想的是,看来冯玉祥也并非不通人情,先前自己对气氛僵硬的忧心,不免有些多余;冯玉祥却是失望透顶,他感觉眼前这年轻人也未见有多出色,自己怎就会败在他的手中呢?
在冯玉祥和吴安平握手寒暄之后,接着便是于右任同他热烈握手。两人也从未见过面,不过于右任同样声名极大,吴安平并非孤陋寡闻,对其生平也有所了解,便由衷说了几句“久仰”的话。没想到,于右任对交战失利非但没有耿耿于怀,反格外诚恳和亲切地说:“虽然立场不同,先前有些纷争,但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我不得不承认,你们解放军确实没有辜负民众的厚望。好,这就很好”
“用不了多久,陕西、甘肃乃至整个西北,都会越来越好。”吴安平没有谦逊,那太虚伪。他不但将于右任的夸奖全盘收下,还对将来下了信心十足的定语,语气之坚决,仿若那梦寐般的情景已在眼前实际展现开。
冷眼旁观的冯玉祥,这时却发现吴安平一个优点,那就是信心极强。虽然看似漫不经心,但正因为举重若轻,其说出的话便不免给人一种“理所当然会实现”的感觉。他不免有些气闷,难道你吴安平便是如此“顺理成章”,将目无余子的一支西北强军,打得狼奔豕突落花流水不成?
“唔,好,那就好。”于右任虽觉得吴安平的话不够谦逊,有些趾高气扬,听起来不是那么中听,但仍然满面堆笑地点着头,表示出完全赞同的样子。说实话,他不是不想反驳,但甘陕现在发生的事便已难以想象,近乎是一种不可能出现的奇迹,他要指责其不该夸口,就先要否定现在的事实,但既然是事实,又哪里是能否定的?
接着,便是西北军的高级军官们由冯玉祥一一引见,然后又是吴安平向冯玉祥引进欢迎者中的头面人物。虽然明知西北军已落败,势难再起,但人的名树的影,关岭东、徐复郭、张丰阜、马长山、梁文山、钱舒华等,还是向冯玉祥表示了敬意和慰问。杨虎城、孙良诚他们与冯玉祥及其他西北军高层,已是老相识,倒不用引见,不过彼此在此情此景相见,都不免有些尴尬和感慨。
在西北军的高级军官中,宋哲元、张自忠、吉鸿昌等因后来的抗日之事,在后世声名之大,简直不下于冯玉祥,浏览资料时,吴安平虽留有印象,但最吸引他注意力的,却不是这几个人,而是刘汝明。
刘汝明在抗日战争中,也立有不少战功,但那毕竟是十几年后,就现在而言,刘汝明便是在西北军与北洋诸系鏖战的北伐战争的第一阶段中,表现最出色的几个人之一。他因以一个师的兵力独守南口,抵北洋军数十倍兵力四个多月连续进攻,杀伤数万敌军,仍能全身而退,而声名鹊起引起广泛注意,这也是吴安平为什么对他最注意的原因。
北伐前期最著名的防守战有两个,一个是刘汝明独挡南口,另一个便是杨虎城、李虎臣“双虎镇西安”。
刘汝明军事才能如此卓越,却在解放军面前一筹莫展,直至最终落败,除了攻守易位这一原因,最关键的还是解放军的火力超乎想象。北洋联军在南口打刘汝明,四个月扔下五六万炮弹,已是民国之最,但解放军打西北军只十几天,消耗的炮弹却有十几万发,密度超出十几倍,可见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
当然,对其他人吴安平同样绝无冷落,不说让人如沐春风,最起码不会让这些人产生因战败而受冷遇的感觉。石友三、韩复渠这两人,因受后来历史的影响,他其实有些观感不佳,但他还是压抑住自己的好恶,没将另一时空的历史与当前时空的现实混为一谈,仍是表示敬意并加以慰问。尤其是韩复渠,因其还带着伤,且伤势颇重,他更特意指明将派西峰最好的医生为其救治。
但对马鸿宾、马鸿逵、马腾蛟、马步芳,他却不知该以何种态度应对。前三者还好说,马步芳的父亲、亲兄弟都先后死在解放军手中,这样的血仇如何去解?虽则对马鸿宾、马鸿逵、马腾蛟而言,死去的马麒、马步青也是其宗族亲属,但毕竟还隔着几层,对马步芳而言,死去的却是其直系血亲。
不过马鸿宾等人既然跟来西峰,自然不会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见吴安平有些为难,马鸿宾便主动道:“战场之上,枪弹无眼,先前彼此既为敌对,自然谁也不可能留手,执政无需为死去的人挂怀。真要说起来,反是我等该向执政请罪,只因私心作祟,被权欲蒙蔽双眼,竟对甘肃翻天覆地的变化视而不见,致有此劫也是应当。”
马鸿宾属于政要,不是军官,所以他称呼吴安平为“执政”,并不算错。这也是吴安平第一次听到有人称呼自己为“执政”,有些不适应,但坦白说,却很舒心。马步芳的态度也不错,并未仇怨之意表露,当然究竟其内心作何想,吴安平并不能深知,以他这时的身份,只能表示:“过去的便让它过去吧。我不会因顾忌便打压你,也希望你莫被仇恨蒙蔽思想。”
同来的共产党员有二百多位,其中身份最高的便是刘伯坚,不过吴安平最看重的却是邓晓平。但他并没有与共产党员多说什么,而是对刘伯坚道:“你们先安顿下来,回头我们需要详谈。”刘伯坚愕然道:“详谈?”吴安平有些惊讶:“难道对于我,你们共产党,尤其是北方局,竟没有接触的意思?”刘伯坚摇摇头,却闷声不吭。
在北大街这场热闹而稍显混乱的欢迎仪式之后,吴安平、李章便陪同冯玉祥、于右任等人,驱车前往西峰最有名的陇东饭店,在那里有一场盛大的洗尘宴会正等着他们开席。
李章与吴安平同坐一车。
走到大街正中,吴安平便站定不动。蒋百里立在他一侧稍后,杨虎城、孙良诚、关岭东、徐复郭等更稍后些,再往后其他人便各成一个团体,泾渭分明。这些团体也各有亲疏远近,比如梁文山、钱舒华自然就与张丰阜、马长山亲近些,而孙连仲、吉鸿昌等西北军的人,又与国共党员心理上更接近。
前面两辆军车到近前,便朝两边分散停下,解放军士兵迅速下车,在车前列成两队。然后便是几辆奔驰越野车,驶近,停下,车门次第打开,接着便出现了这车队中身份最显赫的三位要人。三人并行上前,李章就在其中。
虽然没见过面,但吴安平还是一眼就辨认出,中间那位就是西北军的统帅冯玉祥,而右边那位则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
冯玉祥身量极高,膀大腰圆,走起路来气势甚雄,顾盼之间,就能给人极大的压迫感。他面貌朴实,脸孔黝黑,但气度庄重,浑身洋溢着一种含而待露的威严。让吴安平感觉有些别扭的是,这位冯总司令身上,竟穿着一套极粗的土布军服,并以布带束腰,脚上穿着土布鞋。虽然,标榜平民立场是一种优秀品质,但过于高调,就不免有作秀之嫌。
看到于右任的大胡子,就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髯翁”了。于右任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再加上留的一把胡子,滋润光泽,外观俊美,虽同样一身军服,却仍尽显洒脱豁达之意气。他的年龄比冯玉祥大些,身材也比冯玉祥略瘦些,说是军人,身上的文人气息反倒更为浓厚。不过,他既被誉为“王羲之、颜真卿外,中国书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这方面成就之高,也确实是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建树,所远远无法比拟的。
当吴安平和冯玉祥同时伸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那一瞬间,两个人都热情、含笑地看着对方,嘴里说着“热烈欢迎”和“不胜荣幸”的客气话,而心里却各有所思。吴安平想的是,看来冯玉祥也并非不通人情,先前自己对气氛僵硬的忧心,不免有些多余;冯玉祥却是失望透顶,他感觉眼前这年轻人也未见有多出色,自己怎就会败在他的手中呢?
在冯玉祥和吴安平握手寒暄之后,接着便是于右任同他热烈握手。两人也从未见过面,不过于右任同样声名极大,吴安平并非孤陋寡闻,对其生平也有所了解,便由衷说了几句“久仰”的话。没想到,于右任对交战失利非但没有耿耿于怀,反格外诚恳和亲切地说:“虽然立场不同,先前有些纷争,但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我不得不承认,你们解放军确实没有辜负民众的厚望。好,这就很好”
“用不了多久,陕西、甘肃乃至整个西北,都会越来越好。”吴安平没有谦逊,那太虚伪。他不但将于右任的夸奖全盘收下,还对将来下了信心十足的定语,语气之坚决,仿若那梦寐般的情景已在眼前实际展现开。
冷眼旁观的冯玉祥,这时却发现吴安平一个优点,那就是信心极强。虽然看似漫不经心,但正因为举重若轻,其说出的话便不免给人一种“理所当然会实现”的感觉。他不免有些气闷,难道你吴安平便是如此“顺理成章”,将目无余子的一支西北强军,打得狼奔豕突落花流水不成?
“唔,好,那就好。”于右任虽觉得吴安平的话不够谦逊,有些趾高气扬,听起来不是那么中听,但仍然满面堆笑地点着头,表示出完全赞同的样子。说实话,他不是不想反驳,但甘陕现在发生的事便已难以想象,近乎是一种不可能出现的奇迹,他要指责其不该夸口,就先要否定现在的事实,但既然是事实,又哪里是能否定的?
接着,便是西北军的高级军官们由冯玉祥一一引见,然后又是吴安平向冯玉祥引进欢迎者中的头面人物。虽然明知西北军已落败,势难再起,但人的名树的影,关岭东、徐复郭、张丰阜、马长山、梁文山、钱舒华等,还是向冯玉祥表示了敬意和慰问。杨虎城、孙良诚他们与冯玉祥及其他西北军高层,已是老相识,倒不用引见,不过彼此在此情此景相见,都不免有些尴尬和感慨。
在西北军的高级军官中,宋哲元、张自忠、吉鸿昌等因后来的抗日之事,在后世声名之大,简直不下于冯玉祥,浏览资料时,吴安平虽留有印象,但最吸引他注意力的,却不是这几个人,而是刘汝明。
刘汝明在抗日战争中,也立有不少战功,但那毕竟是十几年后,就现在而言,刘汝明便是在西北军与北洋诸系鏖战的北伐战争的第一阶段中,表现最出色的几个人之一。他因以一个师的兵力独守南口,抵北洋军数十倍兵力四个多月连续进攻,杀伤数万敌军,仍能全身而退,而声名鹊起引起广泛注意,这也是吴安平为什么对他最注意的原因。
北伐前期最著名的防守战有两个,一个是刘汝明独挡南口,另一个便是杨虎城、李虎臣“双虎镇西安”。
刘汝明军事才能如此卓越,却在解放军面前一筹莫展,直至最终落败,除了攻守易位这一原因,最关键的还是解放军的火力超乎想象。北洋联军在南口打刘汝明,四个月扔下五六万炮弹,已是民国之最,但解放军打西北军只十几天,消耗的炮弹却有十几万发,密度超出十几倍,可见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
当然,对其他人吴安平同样绝无冷落,不说让人如沐春风,最起码不会让这些人产生因战败而受冷遇的感觉。石友三、韩复渠这两人,因受后来历史的影响,他其实有些观感不佳,但他还是压抑住自己的好恶,没将另一时空的历史与当前时空的现实混为一谈,仍是表示敬意并加以慰问。尤其是韩复渠,因其还带着伤,且伤势颇重,他更特意指明将派西峰最好的医生为其救治。
但对马鸿宾、马鸿逵、马腾蛟、马步芳,他却不知该以何种态度应对。前三者还好说,马步芳的父亲、亲兄弟都先后死在解放军手中,这样的血仇如何去解?虽则对马鸿宾、马鸿逵、马腾蛟而言,死去的马麒、马步青也是其宗族亲属,但毕竟还隔着几层,对马步芳而言,死去的却是其直系血亲。
不过马鸿宾等人既然跟来西峰,自然不会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见吴安平有些为难,马鸿宾便主动道:“战场之上,枪弹无眼,先前彼此既为敌对,自然谁也不可能留手,执政无需为死去的人挂怀。真要说起来,反是我等该向执政请罪,只因私心作祟,被权欲蒙蔽双眼,竟对甘肃翻天覆地的变化视而不见,致有此劫也是应当。”
马鸿宾属于政要,不是军官,所以他称呼吴安平为“执政”,并不算错。这也是吴安平第一次听到有人称呼自己为“执政”,有些不适应,但坦白说,却很舒心。马步芳的态度也不错,并未仇怨之意表露,当然究竟其内心作何想,吴安平并不能深知,以他这时的身份,只能表示:“过去的便让它过去吧。我不会因顾忌便打压你,也希望你莫被仇恨蒙蔽思想。”
同来的共产党员有二百多位,其中身份最高的便是刘伯坚,不过吴安平最看重的却是邓晓平。但他并没有与共产党员多说什么,而是对刘伯坚道:“你们先安顿下来,回头我们需要详谈。”刘伯坚愕然道:“详谈?”吴安平有些惊讶:“难道对于我,你们共产党,尤其是北方局,竟没有接触的意思?”刘伯坚摇摇头,却闷声不吭。
在北大街这场热闹而稍显混乱的欢迎仪式之后,吴安平、李章便陪同冯玉祥、于右任等人,驱车前往西峰最有名的陇东饭店,在那里有一场盛大的洗尘宴会正等着他们开席。
李章与吴安平同坐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