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解放军在米家湾停留一晚,于21日大举西进。由于李章、安柄朝、余大成三个师,对孔繁锦势力的进攻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所以此次西进,中路解放军再无顾忌,以余铁鹏的第三师先导攻击,一往无前直插定西,摆出直逼兰州的进攻态势。
下午三点,解放军第三师进抵会宁,三百守军不战而降。
此时,张兆钾衡量局势,决定退守兰州,要凭借城坚地险,与解放军在兰州打一场决战。而孔繁锦在清醒之后,得知秦安也被解放军攻克,立即意识到,除非自己立即入川或退入青海,不然只有依靠张兆钾数万甘军,与解放军决一生死,胜则全胜,败则全败。
毕竟是陇南王,虽已知解放军掀起的狂潮难以抵挡,但要他在连敌人什么模样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转身而逃,这种事无论如何他也做不出来。于是,他狠心一下,便率陇西八千陇南军退向渭源,准备经狄道北上兰州。定西这条路是不能走了,就算一路急行军,到定西时,解放军也会接踵而至,凭他这点人马,估计连个响声也听不到就被一口吞掉。
同日,李章率第四师作战主力向通渭发动了进攻,在队伍后方,物资保障团看管着俘虏及缴获物资缓缓而行。为加快攻击速度,在秦安,安柄朝没有立即执行占领程序,而是留下少量部队维护秩序,第五师主力则昼夜兼程往攻陇西。
余大成也是一样,不过天水是攻略甘南的中心重镇,他将整个第二团留了下来,自己则带第二师其余四千战士攻向甘谷。按照计划,在打下甘谷、武山之后,第二师将和安柄朝的第五师、李章的第四师在陇西汇合,到时再确定下一步的行止。
这样,在中路、南路解放军一起发动攻势后,数万大军就沿静宁、秦安、天水一条直线,向西部各县势不可挡碾压过去,兵锋所指,除了向兰州不断集结的张兆钾、孔繁锦所部甘军,其余各地已不可能再有像样的抵抗。
6月22日,余铁鹏攻克定西,歼灭守军一千两百人。同日,李章攻占通渭,余大成攻克甘谷。6月23日,余大成攻占武山。6月24日,余铁鹏占领榆中,下午吴安平、左纯庵赶至榆中,因为已离兰州不远,决定在榆中暂作停留,让部队休整好,为兰州决战做好准备。同日,安柄朝攻占陇西,李章、余大成陆续赶至,第二师、第四师、第五师顺利汇合。
此时,解放军实际上形成两大攻击集群。
北部集群在榆中一带,包括警备师、第一师及第三师,兵力在一万七千多人;南部集群在陇西附近,包括第二师、第四师及第五师,兵力合计一万五千人。而张兆钾、孔繁锦将甘军集中到兰州西、南两个方向,其余周边区县已经完全放弃,他们的兵力接近六万。就总兵力来说,解放军与甘军相差几乎一倍。
当然这种比较实际上没有意义,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远比甘军先进,而且各型火炮的数量比甘军最少多出两倍,再加上坦克,还有即将投入兰州战场的战机,这样的武器配置,即便比起列强军队也差不到哪里。可见,兵力的多少并不能直接和战力划上等号。
现在的情况是,榆中离兰州只有不到一天路程,而从陇西北上兰州大概要走三天。如果对兰州的攻击,由在榆中的三个师独立完成,那么与甘军的兵力差距就接近四倍,而且兰州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这样一来,即便最终成功攻占兰州,解放军的伤亡也必定不小,所以,在陇西的解放军三个师还是需要加入战场。
通过军用电台的联系,吴安平等人就兰州作战问题进行了商讨,最后决定将总攻时间定在6月27日。无论榆中方面的军队,还是陇西方面的军队,都必须在6月27日中午之前,赶到兰州附近地带,对张兆钾、孔繁锦的甘军发动最后攻击。
榆中的解放军三个师将暂停西进,就地休整两天。而这段时间,陇西三个师的解放军必须接连攻克渭源、狄道,赶到兰州南面的黄花岭。这样解放军才能聚集三万大军,同步攻击兰州。
这时候,吴安平还没有意识到,其实有许多势力在关注解放军与甘军的交战,他这个总司令和各师旅指挥官,已经再不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小卒了。
最关注战事的当然是裴逮准、吴桐仁、回镇四马这六位镇守使,毕竟无论战争胜败结果如何,都将直接或间接对他们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如果解放军是胜利者,那甘肃局势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能否继续割据一方,答案或许在这场战事中就能找到。
除了这些镇守使之外,西北军及北洋联军也将目光投向了兰州。对于解放军这支突然冒起的军队,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接受,都已经在甘肃崛起,而这支军队秉持什么宗旨、政治倾向如何,这类问题他们亟待了解。
西北军与北洋联军僵持已有段时间,这时候,任何一支新生力量的加入,都将撼动整个战局,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很可能使敌对一方在上千里长的战线上全面溃败。而且张兆钾算是吴佩孚支持的,甘肃本是西北军控制的,这两方对解放军的心思都有些复杂。
吴安平想不到很多,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作战准备上,其他如左纯庵等人也是如此。所有人都明白,只有攻占兰州,解放军才算真正在西北大地站稳了脚跟。
兰州,是甘、宁、青、新四省的枢纽要地,也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高原重镇。其北濒黄河,三面依山,扼山河要隘,势险城坚,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环抱城垣的皋兰山,峰峦高耸,成为古城的天然屏障。
唐代久居河西的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有诗赞兰州及其城南屏障皋兰山:“古城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尽道其重险之势。
兰州及其外围工事很多。山上有历任甘督修筑的永久性工事,刘郁芬入甘后又不断加固,日夜扩展,工事如蛛网蛇窟遍及整个山体,坚固异常。如果不是刘郁芬兵力捉襟见肘,凭借这些工事,张兆钾要打下兰州还真是痴人说梦。
现在,与当初刘郁芬处境一样,张兆钾、孔繁锦也将在兰州背水一战,其胜败关系着他们的生死存亡。因此,张兆钾和孔繁锦反复商议之后,几经更改,最终才形成一份堪称周密的临战部署方案,妄图依据兰州天险及外围的强固工事,挫败解放军的攻势。
下午三点,解放军第三师进抵会宁,三百守军不战而降。
此时,张兆钾衡量局势,决定退守兰州,要凭借城坚地险,与解放军在兰州打一场决战。而孔繁锦在清醒之后,得知秦安也被解放军攻克,立即意识到,除非自己立即入川或退入青海,不然只有依靠张兆钾数万甘军,与解放军决一生死,胜则全胜,败则全败。
毕竟是陇南王,虽已知解放军掀起的狂潮难以抵挡,但要他在连敌人什么模样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转身而逃,这种事无论如何他也做不出来。于是,他狠心一下,便率陇西八千陇南军退向渭源,准备经狄道北上兰州。定西这条路是不能走了,就算一路急行军,到定西时,解放军也会接踵而至,凭他这点人马,估计连个响声也听不到就被一口吞掉。
同日,李章率第四师作战主力向通渭发动了进攻,在队伍后方,物资保障团看管着俘虏及缴获物资缓缓而行。为加快攻击速度,在秦安,安柄朝没有立即执行占领程序,而是留下少量部队维护秩序,第五师主力则昼夜兼程往攻陇西。
余大成也是一样,不过天水是攻略甘南的中心重镇,他将整个第二团留了下来,自己则带第二师其余四千战士攻向甘谷。按照计划,在打下甘谷、武山之后,第二师将和安柄朝的第五师、李章的第四师在陇西汇合,到时再确定下一步的行止。
这样,在中路、南路解放军一起发动攻势后,数万大军就沿静宁、秦安、天水一条直线,向西部各县势不可挡碾压过去,兵锋所指,除了向兰州不断集结的张兆钾、孔繁锦所部甘军,其余各地已不可能再有像样的抵抗。
6月22日,余铁鹏攻克定西,歼灭守军一千两百人。同日,李章攻占通渭,余大成攻克甘谷。6月23日,余大成攻占武山。6月24日,余铁鹏占领榆中,下午吴安平、左纯庵赶至榆中,因为已离兰州不远,决定在榆中暂作停留,让部队休整好,为兰州决战做好准备。同日,安柄朝攻占陇西,李章、余大成陆续赶至,第二师、第四师、第五师顺利汇合。
此时,解放军实际上形成两大攻击集群。
北部集群在榆中一带,包括警备师、第一师及第三师,兵力在一万七千多人;南部集群在陇西附近,包括第二师、第四师及第五师,兵力合计一万五千人。而张兆钾、孔繁锦将甘军集中到兰州西、南两个方向,其余周边区县已经完全放弃,他们的兵力接近六万。就总兵力来说,解放军与甘军相差几乎一倍。
当然这种比较实际上没有意义,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远比甘军先进,而且各型火炮的数量比甘军最少多出两倍,再加上坦克,还有即将投入兰州战场的战机,这样的武器配置,即便比起列强军队也差不到哪里。可见,兵力的多少并不能直接和战力划上等号。
现在的情况是,榆中离兰州只有不到一天路程,而从陇西北上兰州大概要走三天。如果对兰州的攻击,由在榆中的三个师独立完成,那么与甘军的兵力差距就接近四倍,而且兰州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这样一来,即便最终成功攻占兰州,解放军的伤亡也必定不小,所以,在陇西的解放军三个师还是需要加入战场。
通过军用电台的联系,吴安平等人就兰州作战问题进行了商讨,最后决定将总攻时间定在6月27日。无论榆中方面的军队,还是陇西方面的军队,都必须在6月27日中午之前,赶到兰州附近地带,对张兆钾、孔繁锦的甘军发动最后攻击。
榆中的解放军三个师将暂停西进,就地休整两天。而这段时间,陇西三个师的解放军必须接连攻克渭源、狄道,赶到兰州南面的黄花岭。这样解放军才能聚集三万大军,同步攻击兰州。
这时候,吴安平还没有意识到,其实有许多势力在关注解放军与甘军的交战,他这个总司令和各师旅指挥官,已经再不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小卒了。
最关注战事的当然是裴逮准、吴桐仁、回镇四马这六位镇守使,毕竟无论战争胜败结果如何,都将直接或间接对他们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如果解放军是胜利者,那甘肃局势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能否继续割据一方,答案或许在这场战事中就能找到。
除了这些镇守使之外,西北军及北洋联军也将目光投向了兰州。对于解放军这支突然冒起的军队,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接受,都已经在甘肃崛起,而这支军队秉持什么宗旨、政治倾向如何,这类问题他们亟待了解。
西北军与北洋联军僵持已有段时间,这时候,任何一支新生力量的加入,都将撼动整个战局,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很可能使敌对一方在上千里长的战线上全面溃败。而且张兆钾算是吴佩孚支持的,甘肃本是西北军控制的,这两方对解放军的心思都有些复杂。
吴安平想不到很多,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作战准备上,其他如左纯庵等人也是如此。所有人都明白,只有攻占兰州,解放军才算真正在西北大地站稳了脚跟。
兰州,是甘、宁、青、新四省的枢纽要地,也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高原重镇。其北濒黄河,三面依山,扼山河要隘,势险城坚,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环抱城垣的皋兰山,峰峦高耸,成为古城的天然屏障。
唐代久居河西的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有诗赞兰州及其城南屏障皋兰山:“古城依重险,高楼接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尽道其重险之势。
兰州及其外围工事很多。山上有历任甘督修筑的永久性工事,刘郁芬入甘后又不断加固,日夜扩展,工事如蛛网蛇窟遍及整个山体,坚固异常。如果不是刘郁芬兵力捉襟见肘,凭借这些工事,张兆钾要打下兰州还真是痴人说梦。
现在,与当初刘郁芬处境一样,张兆钾、孔繁锦也将在兰州背水一战,其胜败关系着他们的生死存亡。因此,张兆钾和孔繁锦反复商议之后,几经更改,最终才形成一份堪称周密的临战部署方案,妄图依据兰州天险及外围的强固工事,挫败解放军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