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书很有主持人范儿的串起了场,并且毫无违和,让众人没有丝毫察觉。

    不知不觉间,一个多小时便过去了,林朝阳张罗了一桌子的好菜好饭,众人吃的狼吞虎咽。

    林朝阳的厨艺在燕京文学界有口皆碑,能尝上一回,让众人都觉得今天不虚此行。

    等吃完了饭,陶玉书非常自然的又将众人组织了起来,这回不是分享工作上的心得了,而是跟大家讨论起了最近编辑部收到的那些质量不错的稿件。

    一场不是讨论会、胜似讨论会的会议开完花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最后,众人都不由得有些恍惚,怎么感觉今天放了一天假比在编辑部上班还累?

    聚会结束,陶玉书问王濛,“老王同志,您觉得我们这样的聚会怎么样?”

    王濛眼睛笑眯眯,脸色一如既往的和气,说道:“好啊!大家虽然是多年的老同事,但私下里相处的机会却并不多。今天这样的聚会,正好可以把大家都捏合到一起,我看可以多搞搞。”

    众人感受着王濛言语中的喜悦,心中也很高兴,陶玉书听着王濛如此说,接话道:“您说的话在理,这样的形式确实很好,以后我肯定多多组织。”

    “好好好!”王濛欣慰的说道。

    众人对两人的对话没有察觉出丝毫异常来,反而认为这是在给陶玉书添麻烦,一个劲儿的向她道谢,向林朝阳道辛苦。

    等送走了众人之后,陶玉书才露出狡猾的笑容,好像一只刚偷了鸡的小狐狸。

    “你可悠着点,别让领导以为你要拉帮结派,谋朝篡位。”林朝阳提醒道。

    “放心吧,这点分寸我还能没有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得意的冲着林朝阳挑了挑眉。

    能像老鹰捉小鸡一般让编辑部的同事们动起来,陶玉书感觉到了一种别样的成就感。

    又过了几天,燕大正式开学,沉浸许久的校园再度热闹了起来。

    林朝阳这两天在借书处前台值班,总感觉有学生对着他指指点点。

    像这样的情况他这几年时不时的也会遇到一些,毕竟他现在名气越来越大,读者数量众多,有一些个热心的读者考上燕大,总是要过来瞻仰瞻仰的。

    起初他对这种情况没太在意,直到他在吃完饭从食堂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有学生拿着书让他给签名,林朝阳才真正的意识到,这一届燕大学生似乎变得越来越不“矜持”了。

    签完了名字,林朝阳又想,用“矜持”与否来形容这些学生们的举动似乎不太准确,实际上应该是“活泼”才对。

    跟恢复高考后那几届苦大仇深的学生比起来,这两年入学,尤其是今年入学的学生们似乎格外的有活力。

    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的平均入学年龄确实是在下降,以前的一个年级里年过三十的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加强连,现在二十五六岁的学生都已经成了稀罕物。

    另一方面,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们身上“天降大任于是人”的那种使命感和荣耀感也在不断削弱。

    在这一点上,学生们其实也有感觉。这两年,燕大的老教授亲自给本科生们授课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