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守邺道:“敬臣,我知你思虑周密,下禁战之令自有你的道理。但我等武官披甲带刀血染疆场,亦有我们的骨气和作风。如今你一道禁战令压下来,让我大梁的儿郎俱龟缩在城墙天险之后,我虽不在前线,却已听闻那群高魏的狗杂种是如何谩骂的!你叫我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叫我帐下诸将有何颜面面对江左百姓?千百年后史官落笔,谁又能当得起此等骂名?”

    声声追问,亦是忠肝义胆、豪气干云。

    他顿了顿,又神态严正地道:“如今顾居寒有意退兵,我听说是你在他背后挑起高魏内部的祸乱,这才让他分身乏术不得不退——敬臣,是,你救了大梁一回,但这靠的是阴谋、是权术,而非君子之道!两国之争若单凭阴谋权术,焉能长久?我们不可能躲他们一辈子!”

    忘室内一片长久的静默。

    齐婴的神态依然平静,凤目之中如淬雪光,清透而凛冽。

    他看着韩守邺,温和地答:“世叔金玉良言,晚辈获益良多。”

    语速极慢,声音极沉。

    “世上没有人愿意打窝囊的仗,若今日我有的选,我也愿不避不让同高魏决战沙场而收复失地。禁战之令无人愿守,我要解它也极容易,只需盖上我桌案上的那方官印,届时众位将军便可同顾居寒决一死战快意恩仇。”

    “可此后当如何?”

    “枢密院领军政之务,所图并非逞凶斗狠,而是一国安泰。开城主战固然畅快,可一旦落败则建康危在旦夕,倘若彼时难挽颓势,则亡国之祸将至。”

    他有一声叹息。

    “世叔说得对,此次退魏军,靠的是阴谋权术,并非磊落君子之道。莫说旁人,我自己也深觉厌弃。可若此道能护家国安定、能守山河太平,能让多哪怕一个大梁的子民免于兵祸战乱,那么……”

    齐婴略略一顿,凤目中有豁然之色:“虽千万人,吾往矣。”

    韩守邺看着眼前的齐婴,眼中有深深的震撼,头一次感觉说不出话来。

    齐二公子少时成名,一早就被世人赞颂为江左世家之典范,韩守邺素来以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从未当真觉得他有什么了不起。年前听闻陛下委任他执掌枢密院,心中更觉得荒谬,想他这样一个刚行冠礼的无知小儿,怎堪托付一国之军政?

    可如今,这个他一直不曾放在眼里的晚生便坐在他面前,虽语出淡然,可所思所想却比常人所能想象得更加深远。家国、权谋、人命,仿佛就在他股掌之间盘桓,而他正用尽一切方法,守护这一方太平。

    阔大、克己,风雨不动。

    韩守邺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见那晚生眉目疏展,甚至隐约含笑,道:“世人皆知禁战之令是我齐婴下的,世叔和诸位将军乃迫于枢密院的压力才百般容忍。这骂名我担了,千秋之后后人评说功过我亦不介怀,只请世叔应允,今次万勿主战。”

    沈西泠此刻躲在内间的门后,将字字句句都听在耳里。她透过那条狭窄的门缝看见齐婴安坐在外的背影,不知何故突然有些泪意。

    她只知道他一直很忙、一直很累,可却不知道他身上背着这么这么多沉重的东西。而他明明那么疲惫,可在面对她时却一直是温和而包容的,除了最早的那一两回以外,他甚至没有对她说过一回重话,一直都耐心地照顾她。

    ……他就像个背负千钧的英雄。

    沈西泠恍恍惚惚地想着,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那位韩大将军已经走了,忘室之内只剩下齐婴一个人,他独自负手站着,回头看向内间的方向,说:“出来吧。”

    沈西泠一惊,听出他在叫自己,便晓得他知道自己已经醒了,而且还在偷听,一时有些害臊,但还是硬着头皮从内间推门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