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跟着传令兵来到了梅殷的营帐,只见梅殷正坐在桌案前,手中拿着一卷书,默默地翻阅着。
看到朱雄英进来,梅殷放下了兵书,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你来了,坐吧。”梅殷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朱雄英坐下。
“指挥使。”
朱雄英应了声,依言坐下,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梅殷找他有何事。
“这里没旁人,叫姑父就行了。”
“雄英,今天上午的训练,你表现得很好。”梅殷开口称赞道,“我看出你很有分寸,而且按你的举动,未来在士兵中也能够树立威望。”
威望什么的,自然是因为传说太多了,所以就有了,朱雄英只要稍加接近,士兵们自然是乐于拥簇的。
“多谢姑父夸奖。”朱雄英谦虚地回应道。
“不过,我找你来,并不是仅仅为了夸奖你。”梅殷话锋一转,正色说道,“以后的事情,我想跟你谈谈。”
朱雄英闻言一愣,随即挺直了腰板,郑重地说道:“您说。”
梅殷点了点头,缓缓说道:“我知道你是皇长孙,身份尊贵,但一方面,让伱们来是当士兵的,要能放下身段,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知兵者鲜少有霍去病一般,多的是能跟士卒同甘共苦的吴起,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带领他们,成为他们真正信赖的人。”
这是出自《史记》的一段话,而随着梅殷手里书卷的放下,朱雄英也注意到了封皮,只是不知道对方是有感而发,还是特意翻到这个典故来点一下他。
“另一方面,也不是让你们只当士兵,由兵到校再到将,总得有个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在于身份,而在于能力,有的时候军中并不是需要一味藏锋,反而需要露出锋芒,方能让人信服毕竟这是军队,不是官场,没那么多和光同尘,凭着一腔血勇封侯的,在大明难道还少吗?这些人哪个没点脾气呢?”
朱雄英听了梅殷的话,心中也有些感激,他知道这是梅殷在向自己示好,不然的话,这些事情虽然他也能猜个七七八八,但绝对没有这么笃定。
梅殷既然几乎明示自己要表现的更突出一些,在幼军中先确立权威,从基层做起开始完整地学习为将之道,那么朱雄英也明白了接下来该怎么做。
其实对于朱雄英来说,直接任命他职务,给他一个将领级别的初始条件,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梅殷都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让他从基层士兵开始锻炼,这里面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不希望对于朱雄英在军事方面的培养太过于好高骛远.毕竟朱雄英虽然明白很多东西,但很多时候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真的明白”又是另一回事,没有亲身经历过,是不可能理解现在明军的真实情况和组织架构、军队编制、武器战术这些东西的,如果光是从高层看,那肯定是浮云遮眼的状态,看的朦朦胧胧,但最真切的东西是看不到的。
“谢谢姑父,我明白了。”
梅殷微微点头,表示赞许:“很好,我相信你能做到。”
他随即话锋一转:“关于火器的事情,你怎么看?”
朱雄英微微一愣,没想到梅殷会突然问到这个问题,他略一沉思,然后回答道:“火器,乃当世之利器,其射程之远,威力之大,远非传统兵器可比,若能善用,定能在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只是如今我看大明装备的火器虽然多,新式的火铳和火炮也在生产,但成规模的编练和组织却很落后。”
朱雄英观察到的现象是明军里确实存在的,现在明军的火炮,主要分为两个用途,第一个用途是守城,也就是当固定炮台用,多半是以前元末战乱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种型号的老式火炮,打算清库存卖给东察合台汗国的就是这种.大明本土没有战争,这些固定炮台没有任何用处,即便是给京城、沿海及北疆卫所这些有需要的地方装备固定炮台,那也是放红衣大炮更好一些,而且随着大明钢产量的增加,钢质的火炮以后一定会成为主流,这些老旧火炮以后当炮台都嫌沉。
至于第二个用途,则是野战,不过在明军目前的编制中,没有单独的火炮部队,火炮都是配属到各个指挥使司,然后由指挥使司分配到下面的步兵卫所乃至千户里,骑兵则很少有携带火炮的作战场景。
看到朱雄英进来,梅殷放下了兵书,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
“你来了,坐吧。”梅殷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朱雄英坐下。
“指挥使。”
朱雄英应了声,依言坐下,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梅殷找他有何事。
“这里没旁人,叫姑父就行了。”
“雄英,今天上午的训练,你表现得很好。”梅殷开口称赞道,“我看出你很有分寸,而且按你的举动,未来在士兵中也能够树立威望。”
威望什么的,自然是因为传说太多了,所以就有了,朱雄英只要稍加接近,士兵们自然是乐于拥簇的。
“多谢姑父夸奖。”朱雄英谦虚地回应道。
“不过,我找你来,并不是仅仅为了夸奖你。”梅殷话锋一转,正色说道,“以后的事情,我想跟你谈谈。”
朱雄英闻言一愣,随即挺直了腰板,郑重地说道:“您说。”
梅殷点了点头,缓缓说道:“我知道你是皇长孙,身份尊贵,但一方面,让伱们来是当士兵的,要能放下身段,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同训练,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知兵者鲜少有霍去病一般,多的是能跟士卒同甘共苦的吴起,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带领他们,成为他们真正信赖的人。”
这是出自《史记》的一段话,而随着梅殷手里书卷的放下,朱雄英也注意到了封皮,只是不知道对方是有感而发,还是特意翻到这个典故来点一下他。
“另一方面,也不是让你们只当士兵,由兵到校再到将,总得有个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在于身份,而在于能力,有的时候军中并不是需要一味藏锋,反而需要露出锋芒,方能让人信服毕竟这是军队,不是官场,没那么多和光同尘,凭着一腔血勇封侯的,在大明难道还少吗?这些人哪个没点脾气呢?”
朱雄英听了梅殷的话,心中也有些感激,他知道这是梅殷在向自己示好,不然的话,这些事情虽然他也能猜个七七八八,但绝对没有这么笃定。
梅殷既然几乎明示自己要表现的更突出一些,在幼军中先确立权威,从基层做起开始完整地学习为将之道,那么朱雄英也明白了接下来该怎么做。
其实对于朱雄英来说,直接任命他职务,给他一个将领级别的初始条件,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梅殷都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让他从基层士兵开始锻炼,这里面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不希望对于朱雄英在军事方面的培养太过于好高骛远.毕竟朱雄英虽然明白很多东西,但很多时候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真的明白”又是另一回事,没有亲身经历过,是不可能理解现在明军的真实情况和组织架构、军队编制、武器战术这些东西的,如果光是从高层看,那肯定是浮云遮眼的状态,看的朦朦胧胧,但最真切的东西是看不到的。
“谢谢姑父,我明白了。”
梅殷微微点头,表示赞许:“很好,我相信你能做到。”
他随即话锋一转:“关于火器的事情,你怎么看?”
朱雄英微微一愣,没想到梅殷会突然问到这个问题,他略一沉思,然后回答道:“火器,乃当世之利器,其射程之远,威力之大,远非传统兵器可比,若能善用,定能在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只是如今我看大明装备的火器虽然多,新式的火铳和火炮也在生产,但成规模的编练和组织却很落后。”
朱雄英观察到的现象是明军里确实存在的,现在明军的火炮,主要分为两个用途,第一个用途是守城,也就是当固定炮台用,多半是以前元末战乱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种型号的老式火炮,打算清库存卖给东察合台汗国的就是这种.大明本土没有战争,这些固定炮台没有任何用处,即便是给京城、沿海及北疆卫所这些有需要的地方装备固定炮台,那也是放红衣大炮更好一些,而且随着大明钢产量的增加,钢质的火炮以后一定会成为主流,这些老旧火炮以后当炮台都嫌沉。
至于第二个用途,则是野战,不过在明军目前的编制中,没有单独的火炮部队,火炮都是配属到各个指挥使司,然后由指挥使司分配到下面的步兵卫所乃至千户里,骑兵则很少有携带火炮的作战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