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也连忙附和:“家祖,表哥命我向东,我绝不敢向西而行!”
老朱负责严肃训诫,身为长兄的朱标则扮演起了和事佬的角色。
“两位弟弟此行辛苦了,瞧你们晒得黝黑,却又精神焕发。”朱标朗声一笑,“家祖,我大明的皇孙们就应该经历军旅锤炼一番。”
他身后的几位文臣则默默地交换了个眼神,脸上显露出微妙的表情。
皇孙一旦投身军伍,将来恐怕就不那么好糊弄了。
他们心中的皇孙应生于深宫之内,尊读书人为师,亲近他们这些君子之流,远离那些粗犷的武夫。
“如此发展下去可不行,务必要遏制武将势力日益壮大,必须让太子迎娶一位文臣之女!”有些文臣暗自思量着。
与此同时,朱标有意牵着徐达边走边闲聊起来。
几大碗灵酒下肚,徐达已有几分醉态。
“殿下,是否觉得微臣过于急切了?”
朱标还未及回应,徐达又情绪激昂地继续道:
“常师兄已无法再上战场,而微臣年岁渐长,不知还能为大明奋勇征战几何载矣!”
“殿下应知晓历代开国之时军威最为强盛,现今正是解决蒙古问题的最佳时机!”
“微臣不愿将此事遗留于子孙后代去处理!”
“因此,微臣才会如此焦急忧虑啊!”
朱标感叹这就是华夏人的传统,每时每刻都在为子嗣谋划深远。
老朱在位期间,共发起了十三次洪武北伐,希冀能为孙子朱允炆留下一个安宁盛世;而在永乐年间,朱棣五度远征漠北,企图以一代人之力完成三代人的壮举。
然而万事皆不可操之过急,化解蒙古之患亦非短期内所能奏效之事...
"徐达前辈,今ri心境欢畅,师侄便与您直言相告。"朱标轻啜灵液琼浆,面泛紫金之光,并未以皇子自称。
这场庆功宴,既是公事亦可为私谊,全凭其中拿捏之道。
"师兄言重了,有何肺腑之言尽管道来。"徐达虽然略有醉意,然而心智依然清明如镜。
酒香弥漫之下,他豪情万丈地举起灵酒葫芦对朱标道:"殿下请,让我们先饮尽这一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