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元史》成书速度迅疾异常,两度纂修,短短三百三十一日便告功成,然而谬误层出不穷。

    “陛下期盼《元史》能尽早问世,故微臣正督促门下弟子日夜赶工。”宋濂如实禀报。

    “原来如此!”朱标低语,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倘若此时马皇后在侧,见朱标此般神情,必然知晓其子又要有所行动。

    “殿下仍需倾心于修炼及研读圣贤之言,依老臣看,殿下现今过分重视武道修为,轻视修真文化,这对于国家而言实非益事。”宋濂依旧兀自言说,话中隐含指责之意。

    身为太子之师,即便是责斥太子,亦属理所当然,即便朱标也无法辩驳。

    此刻的朱标犹如身负奥斯卡影帝般的演技。

    他面上尽显恭敬之色,心中却并不以为然。

    眼前这位宋濂已是六旬之龄,一生研读圣贤经典,实乃一个思想僵化的老顽固。

    即使在来世,也鲜少有六旬之人教导十几岁的少年修士,两者之间的认知鸿沟过于巨大,难以达成共识。

    怪不得皇家子弟,包括朱标的那位亲四弟,日日思量着如何逃脱修炼课程。

    身为太子的朱标,每一堂课必至,每一次课业均能如期完成,这已是极其难得的事情。

    “恩师,此次学生不敢苟同您的观点!”朱标拱手施礼,态度谦逊却又坚定地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学生欲研读《元史》,意在深究元朝之所以败亡之因,以便我大明从中汲取教训!”

    言辞之间,他眼角余光瞥见大本堂之外,已然多了一个威武的身影。

    朱标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而在另一边,宋濂在听闻朱标之言后撇了撇嘴,面色古怪,欲言又止。

    或许在他看来,揭示导致元朝灭亡的真实原因,并不宜在此处提及。

    朱标又继续言道:“我华夏历朝历代皆有本朝为前朝修订史书的传统,然学生衷心期望,将来永远不会有修士为我们大明修史!”

    希望永远不会有人为大明修史!

    此刻藏匿在大本堂窗外的朱元璋,听见这句话后,双眸闪烁出前所未有的锐利光芒。

    朱标的这一席话,即便以朱元璋的强大定力,亦不禁为之全身颤抖了一下……

    吾所立之大明仙朝,果真能恒古长存,永镇乾坤乎?

    然朱标能如斯言,不论能否终成现实,皆令朱元璋心头狂喜不已:果真不辱吾之嫡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