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奥斯卡,就不得不说,奥斯卡的那一系列的前哨奖了。

    好莱坞有一条潜规则,或者说是奥斯卡的潜规则。

    早年很多国内电影人根本不明白,只是觉得,奥斯卡应该是艺术的,是公平的,只要电影好,拿奖就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实际上呢?

    奥斯卡金像奖,艺术性的确有,毕竟,人家颁发的奖项,给到的都是相对文艺的电影。

    除非是票房狂拽炫酷吊炸天,划时代的作品,否则的话,的确是如此。

    奥斯卡曾在颁奖典礼前宣布为了缩短节目的时长,将四项大奖移至广告时段,在引起业界的激烈反抗后妥协。

    尽管每一年都有人在唱衰奥斯卡,但“政治正确”也好,“影响式微”也好,对于绝大多数普通的观众来说,奥斯卡早已成为一个标准、一种权威。

    奥斯卡在华国的影响力来源已久,早在民国时期引进的大批老美的电影中,就已经包含不少奥斯卡提名电影。

    经年累月的耳濡目染、好莱坞电影的扩张与发展,使奥斯卡在华国的认知度也远高于欧洲三大电影节,即便它代表的始终是老美而不是世界。

    而作为“一种电影标准”的奥斯卡,它的颁奖的标准又是什么?它似乎不像戛纳等欧洲大奖那样重视电影艺术、作者风格,但也似乎无意一味迎合大众审美。

    用曾经提名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话概括,奥斯卡奖是“美国庸俗之经典”,也有人归纳奥斯卡“提名看实力,得奖靠运气”。

    在叫座与叫好之间,奥斯卡以自己的方式维系着微妙的平衡,而它的每一次选择,在“意外爆冷”亦或是“意料之中”等等的背后,暗含、博弈与输出的是奥斯卡、好莱坞,以及老美社会的价值观。

    言归正传。

    奥斯卡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奖项,但是同样的也是一门生意。

    任何人想要拿到奥斯卡,公关都是必然的。

    像这一次,迪恩影业的公关手段很简单很粗暴,直接给那些评委寄去了美其名曰,让对方观看电影的东西。

    有DVD,没有DVD播放器怎么行?

    因为奥斯卡评委很多,这也就导致了,奥斯卡有些像老美的选举投票一样。

    你看你选举要拉票吧?

    电影想要拿奖,获得提名,也同样的要拉票。

    而很多奥斯卡的评委,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把入选有资格被投票的电影都看过,很多时候他们都是用脚投票的。

    这个时候,如何让他们知道这部电影,是第一项,其次,常年的公关也把这些评委们的胃口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