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法的事情,先且这样吧……”赵煦跳过了要和章惇继续讨论青苗法的程序。

    大方向确定了,剩下的就是细节。

    而细节方面,自然是要大臣去处置。

    不然的话,要宰执做什么?

    章惇举起朝笏,就想着要拜辞,赵煦却在这个时候叫住了他。

    “章卿……”

    “朕听说卿子持,年纪只比朕大一些……”

    章惇低头答道:“奏知陛下,犬子持年已十七……”

    “也就大七岁而已!”赵煦笑了起来:“朕正好缺些伴读,明春就让卿子入宫,陪朕一起读书吧!”

    章惇有些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

    但这皇恩浩荡,却由不得他立刻就拜谢:“臣谢陛下隆恩……”

    说着,他就要推辞。

    可赵煦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说道:“卿不可推辞,朕意已决矣!”

    “明岁二月经筵重开前,叫卿子入宫来!”

    说完,赵煦便看向章惇:“卿难道忍心,朕一个人在宫中读书,没有人可以互相请教?”

    章惇被堵的说不出话来,只能再拜谢恩。

    但内心的忐忑和不安,却已经在不断攀升。

    因为他太熟悉赵官家们了。

    先帝的时候,每加隆恩于大臣,就必然是让大臣背锅了。

    比如说韩缜熙宁割地前,先帝就对韩缜大加恩赏。

    搞得韩缜不背锅都不行——天子都肯收买你了,你这个大臣背个锅怎么了?

    所以,韩缜在先帝驾崩后,听说要外任那个高兴啊——终于,可以不背锅了,爽!立刻就上了辞表,高高兴兴去了苏州。

    章惇还送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