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北羽从原主的记忆中知晓陆家富裕,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料到,眼前这片无垠的田野会给他带来如此强烈的冲击。陆大雄当年为救子几乎卖光家产,他原以为陆家已风光不再。然而,眼前的景象让他明白,之前的自己可能过于无知,无法想象陆家的真实底蕴。

    这具身躯的记忆里,只知道挥霍,对陆家的生计、产业和财富来源却一无所知。

    看着陆北羽震惊的表情,陆大雄豪爽大笑:“这还算少的,陆家堡东邻复水,西倚峈山,南北两边皆是肥田。你现在看到的,还不到一半。”

    陆北羽再次惊愕。这片田地足有上千顷,如果这只是冰山一角,那陆家的田产岂不是多达三四千顷?数千顷意味着上万顷的肥沃土地……古人诚不欺我。那些描述家族富饶的诗句“良田万亩”,原来并非虚构。

    陆家仅在小城望江就有如此丰厚的田产,那么大城市的豪绅又该是如何的富甲一方?

    “那我们仅凭这些田产,一年岂不是能收获百万石粮食?”陆北羽望着陆大雄,满是惊叹。

    百万石粮食,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天文数字。

    闻言,陆大雄笑了:“百万石?有这么多,你爹每天都能笑醒。”他摇头道:“去年风调雨顺,我们才收了近万石,已是难得的好收成。若是平常年景,能有几千石就很不错了。”

    陆北羽清楚,一石等于一百斤。几千石,也就几十万斤而已。

    “只有几千石?”陆北羽一脸难以置信,“怎么可能呢?”

    陆大雄苦笑了一下。但考虑到陆北羽从不过问家业,不了解这些也是情有可原。见他若有所思,陆大雄便开始解释。

    既然陆北羽对此感兴趣,他自然乐意告诉他。

    “去年那样的好年景,一亩地能产两石半粮食,已是高产。若是普通年份,能产两石就已经很幸运了。但这只是田里的产出,按陆家堡的旧规,农民需缴纳七成租金给陆家,这样每亩地还能剩下一石多粮食,扣除赋税,我们实际能得到一石左右。”

    "家母心怀慈悲,见不得乡亲们受苦,故将佃户们的租税由七成减至五成,如今他们每亩仅剩不足一石之利。"

    "陆家堡总计有万一千三百四十二亩良田,按每亩半石有余计算,收获当在七八千石之间,皆入我陆家粮仓矣。"

    陆大雄如背诵家谱,对这些数字了如指掌。见陆北羽愁眉不展,他淡然一笑,说:"北羽,无需忧虑,虽我族年收不丰,然我陆家以田起家,粮仓之粮,世世代代也享用不尽。"

    然而他未能察觉,陆北羽的忧虑并非因田产收成不足,而是对土地产出的低效深感震惊。

    在他心中,袁老的杂交稻早已让亩产千斤变得寻常,两千斤亦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照陆大雄所言,一亩地仅产两石半粮,二百五十斤已是丰收。两者间的差距,如同天地之隔。

    "若佃户们将一半收成交予我们,他们又能剩下多少呢?"陆北羽望向陆大雄,问:"这足够他们一年的口粮吗?"

    陆大雄闻言一怔,随即微笑起来。原来,北羽关心的并非家族收益,而是农民的困苦,这让他想起了他的母亲,心中不禁欣慰。

    "我陆家堡的租税远低于他处,佃户能得半数收成,因此生活尚可。"陆大雄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意,"你去问问,你父亲在此地的名声,无人不知,无人不赞。"

    在这陆家堡中,谁不感激陆大雄?谁不尊敬他?皆因他让这里的农民过上了相对宽裕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