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式风格,巴洛克建筑特色的三层小楼,外墙挂着一张保护建筑的牌匾,长虹电影院五个字已经斑驳不堪,门口还设有售票口,他掏出三十元钱,通过半圆小孔递了进去,售票员是个四十来岁的大姐,见惯了伸进来的皱纹爬满的手背,第一次见到白嫩的,抬头看了眼翟一生,面露吃惊,可能是这种剧院来得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这样一个年轻人买票入场算是一天偶尔难得的小惊喜吧。抽出一张票递给了他,还特地送他一个笑容:“五点半开场,快点进去吧。”

    他进了剧场,不像那些3D影院现代化的室内布景,这里四处充斥的都是快要被翻过去的某一页历史,正厅挂着的水晶吊灯也不过是在为曾经的辉煌做出一点点的挣扎,两旁的红色斑纹壁纸还有点中国风的气质,与外面的巴洛克格格不入着,离国庆还远着呢,红灯笼挂了一排,可能古板的人们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装饰,灯笼就成了万能选项。

    吃公粮的人们早已麻木,任何的服务都懒得输出,门口检票的大爷,撕下票根,随手一扔,然后就再也没正眼瞧过他。

    看个那样子如果问路一定会送白眼的,他对票上印着的二区还一头雾水的,却不知道该向谁询问,里面一个工作人员都没有。只好摸索着往里走,不时地会有上了年纪的大叔阿姨、爷爷奶奶,一对对的扶持着走入一个大门里,他猜那个大门后就是二区,可他又不敢抓住一个人问,突然肩头被拍了一下,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看见翟一生,满面喜悦:“真的是你!小生!”

    他对这个与自己父亲年纪差不多的大叔微微有些印象,大脑搜刮半天终于找出一星半点的记忆,惊呼道:“邹叔叔?”

    邹仁摸摸头发笑着:“你小子还能认出我来,咱们都多少年没见了,出息了!小时候你跟你姐长期在这里混着——”提到微知秋,邹仁也知道她的消息,难过道:“节哀,唉,多活泼一个孩子,太可惜了。”

    也不知道该怎么把话茬接过去,他只能跟着点头。邹仁问道:“怎么突然想来看老电影了?这儿都是老片子,今天放的是《追捕》,看得人都上岁数了,你这样的小年轻少见呢。”

    “就是随便看看。邹叔叔您过的好吗?”他憋了半天,终于把这句客套话挤了出来。

    “嗐!国营么。”邹仁四下看看,见无人,在他耳边偷偷说道:“来这儿看电影的都是搞破鞋的老不正经,靠他们我还能维持个温饱,国家也有补贴。”

    见他的邹叔叔还是那个幽默的人,翟一生慢慢放松下来,笑着说道:“那挺好的。”

    “你小子啊,以前特别喜欢过来看电影,还喜欢表演,咱影院组织的话剧演出你都上过台,挺有天分的,没想到最后当了演员的人竟然是你姐姐。”邹仁不禁感慨。

    这话让翟一生陷入沉默里,邹仁以为是自己多嘴提到了微知秋让他难过了,立即换过话题:“你买的几区票?”

    “二区。”

    “走!我领你去一区看话剧!今天有场不错的话剧演出,他们租了我们的场地!挺有意思的!有你邹叔叔呢想看啥随便,都可以包场看!”

    本想拒绝,但又不忍心拒绝热情的邹仁,被生拉硬拽的来到了一区,没想到一区是话剧专场,演出已经开始,邹仁把他塞到后排就走了。

    环顾四周,上座率连五成都不到,稀稀拉拉的观众,他就像被强行留下的,坐在一整排都无人的座位里,有些无措。

    也不知道自己今天为什么突发奇想又重温了这里,回过神的时候,人已经站在了长虹电影院的门口,以前每周日最开心的事,就是和姐姐揣着攒好的零花钱到这里看电影。因为是常客、还是两个小孩令人印象深刻,和这里的售票员邹仁混成了熟人,后来邹仁索性就不收他俩门票了,人少的时候让他俩随便去看,人多的时候就给他俩搬两张凳子坐在前排看。

    那些屏幕上的光影,成了他最美好的心灵慰藉。

    可是后来,整整十七年了,他再也没来过这里。

    也不知道这场话剧叫什么名字,女演员站到了台边,穿着大青衣的戏服,化着一半的妆容,对着观众席高声着台词:“你是否热爱过?可曾深爱过这个舞台?!是否梦想着重新站回这里,受万人目光的膜拜?”明明与翟一生无关,却不知为何字字扎入了他的心脏。

    想起了那时影院的话剧表演,缺少一个男性小演员,邹仁就把他推荐了上去,站在台上,被灯光摄影双管齐下的照射着,他站在中央,向黑压压的观众席看去,被一双双眼睛给予了创作上的期望,心里不是紧张和逃避,而是喜悦和激动。

    也许,他也曾喜欢过,深爱过,只是他——忘了。

    坐在那里,看着台上面对着零星观众席依旧慷慨激昂的演员,他只觉得眼眶开始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