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
这句话在后世的中国各地流传深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之深,世界罕见。
重生后的李卫国,治下地盘江南和浙江两省,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猛,截止咸丰七年,江南省的经济总量较咸丰元年翻了三倍,浙江省经济总量也翻了一倍之多,成为清帝国最富裕的两省。
自咸丰四年,沪军和太平军大战之后,双方此后每年虽然都有些小规模军事冲突,但整体上相安无事,再没有爆发过大规模会战,使得江南省和浙江省辖下百姓得意休养生息。
咸丰四年至咸丰七年间,李卫国的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经济建设上面,首当其冲的就是修路。
这修路包括铁路、水路漕运和公路三项。
铁路方面,主要出于军事因素和战略考虑。两条铁路,一条是上海至杭州铁路,一条是上海至丹徒(今镇江)。前者是李卫国为了加强对浙江的控制,铁路建成后,沪军可以在4个小时内从上海抵达杭州。后者加强了对江南省控制的同时,也是对江东大营的最直接支持,沪军从上海出兵至丹徒,只需要5个小时,若是步兵行军,至少要一个星期的时间,重炮兵则所需时间更长。
上海至杭州铁路,全长180公里,由英国设计师劳尔主持设计,英国曼切斯特铁路公司负责承建。因部分地段建造难度问题比后世的铁路略长了17公里。工期从咸丰五年二月开始,到咸丰七年二月完成。
之所以是英国人负责设计和建造,是因为李卫国手中的确没有铁路方面的人才。尽管李卫国已经向英国派遣了上万人的留学生大军,但短时间内还是见不得效果的,因为战事紧张,早一日修成铁路对沪军的各种战略行动都十分重要,所以李卫国只能让在这方面技术最成熟的英国人来设计,由英国公司承建。
不过,李卫国从来不会让自己的命脉外国人一直挟制。他花费了一百三十万英镑从英国进口了全套的火车头、车厢、铁轨,以及火车站相关配套设施。其中一半是直接由英国人在本土建造然后运抵上海,另一边则是英国提供全套技术,在上海本地生产。英国人负责前期铁路维护,同时培训李卫国的人。后期将由李卫国的人来维护。
一开始,英国曼切斯特铁路公司还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让李卫国掌握铁路的全套生产和铺设技术,他们觉得中国地域辽阔,今后巨大的铁路市场利润丰厚,自然不愿意让李卫国来分享。
但是很可惜,曼切斯特公司的算盘打错了,李卫国很快让他们知道,不是只有他们一家铁路公司。由于英国国内此时大规模进行铁路建设。按照英国政府的计划,英国将在1880年左右实现本土铁路网,总里程达到3万公里。大量的英国商人从事铁路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当曼切斯特公司的总裁得知李卫国对英国国内的铁路行业了如指掌时,他不得不向李卫国妥协,毕竟一百三十万英镑的巨额大单利润非常可观,是在英国国内无法得到的,最终同意转让技术和设备给李卫国。甚至帮忙培训铁路行业的设计师、维修工人和技术工人。
这样一来,李卫国今后将不用再被国外铁路公司挟制。于是他继续跟曼切斯特公司合作,将上海至丹徒的铁路工程也交给了他们。
上海至丹徒铁路,全长261公里,同样因为工程难度问题,比后世的铁路长了20多公里。同样从咸丰五年开工修建,分成三期工程,一期工程在咸丰六年底开通上海至苏州,二期工程从咸丰六年底至咸丰七年底,开通苏州至常州,咸丰八年下半季上海至丹徒全线开通。
除了杭州和丹徒这两条铁路主线之外,李卫国还修建了几条支线。
考虑到吴淞口要塞的支援问题,在咸丰六年临时决定增加上海至吴淞口要塞铁路,沿途正好经过江湾工业区,尽管江湾工业区临近黄浦江,水运方便,不过平时这条铁路可以帮助江湾工业区进行货物运输和分流,减轻长江航运压力,战时则全力运输军用物资,一举两得。
上海距离吴淞口要塞很近,同样由英国人负责设计和建造,所以不到一年功夫就完成了。
吴淞口要塞是上海的西北大门,防御敌人从海路进入黄浦江,威胁上海安全。
同样,上海三面环海,西南方向毗邻杭州湾,如果敌人从海上来的话,也将威胁上海的安全。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战败,关键就在于日军从杭州湾的金山登陆,威胁上海侧后翼。其实当时*在金山部署了重兵,不过没有修建要塞,军队也被莫名其妙的调走,这才给了日军登陆成功的可能。
如今李卫国把老巢设在了上海,他自然会万分小心,如果列强哪一天要进攻上海,保不准他们也会从杭州湾的金山登陆。
于是,李卫国在金山卫修建金山要塞,再完成吴淞口要塞的修建和布防之后,将资金和人力集中到修建金山卫要塞。
这句话在后世的中国各地流传深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之深,世界罕见。
重生后的李卫国,治下地盘江南和浙江两省,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猛,截止咸丰七年,江南省的经济总量较咸丰元年翻了三倍,浙江省经济总量也翻了一倍之多,成为清帝国最富裕的两省。
自咸丰四年,沪军和太平军大战之后,双方此后每年虽然都有些小规模军事冲突,但整体上相安无事,再没有爆发过大规模会战,使得江南省和浙江省辖下百姓得意休养生息。
咸丰四年至咸丰七年间,李卫国的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经济建设上面,首当其冲的就是修路。
这修路包括铁路、水路漕运和公路三项。
铁路方面,主要出于军事因素和战略考虑。两条铁路,一条是上海至杭州铁路,一条是上海至丹徒(今镇江)。前者是李卫国为了加强对浙江的控制,铁路建成后,沪军可以在4个小时内从上海抵达杭州。后者加强了对江南省控制的同时,也是对江东大营的最直接支持,沪军从上海出兵至丹徒,只需要5个小时,若是步兵行军,至少要一个星期的时间,重炮兵则所需时间更长。
上海至杭州铁路,全长180公里,由英国设计师劳尔主持设计,英国曼切斯特铁路公司负责承建。因部分地段建造难度问题比后世的铁路略长了17公里。工期从咸丰五年二月开始,到咸丰七年二月完成。
之所以是英国人负责设计和建造,是因为李卫国手中的确没有铁路方面的人才。尽管李卫国已经向英国派遣了上万人的留学生大军,但短时间内还是见不得效果的,因为战事紧张,早一日修成铁路对沪军的各种战略行动都十分重要,所以李卫国只能让在这方面技术最成熟的英国人来设计,由英国公司承建。
不过,李卫国从来不会让自己的命脉外国人一直挟制。他花费了一百三十万英镑从英国进口了全套的火车头、车厢、铁轨,以及火车站相关配套设施。其中一半是直接由英国人在本土建造然后运抵上海,另一边则是英国提供全套技术,在上海本地生产。英国人负责前期铁路维护,同时培训李卫国的人。后期将由李卫国的人来维护。
一开始,英国曼切斯特铁路公司还不同意,因为他们不想让李卫国掌握铁路的全套生产和铺设技术,他们觉得中国地域辽阔,今后巨大的铁路市场利润丰厚,自然不愿意让李卫国来分享。
但是很可惜,曼切斯特公司的算盘打错了,李卫国很快让他们知道,不是只有他们一家铁路公司。由于英国国内此时大规模进行铁路建设。按照英国政府的计划,英国将在1880年左右实现本土铁路网,总里程达到3万公里。大量的英国商人从事铁路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当曼切斯特公司的总裁得知李卫国对英国国内的铁路行业了如指掌时,他不得不向李卫国妥协,毕竟一百三十万英镑的巨额大单利润非常可观,是在英国国内无法得到的,最终同意转让技术和设备给李卫国。甚至帮忙培训铁路行业的设计师、维修工人和技术工人。
这样一来,李卫国今后将不用再被国外铁路公司挟制。于是他继续跟曼切斯特公司合作,将上海至丹徒的铁路工程也交给了他们。
上海至丹徒铁路,全长261公里,同样因为工程难度问题,比后世的铁路长了20多公里。同样从咸丰五年开工修建,分成三期工程,一期工程在咸丰六年底开通上海至苏州,二期工程从咸丰六年底至咸丰七年底,开通苏州至常州,咸丰八年下半季上海至丹徒全线开通。
除了杭州和丹徒这两条铁路主线之外,李卫国还修建了几条支线。
考虑到吴淞口要塞的支援问题,在咸丰六年临时决定增加上海至吴淞口要塞铁路,沿途正好经过江湾工业区,尽管江湾工业区临近黄浦江,水运方便,不过平时这条铁路可以帮助江湾工业区进行货物运输和分流,减轻长江航运压力,战时则全力运输军用物资,一举两得。
上海距离吴淞口要塞很近,同样由英国人负责设计和建造,所以不到一年功夫就完成了。
吴淞口要塞是上海的西北大门,防御敌人从海路进入黄浦江,威胁上海安全。
同样,上海三面环海,西南方向毗邻杭州湾,如果敌人从海上来的话,也将威胁上海的安全。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战败,关键就在于日军从杭州湾的金山登陆,威胁上海侧后翼。其实当时*在金山部署了重兵,不过没有修建要塞,军队也被莫名其妙的调走,这才给了日军登陆成功的可能。
如今李卫国把老巢设在了上海,他自然会万分小心,如果列强哪一天要进攻上海,保不准他们也会从杭州湾的金山登陆。
于是,李卫国在金山卫修建金山要塞,再完成吴淞口要塞的修建和布防之后,将资金和人力集中到修建金山卫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