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击败东夷三国,眼前,只剩青丘国。

    青丘国地望,位于沂蒙群山之内,与鲁国相邻,距离十日国之境尚有数十里之遥。在舒参演说的东夷四国中,青丘国是召公虎唯一实实在在事先闻名的。青丘之地又称“空桑”,历来有许多神鬼传说,很是神秘。

    然而此时,召公虎手头已经压住三份西线告急的军情奏报。

    前番,他怕攻城之军心不稳,故而不敢向天子明说西陲之患。眼下连战连捷,正当见好就收,乃奏凯班师的最佳良机。更何况,今日十日国主死前的诅咒和幻术,不得不让召公虎对青丘国忌惮几分,萌生退意。

    然而,周王静却哪里肯罢手。在诸侯们的挑唆下,他又夸下海口,要尽快攻破青丘国,大获此次御驾亲征之全功。

    天子命召公虎安顿军队,又让仲山甫在琅琊设下筵席,邀请各路诸侯一起把盏,彻夜点火言欢。

    周王静对月举爵,一时游兴正浓:“余一人听闻琅琊城外滨海之处有一高崖,其顶有台,名曰琅琊台。登其上则可尽览东海之盛景,传说每云雾缭绕之时,竟有仙人下界临凡,与凡人共游。众位不妨移步一去!”

    “天子文治武功,此番志在平定东夷,正乃登高揽胜之时!”

    诸侯们此次追随御驾出征,要么得地、要么得人,罕有空手,自然对周王静吹嘘有加。他们打仗不行,吹嘘倒是在行,很快几个回合下来,便把这位少年天子捧得飘飘然。

    次日,周王静登高揽胜,在众诸侯簇拥下登上琅琊台,极目远眺东海之波涛汹涌,雄心渐起——

    “自唐尧、虞舜以来,经历夏、商、周三代,东夷为祸中原、何曾有过休止?如今余一人兵锋所向,群夷授首,只剩小小青丘尚存。如今余有意挥师西进,铲除东夷遗孓,创下不朽功业,各诸侯可愿同往?”

    众诸侯自然乐意,纷纷对周王静歌功颂德。有说其可比肩上古贤王者,有言其重现夏之少康、商之武丁中兴伟业者,溢美之词此起彼伏,听得周王静很是受用。

    召公虎见这些诸侯撺掇周王静继续征伐,心里暗自叫苦。转头看身后的师寰、方兴、仲山甫等人也是眉头紧蹙,无计可施。

    瞅得宴席间歇,召公虎赶忙向周王静谢罪,并将西面犬戎战报递上。

    周王静先是一惊,接着对召公虎道:“太保此举甚当,大敌当前,不以此军情影响军心!在诸侯之前,余一人亦不能堕了气势!”

    “谢天子体谅!”召公虎乘热打铁,劝道,“依召虎之见,如今王师前方奏凯,正是班师回镐京、发兵西援之良时,倘若迁延时日,定会生变!”

    “可……”周王静听言很是为难,“可余一人方才已同诸侯们约定,誓讨青丘国、彻底伐灭东夷而还。言犹在耳,如此出尔反尔,岂不颜面扫地?”

    “丢脸事小,丢……”召公虎不敢把话说完。天子脸面与大周社稷相比,孰轻孰重,他以为周王静能够权衡。

    “这样,余修书一封,让快马送到前线,命大司马程伯休父、大夫兮吉甫固守太原防线,若能成功退敌,定当双倍封赏!”

    周王静的想法简单粗暴,但在屡历战阵的召公虎看来,却是用兵大忌——一来,此军令明摆着告诉前方军士没有援军,怕会让军心涣散;二来,保家卫国本是周王师分内之事,若双倍封赏,必破坏成规,让此地同东夷浴血奋战的大军如何能心理平衡?

    见召公虎沉默不语,周王静问道:“太保,可否不妥?”

    召公虎此时心里话说不出口,只得道:“还请天子再发两道敕令——一道送到洛邑,命太傅率领成周八师西进救援太原;一道送到西陲大夫秦仲处,命他率部前往萧关,协助太原防务。”

    “准奏!”周王静稍微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