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无法加载

    不管大明天子看到明史后,是怎样的震惊。

    风渺渺总算看见了一丝曙光。

    皇帝朱由校派锦衣卫、东厂核查风渺渺寄过去的罪证,那是一查一个准。

    朱由校感慨了一番世之将乱,妖邪横行。就下令,让锦衣卫联合东厂,该抄家的抄家,该流放的流放。

    一时间,大明百官人人自危,京中再不见勋贵子弟逗鸡遛狗,招三惹四。亲王郡王以及整个庞大到令人头皮发麻的大明宗室,都当起了缩头乌龟。

    他们开始自主有序地捐财捐物,唯恐皇帝的刀,下一刻就落到他们的脖子上。

    大明国库,皇帝私库,一下子就丰盈起来了。而查抄到的大半财物,和各地捐赠来的粮食布匹,就近送到了灾区和穷困百姓手中。

    被老百姓奉为‘天网’的风渺渺,靠着系统的情报,信鸽咕咕地相助,与皇帝间的联系越发密切。

    天网出手的次数渐少,大明皇帝整治吏治的力量加强了十倍不止。

    每每天灾人祸,风渺渺都会和皇帝合作。她花重金,经系统之手,从另一个位面,购入大量粮草。由皇帝亲组的‘净军’出面,组织灾民以工代赈。

    净军负责维持秩序,将粮食分发给灾民。随行工部官员负责工程进度。皇帝派下的锦衣卫和御史负责监察。

    因人员复杂,银粮又是由锦衣卫、东厂、监察御史三方同时监管。少有人敢于火中取栗,倒是让灾区百姓得了个温饱。

    一时间,皇帝朱由校的声望大涨,倒是将此前声势震天的天网势头给压了下去。

    时光匆匆,转眼就来到了天启七年。

    大病初愈的皇帝朱由校,不顾满朝文武反对,执意要封一何姓女子为国师。

    百官齐聚,伏阙死谏。

    逼得皇帝朱由校不得不站出来解释:“卿等可知,那造福天下的良种红薯、地瓜、玉米、两熟水稻和诸多利于农耕的农具,是何来历?”

    文武百官神情为之一肃,心说这等好物,难道都是那何姓女子献上的?这等功在千秋的好事,为何要偷偷摸摸地献?

    还有人在心中腹诽,这样的好事要放在他们身上,怎么也能让皇帝封个世袭罔替的国公了。女人家就是头发长见识浅,看她这事给办的。

    “卿等喜爱的琉璃制品,使用的水晶杯,水银镜,家里摆的座钟,日常所用牙刷香皂,造桥修路建房筑堤的水泥,可知是何来历?”

    文武百官有些不可置信,一时间议论纷纷,若国师真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关键是她献良种有功,封个国师也不为过。

    只要皇帝陛下不痴迷丹道,不学嘉靖帝求仙问道就好。大明可再经不起求仙皇帝的折腾了。

    “卿等可知努尔哈赤、皇太极、魏忠贤等人死于何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