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己巳之变期间作战英勇,指挥有方,战功卓著,次年进左都督,加太子少保、荫本卫世千户。

    但好景不长,去年的大凌河之战,明军遭遇惨败,孙承宗再次被弹劾,主动辞官被,连带着他这个孙承宗的得力干将也一并去职,回乡养老。

    结果一个多月前,吴襄率领一万六千兵马攻击天策军,却遭遇惨败,全军覆没,生死不知。

    崇祯皇帝没辙了,又赶忙召他进京,让稳住山海关的局势,以免因此出现动乱,他也就第三次上任山海关总兵。

    虽然到山海关才半个月,但处理这边的事物还是得心应手,各方面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基本上没出现过什么乱子。

    对于他来说,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败仗打过一些,胜仗也没少打,顶多就是和前几次一样,打了败仗被罢官去职罢了。

    根据郑兴派来的人禀报,来犯的鞑子水师不过三艘战船,撑破天也就六七百人,不说他山海关有接近两万的兵力,单单碣石堡附近就有威远堡,得胜堡,东河堡三个堡垒,守军近两千人。

    就算碣石堡被打下来,这三个城池也能把鞑子挡住,他就不信鞑子六七百人能啃下这三座堡垒。

    不过他也知道,如果不把这些鞑子解决掉,等到他们站稳脚跟,甚至拿下碣石堡,等待后续援军抵达,局面就有些危险了。

    随后,便开始着手安排,内地明军靠不住,能依靠的也只有关宁军,不过防卫山海关的任务更为重要,所以他只抽调一千关宁军,配合一千内地明军,加上威远等堡垒驻军攻击四千人,夹击来犯的鞑子。

    四千人对付六七百鞑子,他觉得没多大问题,又不是没跟鞑子交过手,这么多兵力足够了。

    说实话,鞑子的单兵战力不比普通明军强多少。

    如果是极少量的兵力对战,鞑子出五个人,明军出五个人可能打不过,但是出十个人觉得能全歼这五个鞑子,但如果把这个数字扩大一百倍,鞑子出五百人,明军出一千人就是找死。

    而如果鞑子出兵五千,明军不出动三五万人根本没得打,明军对鞑子作战败多胜少,还真不是单兵实力不行,而是指挥上面的问题。

    就比如去年的大凌河之战,本来打的好好地,虽然有些压力,但四万明军推进到大凌河真没多大问题,无非就是伤亡多一些,顶天不过四五千人,但吴襄率先逃跑,四万大军直接溃散,张春收拢几千人都能抗住许久。

    浑河之战,也是沈阳城先出了问题,五六万援军就看戏,到死都不来增援,结果七千戚家军加白杆兵,死扛着努尔哈赤七万人的进攻,最后杀伤了差不多数量的鞑子,最终出了两三百人得以撤退,其余全部战死。

    除此之外,广宁之战,柳河之战,铁岭之战等等,诸多大战无一不是这样导致失败的。

    这四千人中,将由王维城率领,哪怕那三千内地明军不给力,这一千关宁军都能把鞑子挡住。

    然而,他的计划还没开始执行,事情就再度发生变故。

    李四走后也就一炷香的时间,又有消息传回,碣石堡被攻破了,守军仓皇而逃,碣石堡已经被鞑子占领。

    本来就有些不爽的马世龙,顿时破口大骂“这个郑兴,真是废物,就算是六百头猪,放着让鞑子去抓,一炷香的时间也抓不完啊!”

    愤怒归愤怒,但事情还是要解决的,他显然高估了内地明军的实力,这么一会都没抗住,他怀疑城内有鞑子的内奸,不然不可能这么快就被攻破。

    现在碣石堡被攻占,鞑子已经站稳脚跟,想要靠着这些窝囊废夺回碣石堡,简直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