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过程差不多说了两炷香时间,中间并没有人打断,孔有德不发话,也没人敢打断他,总的来说,整个案情和郝壬的妻子曹英说的差不多,只是细节上有些出入,毕竟郝壬是亲身经历。

    随后,跟此案有关的目击证人,治安队员也都出来作证,一番询问过后,基本上与郝壬的供述一致,区别也只有细节上的。

    然后郝壬救治的大夫,讲解了郝壬身上的伤口深浅,范围有多大,并且由给张天龙验尸的仵作确认,这些伤都不算轻伤,而且都是朝着致命的位置砍得,目的就是为了要郝壬的命。

    而张天龙虽然被砍了七刀,但主要死因还是第一刀,这一刀多半是郝壬惊恐加愤怒至极,用尽全力劈砍下来的一刀,张天龙就是被这一刀划开了肚子,流血过多而死,其余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伤口。

    基本案情都清楚了,和第一次审理的时候基本没什么区别,有些出入也仅仅是多了一些细节。

    但现在梁百石却犯难了,这案子该怎么判呢?按照他的意思,还是和第一次一样,应该斩首示众的,而且有法可依的,但显然这不是孔有德想看的结果。

    《大明律》关于杀人的方面有明确规定:凡谋杀人造意者斩,从而不加功者,加功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杀讫乃坐,若伤而不死造意者,从而不加功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加功者杖一百徒三年;若谋而已行未曾伤人者杖一百徒三年,为从者各杖一百,但同谋者皆坐,其造意者身虽不行仍为首论,从者不行行者一等;若因而得财者,同强盗,不分首从论皆斩杀。

    通俗点说就是,凡是杀人,首犯斩首示众,从犯立功的话杖责一百,关押三年,没立功的从犯绞死;如果杀人行动终止,也要受到惩罚,被害人受伤的情况下,首犯绞死,从犯立没功者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立功的杖责一百关押三年。

    如果已经行动,但没有伤人,首犯杖责一百关押三年,从犯杖责一百,但如果没有实施行动只要谋划了一样受到处罚,就算首犯没有参与行动仍然按照首犯论罪,不过从犯可以罪减一等。

    若是有通过杀人而获取钱财的情况,按照强盗罪论处,不论首犯从犯,一律斩首示众。

    可以看出来,大明律法在杀人方面是相当严格的,其实每个封建朝代都是一样,杀人都是绝对的重罪,不像后世,有些故意杀人的,坐了十几年牢就出来了。

    这不是因为古代统治者有什么人权方面的考虑,而且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一个朝廷的人口数量,关乎着税收的多寡,而想要有足够的税收,那就必须得有足够的人口才行。

    而民间的杀人行为,恰恰与统治阶级希望人口增多的想法背道而驰,那么这方面的行为就必须严厉禁止,禁止百姓互相杀伤,从而减少人口,导致税收减少。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这方面的法律极为严苛,哪怕只是把人弄伤没弄死,对首犯也是处以绞刑,虽然比斩首低一级,但依旧是个死,也就是保留了全尸罢了,从而起到最大限度的震慑作用。

    所以,就算有杀人的想法,谋划和行动之前就得考虑清楚,自己的下场是什么,是不是值得这么做。你进,只是单纯的谋划,被揭发了一样是要受到惩罚的。

    梁百石现在很是纠结,孔有德既然介入这个案子,肯定事先了解过这个案子,而且对这个案子的判决不满,才会要求重审的,但现在又不知道孔有德想要什么结果,搞得他有些为难。

    孔有德一直盯着他,也没说话,搞得他是越来越急躁,如果因此导致惹怒孔有德,自己这好不容易获得的知县之位,恐怕就要丢了,孔有德能给自己这个官职,自然也能拿下去,全凭他一句话而已。

    实在想不到好方法,他只得用一个最为无奈的方法,推,把判决权推出去,尽管会降低孔有德对自己的评价,但可以规避风险不是。

    推给秦致远自然是最好的办法,秦致远经验比他丰富,而且对孔有德更加熟悉,想必能够处理好,于是扭头对秦致远说道“此案身为复杂,下官能力不够,不足以做出最为正确的判决,刚好秦知府也在,还望秦知府摄理此案!”

    听到梁百石这话,秦致远欣慰的看了他一眼,孺子可教也,当初自己用它果然没走眼,知道自己搞不定,还知道寻求帮助,而不是硬着头皮蛮干,最后连累自己。

    秦致远说道“既然梁知县求助本官,本官作为上级,自当时亲力亲为,毕竟这也是本官的子民啊!”

    随后两人互换位置,秦致远坐到了主审官的位置,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此案已经调查清楚,人证物证确凿,罪犯也亲自供述了杀人经过,依照《大明律》第十九卷,第九条之规定:凡斗殴杀人者,不问手足他物金刃并绞;弱同谋共殴人因为致死者,以致命伤为重下手者绞,元谋者杖一百流放三千里,余人各杖一百!”

    孔有德一听就不乐意了,这要是按照斗殴杀人论处,搞出致命伤的要绞死,那郝壬岂不是妥妥的要死了,毕竟就他一个人下手,致命伤不是他的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