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景文看来,天策军刚刚发动叛乱的时候就能以少击多,虽然招远之战的失败,有范景文轻敌大意的成分,但天策军区区万人,却能击败他率领的包含一万余通州军在内的四万大军,天策军的实力也不是盖的。

    就来,天策军又经过与关宁军,边军的大战,以及覆灭后金的历次大战,实力已经不同以往,这一次又是十万大军倾巢而出,现在若是主动与其决战,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按照范景文的想法,应当以防御为主,不必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守不住的城池就放弃,拖长天策军的后勤补给线,同时天策军主动进攻,短时间还好,时间长了必然疲惫。

    而朝廷可以继续抽调各地兵马,等到战机合适,瞅准时机给天策军来个致命一击。

    熊文灿虽然对这样的策略很是不满,但范景文身为南京兵部尚书,地位和他这个五省总理不相上下,而且范景文也跟天策军交过手,麾下三万新军的战斗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这一次围剿闯贼,熊文灿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外加其余各路兵力也有近十万,花了近四个月的时间,愣是没有太大的进展,跟闯军打的不相上下。

    还是范景文的新军入场后,才势如破竹接连击溃闯军,迫使闯贼退守襄阳,又连战连捷,迫使闯贼弃城而逃,虽然现在闯贼匪首高迎祥仍在逃窜,但其麾下兵力也只剩下区区一两千人罢了。

    再加上前来对付闯贼之前,三万新军大败近三十万的白莲教叛匪,范景文的水平自然没人敢质疑。

    就此,两个最高统帅达成一致,总的原则便是不跟天策军硬碰硬,以防御为主,消耗天策军的士气和物资。

    此外,熊文灿麾下的十几万兵马,抽调出一部分精锐,按照范景文部新军的训练方法,展开相应的训练,至于武器方面,则从南京调拨。

    现在长江水道通畅,范景文离开南京后,生产火炮和天机铳的部门仍在加紧生产,反正不急着决战,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武器被调拨过来,装备部队。

    熊文灿麾下的兵马虽然不如新军能打,但毕竟也是久经战阵的,训练起来不需要像新军一样花费一年时间,三五个月就基本能搞定了,即使不能达到新军的战斗水平,但也不会差太多。

    只要能拖上四五个月,天策军必然疲惫不堪,到时候就可以编练出至少五万新军,到时候再加上从其他各地增援而来的兵马,趁着天策军疲惫之机,当有一战之力。

    根据这个原则,两人召集各部将领,对详细的执行计划进行了商议,并且要求各部将领要个保密,不准消息泄露出去。

    安排下去后,各部分别前往汝州,许州,密县,河阴,郑州,荥阳,洛阳等地,熊文灿坐镇洛阳,范景文坐镇许州,加固各城池的城防。

    总而言之,就是以开封府西部和南部为基准,组成一道防御圈,抵挡天策军的主动进攻,必要之时可以放弃一些无法放手之城池。

    与此同时,两人分别上书崇祯皇帝,阐明了相应的作战计划,底线是范景文退守南阳,熊文灿守住洛阳,除此之外的广大地盘,都可以让给天策军,以空间换取时间。

    对于熊文灿和范景文的提议,崇祯皇帝纠结了许久,最终还是同意了。

    无他,范景文在征讨天策军的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起复之后编练新军成效显著,先灭白莲教,后灭闯贼,虽然都未能赶尽杀绝,但基本平定了中原的动乱。

    而熊文灿巡抚福建之时就能力突出,总理河南,山西,湖广,四川,陕西剿贼军务后,效果也相当突出,河南的其他数十股流寇,也被熊文灿绞杀大半,甚至一度将高迎祥打的只剩下三千人。

    虽然后来高迎祥又突然重新崛起,但崇祯已经隐约猜到了是天策军在其中动了手脚,那么多的火炮和火铳,根本不是高迎祥一个粗鄙的反贼能够制造出来的,所以这事儿跟熊文也关系不大。

    这两个人的能力崇祯是看得一清二楚的,所以对于他们的计划,崇祯不顾内阁的反对声音,直接批准了,同时也开始筹措钱粮,为两人的长期作战计划保驾护航。

    ……